回覆列表
  • 1 # 荊楚秋歌

    晉靈公不君,昏庸無道,屠殺趙盾家族,由於奸臣智伯瑤意圖佔領韓,趙,魏三家土地,結果被反殺,三家分裂晉國,三家分晉。

  • 2 # 鷹廈線98408146

    在中國歷史中,韓趙魏齊秦燕楚這七個國家,是戰國初期國際關係的主旋律。其中韓趙魏這三個國家是從晉國分裂出來的。

    公元前780年,平王東遷,西周消失。洛陽成為周王朝新的國都,史稱東周,又稱春秋。當時六個大國為齊晉楚秦吳越,在經濟發展和戰爭消耗過程中,以實力做基礎,透過會盟的方式,逐步產生春秋五霸。公元前453年,晉國國君無道,韓趙魏三家大姓家族聯姓,賄賂東周威烈王,取代晉國國君,殺王臣智氏,封韓趙魏三姓族長為國君,史稱三晉,晉國名存實亡。公元前403年,晉國分裂為韓趙魏三個國家,晉國不復存在,中國歷史進入戰國時代,直至秦王贏政於公元前221年滅六國統一中國為止。宋代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的起始年代就是從公元前403年寫起。所以,歷史上三家分晉,其實就是中國歷史從春秋到戰國的一個分水嶺!

  • 3 # 南山7145

    公園前438年,晉哀公去世,晉幽公繼位,韓、趙、魏三家分晉國,只留下絳和曲沃兩地,公元前375年,三家瓜分晉剩下的土地,從此晉國徹底滅亡。在歷史上,春秋五霸(秦、楚、齊、燕、晉),戰國七雄(秦、楚、齊、燕、韓、趙、魏),韓趙魏三家分晉是結束了春秋,進去了戰國時期,是一個分界點,從此以後結束了霸權政治,進入了七雄爭霸的序幕,標誌著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是奴隸制社會也開始向封建社會一個過渡時期。

  • 4 # 香茗史館

    “三家分晉”是指晉國被韓、趙、魏三國瓜分的歷史事件,後世普遍以此作為春秋、戰國的分水嶺,而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同樣以此為開篇,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次歷史事件。這件歷史簡單來說就是韓、趙、魏三大家族攻滅智氏,廢除晉靜公,瓜分晉公室剩餘土地的事件,但如果要搞清楚整個過程,則需要從公元前666年晉獻公時期的“驪姬之亂”講起。

    △三家分晉

    晉獻公“驪姬之亂”,公室衰落、氏卿崛起

    晉獻公五年(前672)年,晉獻公攻打驪戎後,虜獲驪姬及其妹妹,從此對其姐妹二人極為寵愛。後來,驪姬想要立自己的兒子奚齊為太子,於是使計離間了晉獻公與申生、重耳、夷吾三公子之間的感情,太子申生最終身死,重耳、夷吾逃往他國。

    △“驪姬之亂”晉公子重耳、夷吾被迫逃亡

    原本各諸侯都透過將公室子孫分封為大夫,賜給其封地,從而使其成為公室的屏障,維持公室的絕對權威。然而驪姬之亂後,晉國從此不再分封公子、公孫為貴族,到晉成公時更是以“宦卿之適子而為之田,以為公族”,這使得晉國公室的力量開始逐漸衰弱,異姓卿大夫則開始崛起。

    公元前633年,晉文公設立六卿制度,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欒氏、範氏、中行氏、智氏、韓氏、趙氏、魏氏等十一個世族所把持,他們按照長逝次補的原則,輪流執政。為了掌握話語權,卿大夫與卿大夫之間、卿大夫與國君之間相互積極擴張自己的勢力,經過激烈的攻伐兼併,到春秋晚期便只剩下了趙、魏、韓、範、智、中行氏六家。

    △智、韓、趙、魏四氏形勢圖

    春秋末期,隨著範氏、中行氏兩家先後被滅,晉國便只剩下了智、趙、韓、魏四家卿大夫,其中又以智氏最強。至此,“晉陽之戰”智氏被滅、“三家分晉”靜公被廢的大幕開始拉開。

    “晉陽之戰”智氏被滅、“三家分晉”靜公被廢

    春秋末期,隨著越國滅亡吳國,越王勾踐率軍北上舉行諸侯會盟,越王勾踐便成為了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霸主,而中原的傳統霸主晉國則由於卿大夫之間相互爭權內耗,公室大權旁落,對外已經無力爭雄,逐漸退下了霸主神壇。

    △智伯瑤

    智伯瑤擔任晉國執政後,他十分清楚,晉國的衰落主要源於大權旁落、政出私門,如果想要恢復晉國霸業,就必須先增強晉國國君的實力。於是,智伯提出由晉國四大公卿各獻出一個萬戶城邑給晉公,並率先將智氏的一個萬戶城邑獻給晉公,韓康子、魏桓子也被迫先後向晉獻公獻出了萬戶之邑。

