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歡樂人生99aa

    我還是嚮往的。青山綠水多迷人呀,你看快手都回農村買房子作直播去了。有的還花錢租。都有說不完的話題。朋友都喜歡看,年齡大了,城裡的樓房不適應老年人生活。想外出走走。上下樓不方便。在屋裡整天圈著。還不接地氣。我家周圍鄰居就是都回到平房裡。握著拐扙在院裡院外活動。

    如果有一片有水有樹林更是神仙生活。空氣新鮮,大自然的田園生活。多美。順便再養幾隻鴨子,鵝。再種點喜歡的花,再種上蔬菜。神仙日子。

  • 2 # 思維的你

    怎麼說呢,從內心的深處來說嚮往自然、自由自在的生活著實憧憬不已,奈何現實不容許 ,沒有作為莊園主的實力,只能在擁擠的城市以勞動換取溫飽,待衣錦還鄉,一定會實現今天的憧憬。

  • 3 # 天數茫茫A

    說實話,如果實現了財務自由,在哪兒生活都充滿了情趣。而如果每天都還需要為柴米油鹽奔波,那麼在哪裡都生活,可能都十分艱辛且壓力山大,從而感受不到生活的快樂。

    題主描繪的小農場以及生活狀態,其實就是農村生活的真實寫照。對於我們農村人來說,這樣的場景,以及這樣的生活,可能再熟悉不過了。至於我或者說我們絕大多數的農村人,向不向往這樣的生活,其實看看現在荒蕪的農村,以及在農村生活的都是些什麼人,可能大家就知道答案了。

    當然了,現在生活在農村,其實也不是想象的那麼艱難或者美好。也就是說,只要自己勤勞肯幹,農村人透過農業生產,完全也是能養家餬口的,而且在有些地方或者經營有一些特別的生產專案,可能還比打工要強。但要想憑此過上特別稱心如意的日子,可能還有點困難。說白了,現在發展的機遇還是在城市。因此,有能力的人,或者是想要有所作為的人,還是應該到城裡去發展為好。特別是一些年輕的男性,如果真的在農村紮根生活,可能連個物件都找不到哈。

    我最反感那種,說嚮往農村生活或者田園生活的人了。因為在他們的嘴裡,這種生活好像十分的安逸,就是他們人生追求的目標。不過,我倒沒有看到有幾個這樣說的人,能放下他們眼前的一切,而去過他們說的田園生活的。因此,每當我看到有人說嚮往農村生活或田園生活時,我總莫名地感覺到,他們的話中帶有些許的酸味兒,讓我這個農村人感覺到渾身不自在。

    總之,對於一個有著多年農村生活經歷的人來說,我對這樣的生活並不嚮往,而且每當看到這些,就會讓我想起當年艱苦的生活,從而讓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 4 # 三農萬鈞

    太嚮往啦,早起來忙碌一陣子,飯後又是一通忙,中午吃了飯休息一會,下午又是忙亂,到了晚飯可以喝二兩酒以打消一天的疲勞,這時回想一天有多麼愜意!

    這是農場帶給我的舒適與享樂,每到收穫的季節,別提有多高興了!

  • 5 # 鄉野君鍋

    都市生活忙碌又不規律,工作長年累月朝九晚六,燈紅酒綠撐大的是無盡的慾望,繁華背後是無數身心疲憊的軀殼和空虛寂寞的靈魂。

    很多人都有改變生活方式的願望,卻奈何不知從何做起,於是田園生活成為都市人可望而不可及的“詩和遠方”。

    春暖花開,盛夏涼風,午後溫暖而燦爛的Sunny,嫩得髮油、發亮的生機勃勃的蔬菜葉子,生猛奔跑的家禽……樹蔭下、吊床中,沏一壺茶,抱一本書,一切都那麼寧靜、美好,令人嚮往。

    我有一個農場,很多前來作客的朋友都會感嘆:“真羨慕你們的生活!我也有一個田園夢,只是被工作和家庭束縛著,沒有機會去實現。”