    四家之中已有三家獻出城邑,但卻遭到了趙襄子的拒絕,為了討伐趙襄子,晉公於是命令智伯瑤和韓康子、魏桓子三家聯手圍攻晉陽,並引晉水晉陽城,晉陽之戰爆發。趙襄子面對三家的進攻,根本無力抵禦,於是便暗中與韓、魏兩家聯絡,使兩家臨陣反水,以大水倒灌智氏軍營,智伯瑤兵敗身亡。而為了免除後患,韓、趙、魏三家又聯手屠殺智氏家族兩百餘人,瓜分智氏封邑,智氏從此消失。

    △韓、趙、魏三氏的崛起

    前438年,晉哀公去世,晉幽公繼位,韓、趙、魏則幾乎已經瓜分了所有晉國土地,只留下絳與曲沃兩地給晉國公室。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賜封趙國、南韓、魏國,名義上承認了趙、魏、韓的諸侯地位,從此韓、趙、魏開始被稱為“三晉”,晉國名存實亡。

    晉孝公二十年(前369年),趙成侯、韓懿侯將晉君遷至屯留。晉桓公三十年(前359)年,趙成侯與韓昭侯分晉,又晉君於端氏。晉靜公八年(前349年),趙國奪取晉國的端氏,又將晉君遷回屯留。不久,韓玘殺晉君,晉國徹底滅亡。

  • 5 # 鼓樓博牛志

    《資治通鑑》為什麼從三家分晉開始寫起?因為三家分晉是戰國的開始。

    我們瞭解三家分晉,需要掌握這麼幾個關鍵詞:社會轉型、三軍六卿、智伯索地。

    在我看,三家分晉的實質和田氏代齊其實是差不多,這兩者都是新舊兩種勢力相互鬥爭的結果。所謂的新勢力就是指新興地主階級,而舊勢力則是維護舊制度的貴族。導致這兩股勢力相互鬥爭的底層原因就是由於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井田制(井田不得買賣轉讓)的崩潰,私有土地制的發展,所以這些經濟上的變化需要在政治上出現一個匹配新興階級的政治地位。如果你瞭解法國大革命的話,那麼可以這麼說,三家分晉的背後邏輯和法國大革命其實是一樣的。

    我們之前講過,分封制的結構有點像傳銷結構,諸侯國下邊是卿大夫,而這個卿大夫和諸侯的關係就類似於諸侯和周天子的關係,卿大夫們分享著一個諸侯的土地。當時晉國的情況是大權旁落,被六個卿大夫把持著,這六個卿大夫分別是趙、魏、韓、智、範、中行。需要注意的是,這六家都是採用了封建剝削方式,由奴隸主貴族轉變成地主階級,並使用減賦等方式討好民眾逐漸發達起來。

    那你會問了,為什麼晉國的權力會被這六個卿大夫把持?直接原因是因為晉文公搞了一個三軍六卿制分享軍政大權。後來這六家當中的範和中行氏,被趙給滅了。滅了之後,智家成了最大,而且憑藉自己的力量威脅另外三家交出土地,這就是智伯索地。起初三家都不同意,可是後來韓氏服軟了,交出了土地,魏氏本來就左右搖擺,一看韓氏變節,自己也馬上跟著變節,唯恐人後。這就像是一家公司快倒閉了發不出足夠的錢,大家都商議要一起告公司,可是其中有一些另有私心,私底下收了公司的錢不和大家一起告,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大家爭先恐後要收錢單飛,這個陣營就被瓦解了。

    接下來,智氏一看其他兩家都乖乖聽話了,只有趙不聽話,那就給他點顏色瞧瞧。於是智氏聯合了韓魏圍攻趙兩年,久攻不下,想到了引水淹城的方法。韓魏兩家這時忽然明白了唇亡齒寒的道理,有些後怕,再加上這時趙的遊說鼓動,於是紛紛策反,三家一起滅了智伯。瓜分了智氏土地後的趙魏韓,要求周天子把他們封為諸侯,周天子豈敢不答應。三家分晉就這麼成了。

    回看這段歷史,晉國起初把軍權分給六個卿大夫,可是這六位後來的表現,真可以說是:六卿不認。

  • 6 # 神筆書生呂落迪

    三家分晉,指的是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公元前633年,晉文公將軍隊分作上中下三軍,以手下六位主要大臣任三軍三軍主帥和副帥。到晉景公時,六位大夫的子孫封為六卿稱號,六卿一直把握著晉國的軍政大權。到晉頃公時,更成了尾大不掉之勢。頃公十二年,六卿借法治名義,把全國分成十個縣,六卿的兒子任縣大夫,由此形成了六卿專權,公室衰微的局面。晉定公二十二年,執政卿智伯瑤率領韓趙魏三卿把範氏、中行氏滅掉,智氏實力大增,其他三卿對智伯瑤只能俯首帖耳。