    以前我會暗暗恥笑那些空喊口號、沒有勇氣踏出第一步卻諸多借口的人,後來才明白,那一步真的不是空有滿腔熱誠便能邁得出去的。

    因為但凡世間令人嚮往的生活,有多美好,就有多艱難。

    一個曾經在城市打拼的女子,毅然放棄城市生活,迴歸鄉野耕地種菜、賣菜。

    作者劉躍明就是這個女子,她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是農場創始人,與很多中途“轉行”的歸農人不同,她確實本來就對鄉野和農業深感興趣,就連大學所讀的專業也是生物系。

    她曾經跟大部分人一樣,作為一個在城市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沒日沒夜地工作賺錢,後來身心疲憊,回到家鄉開了一個農場,從此過上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田園生活。

    以月亮為伴,跟星星說話,還時常與朋友聚會、釣魚、野遊,起篝火,烤全羊……所有你能想到的美好時光,在那個農場通通都可以實現。

    作者劉躍明在她的農場

    02 超越傳統,打造無汙染生態農場

    作者當年從秋天有了“回家做農場”的想法,再花了幾乎半年時間去調研、學習、搜尋資訊、實地考察、檢測土壤、評估,直到來年春天才收拾行裝,奔赴老家那片農田,正式開荒。

    因為她要做的不是普通的傳統農場,而是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場。

    食品安全問題,在中國是這個世紀才爆發的嚴峻問題,但在較早工農工業化的發達國家,比如歐美、日本等,早就發生過食品安全問題。因此,他們早已意識到化學農業的危害和不可持續性,於是,生態農業被提上了日程。

    這種農業模式的特點是,最大限度地保證產出的安全性,不但在種植過程中不用任何農藥、化肥、除草劑等物質,對土壤更是經過科學檢測和篩選,確保各種指標及格才投入使用。

    所謂原生態,就是遵循吃在當地、吃在當季的原則,儘量按季節種植、露天種植,讓作物透過吸收日月精華和歷經自然風霜雪雨,天然地增強抗病、抗蟲能力,從而保護環境和土壤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劉躍明的農場蔬菜

    不用化肥,作物當然不及使用化肥的生長得快和肥大;不用農藥,雜草、蟲害只能靠人工去除。這些都大大增加成本,卻減少產量,從而使菜價比一般菜價高出一大截。

    因此,傳統的經營模式行不通,所以作者把經營模式定位為“CSA”模式。

    CSA是“社群支援農業”的英文簡稱,它起源於上個世紀60-70年代瑞士、德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是消費者與農民之間達成供需協議,以消費者提前支付費用,農民按需生產,為消費者提供應季農產品的經營模式。這些消費者希望尋找安全的食物,而這些農民則專門生產安全、健康的有機食品。

    CSA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農場經營者擺脫工業化農業生產,避免用有害健康的農藥、化肥去追求高產量,從而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這種經營模式在發達國家已經非常盛行,但在中國卻僅處於初始階段,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作者劉躍明的菜籃子

    03 迴歸傳統,天人合一

    整本書,作者用了大半的篇幅去描述開荒、耕種、收成的全過程,以及各個季節的產物和特定狀況。原以為知識分子迴歸農田,理念超前,經營模式時髦,必定會配上高科技的種植技術或新鮮的耕種模式,誰知通篇讀下來,卻顛覆了我的預想。

    這個農場從翻地、播種、育苗、去蟲、除草,甚至堆肥,都運用著農耕時代最傳統、最天然的耕作模式。

    現代農民一看到病蟲害,就馬上用農藥來鎮壓,導致土質和生態日益受損,土地越來越不適合種植,於是農民每隔幾年就要換個地方耕作。

    其實大自然是很神奇的,每一種病蟲都有著與之相對應的剋星,比如草木灰能殺菌消毒,防止植株傷口感染腐爛,還能防地下害蟲,所以舊時人們常常用它來伴土豆種植。

    現代有機農場很流行溫室種植和無土栽培,但作者始終覺得,直接種植在大地上的蔬菜,曬過太陽和月亮,被朝露滋潤過,被風雨拍擊過,植株才更茁壯,葉片也更厚實濃綠,而瓜菜本身特有的味道才更濃郁。