    晉陽之戰

    公元前453年的一天,智伯與韓康子、魏桓子一起喝酒,酒席宴前智伯狂傲無力,辱罵韓康子,智伯的家臣勸不要不顧後果。智伯非但不聽,還讓人去向韓康子索要土地。

    韓康子起初不肯給他。家臣段規說:“不如給他,他得逞了這一次就會有第2次、第3次,那時如果有哪個大夫不給他,就會動武,矛盾自然會激化,我們就可趁機舉事。”韓康子聽了有理,就派使者給智伯送去一個萬戶的采邑。

    智伯見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萬戶的采邑,非常高興,如法炮製又去向魏桓子要地,魏桓子起初也不願給,家臣任章說:“《周書》上說,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不如給他土地,讓他驕狂 起來,到處樹敵,我們正好暗中結交反對他的人,同仇敵愾消滅他。”魏桓子贊同,也給了智伯一個萬戶的采邑。

    智伯連連得手,又讓手下去找趙襄子索要蔡、皋狼,兩塊地方,想不到趙襄子一口回絕。

    智伯大怒,公元前455年,智伯瑤率領中軍,韓家的軍隊擔任右路,魏家的軍隊擔任左路,三隊人馬直奔趙家。

    趙襄子寡不敵眾,且戰且退,一直退到了經營多年的晉陽城(今山西太原市)。晉陽城城牆高聳,非常堅固,趙襄子吩咐將士們堅決守城,不許交戰。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時候,城頭上箭好像飛蝗似的落下來,使三家人馬沒法前進一步。

    晉陽城憑著弓箭死守了兩年多。三家兵馬始終沒有能把它攻下來。

    有一天,智伯瑤到城外的龍山察看地形,看到晉陽城東北的那條晉水,智伯想出一個惡毒的主意:他徵調全國的民夫,將晉江上游阻斷,另挖新渠放水淹晉陽城。當時正值雨季,山洪爆發,晉河水直衝晉陽城,不幾日城中房屋倒塌,糧食不足,但是趙襄子平時厚待晉陽百姓,所以城裡居民並沒有離心離德。

    趾高氣揚的智伯叫魏桓子,韓康子陪他登高檢視水勢,對他們兩個說:“我今天才知道,用水也可以來作為武器。”

    魏桓子和韓康子臉色大變,原來魏韓兩家的安邑和平陽也有汾水、絳水流過,今天智伯掘了晉水滅掉趙襄子,明天就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消滅他們。

    智伯的家臣注意到兩個人神色反常,回營之後悄悄的對智伯說,韓魏兩家恐怕要反叛你了,智伯問他為什麼,他將其中的利害關係說了出來。智伯狂妄不可一世,沒有把韓魏兩家放在心上。

    晉陽被大水淹了之後,城裡的情況越來越困難了。趙襄子非常著急,對他的門客張孟談說:“民心固然沒變,可是要是水勢再漲起來,全城也就保不住了。”

    張孟談說:“我看韓家和魏家現在追隨給智伯瑤,也不是面和心不和,我想辦法找他們兩家談談,爭取一起對付智家。”

    當天,趙襄子派張孟談連夜出城,悄悄來找韓康子和魏桓子,對兩個人說:“古人云唇亡齒寒,趙氏如果被智伯滅掉,接下來一定會輪到你們兩家。”

    韓康子,魏桓子早有同感,只是沒有機會,現在趙襄子竟然派人來聯絡,馬上一拍即合,三家締結了盟約。

    次日夜晚,趙襄子派兵出城,偽裝成韓魏兩家計程車兵,殺了智伯駐守堤壩的守軍,挖開另一邊,晉河水掉過頭來直撲智伯的大營。智伯的軍隊正在睡覺,被洪水一衝,頓時亂作一團。趙襄子趁著水勢從正面發起攻擊,魏韓兩家從兩翼夾擊,被洪水衝的七零八落的智伯哪裡還招架得住?全軍覆沒。智伯被趙襄子處死,滿門抄斬,滅三族。趙襄子還不解恨,又將智伯的頭做成夜壺。智伯的所有封地被韓趙魏三家瓜分。

    晉出公大怒,向齊、魯兩國借兵討伐三卿。韓、趙、魏三卿聯手攻打晉出公,出公無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結果病死在路上。 晉出公死後,宗室姬驕被立為國君,史稱晉哀公。以後,他們又把晉國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前438年,晉哀公死,晉幽公即位。韓、趙、魏瓜分晉國剩餘土地,只有絳與曲沃兩地留給晉幽公。從此韓、趙、魏稱為三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的影片播放量這麼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