    所以她一直堅持採用土地耕種的方式,讓每棵青菜、每個瓜果都與大地相連,保持它們原本獨特的味道。

    作者劉躍明的農場

    她還嚴格按照24節氣的規律去佈置耕作。

    24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精華,古時人們透過觀測一年中天文、氣象、氣候、物候等自然規律的變化,所形成的一套農耕與大自然節律關係的知識體系。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古時,人們就是透過24節氣去估算氣候的變化,以此判斷農時,安排勞作。它可謂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粹。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農業講究天人合一。不管人類意識到還是沒意識到,人永遠都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倚仗著自然而生存,任何違反自然規律的行為,都必將為此付出代價。

    怪不得熊培雲在《一個村莊裡的中國》中寫道:“在每一個村莊裡都有一箇中國,有一個被時代影響又被時代忽略了的國度,一個在大歷史中氣若游絲的小區域性。”

    現在我偶爾還會看到母親翻閱日曆,按節令衡量播種的日子。估計現在能運用這種智慧的,就只剩下我們的父輩和祖輩了。我們這一代被科技豢養得太久,農業工業化早就使我們遺忘了祖輩積累下來的智慧,當某天有人又把它們運用起來,人們反而感到詫異和質疑。

    “最困難的是,生態農業如今還是非主流農業,可以找到的具有實戰經驗的專家、老師並不多,尤其我們要給客戶搭配菜籃,需要同時種植很多品種,而且要保證連續性,就更不容易。所以,我們也需要努力學習、努力摸索。”

    所以,當我讀到書中這一段的時候,我竟不知道,人類到底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

    作者劉躍明的農場

    04 做農業,有多美好,就有多艱難

    田間漫步,呼吸著清新無汙染的空氣,盛夏涼風下捧著書昏昏欲睡,世間美好得就像在野地裡撒一泡尿都會變成一道彩虹。

    儘管作者從頭到尾都表達著對農業和鄉土的熱愛,字裡行間盡是詩情畫意,從耕種工事和無數小插曲中,卻透露著這令人嚮往的生活背後所傾注的艱辛付出。

    做農業不是擺拍,更不是度假。“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僅僅是一種即興的浪漫情懷,農業日常更多的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先不說農業本身就是“三高一長”的行業,即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和週期長,就算掌握了耕種技術,若不是鉅額遺產繼承人,也未必能承受得住農耕的那份辛苦。

    比如在霜降前後要密切監察天氣,“濃霜猛太陽”,長得再好的瓜果,霜一打上就凍壞了,沒法吃,所以一定要搶在“霜降”前搶回來。

    有一年,作者的農場就特別狼狽,因為一直忙著其它事務,瓜田裡的冬瓜、南瓜到霜降時還沒收,直到傍晚聽天氣預報說夜裡有霜凍,才急忙召集全體員工加班,漏夜搶收。

    而夏季是暴風雨的季節,老天爺一發威,來個10年、2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被雨水泡過一夜的蔬菜基本就報廢了。若雨水不斷,那些根系作物如紅薯、香芋、土豆等,也基本沒用了。如此,小半年的勞動也就白費了。

    天晴一到,心再酸,也得馬上捲起褲管袖子投入新一輪搶種,刻不容緩。

    農場經常要搭建棚架,冬天保溫,夏天遮陰。但倘若一陣無理取鬧的陰風突然而至吹翻棚架,還壓壞一地蔬菜,你發脾氣也沒用,唯有默默收拾殘架,重新再來。

    作者形容,種地就是“伺候生命的過程”,勞心也勞力,得時刻做好全面準備。

    作者劉躍明的菜籃子

    如果以為蔬菜瓜果健康得髮油、發亮就可以高枕無憂,那就大錯特錯了。生機盎然的景象並不是光看著就能飽肚的,還得想辦法以一個好價錢賣出去,以換取收支平衡或盈利。

    這就涉及到經營,一旦成為經營,就牽涉到一個行業、一門生意,就需要考慮到一系列問題。如作者所言:

    不管是一個農民種著一畝地,還是一個團隊、一個公司操作著幾百上千畝地,都一樣,只要涉及到生產、管理、技術、財務、營銷、市場等各個環節,那就變成一門生意。

    詩意不得,任性不起,因為做農業,有多美好,就有多艱難。

    作者劉躍明的農場

    寫在最後

    大概每個懷有田園夢的人,都向往梭羅筆下的《瓦爾登湖》中寧靜、純粹的生活。

    以前我不明白,既然瓦爾登湖的生活如此美好,給他如此豐沛的靈感和啟迪,為何梭羅只待了兩年就離開?

    後來在《認知突圍》中讀到關於人生那部分,作者說:“人生的最大意義在於體驗,總是體驗重複和相似的風景,其實在人生的時間利用率上是吃虧的。”

    他說,我們真正的目的應該在於“體驗”,去豐富自己的時間經歷。舉個登山的例子,在山腳下和山頂上所看到的風景當然是不一樣的,我們要努力去體驗山頂上的風景,卻不要把登頂作為目的,否則這一生就不得不為守住這個山頂而努力。

    我有點理解為何梭羅要離開瓦爾登湖,他大概覺得沒必要把全部生命花在一種活法上吧,他在《瓦爾登湖》最後寫道:

    只要注入美好的理想,前景便會一片光明。如果我們時常生活在“當下”,對任何機遇都能善加利用,就像青草坦然接受一小滴雨露的恩澤一樣;不錯失良機後再扼腕嘆息,不把時間浪費在埋怨上,也不把前兩者認為是自己應盡的職責,那我們就是幸福的人了。

    他是否幸福,跟他是否在瓦爾登湖無關,只跟他心中是否有“瓦爾登湖”有關。

    同樣的,我們內心是否真的寧靜,跟我們是否在鄉村、在農場無關,而與我們心中是否有那座幽靜而燦爛的“農場”相關。

    只有真正熱愛當下的生活,隨時隨地都有感受寧靜的能力,當有天真有機會體驗鄉間生活,才有能力領略箇中恬靜和美好。否則,給你再詩情畫意的農場,很快你就會厭倦,甚至煩透種種不便和繁瑣雜務,而那時,“詩和遠方”只會變成“一地雞毛”。

    農場生活很美好,但經營一個農場,實際上比在都市打拼還要艱苦,若沒有赤誠的熱愛、紮實的專業基底、吃苦耐勞的毅力,以及樂觀的天性,是很難體驗到當中樂趣的。

    儘管一切都不容易,而踏出第一步確實很難,但我還是想像歌德那樣說:

    “不管你能做什麼,或者夢想你能做什麼,開始去做吧。”

  • 6 # 風過暖夏

    特別喜歡這樣的農場, 有山有水,可以種果蔬養魚,空氣好安靜,眼界開闊住著心情也舒暢,夢裡都向往的地方,真是伸手就能觸及的天堂, 羨慕生活在這裡的人,福氣滿滿!

  • 7 # 莊裡婆姨

    一直想著等退休以後回老家,種上兩畝地,養點雞鴨鵝,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呼吸著鄉野間清新的空氣,傾聽著鳥語蛙鳴,吃著原汁原味的綠色蔬菜,還可以幫助鄉親們賣賣農貨,撩貓逗狗,在村口的大槐樹下,搖著大蒲扇嗑瓜子,泡一壺茶,擺擺龍門陣。想一想就美的咧開嘴笑了啊!這樣的農莊生活,嚮往的很喲!

  • 8 # 手機82866135885現實

    這樣的農場是有發展前途的,可以創造美好的未來,有經濟開發前錦,根據地貌改變現狀,實現新農村現代化發展方向,青水綠山才是金山銀山。

    糧食經濟一起抓。

  • 9 # 亭臺樓宇夕陽美

    嚮往。有綠水青山風景美,空氣好。可以吃自己種的新鮮蔬菜,質量可靠。沒有城市裡的喧囂和汽車尾氣,也沒有那麼複雜的人際關係,更沒有高昂的房價。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沒有人施加命令,也不要去討好任何人,完全可以由自己來規劃自己的生活。這樣的生活,難道能不向往嗎?

  • 10 # 宋新生2020

    有農場的確很好,農場的收穫可以出售,收入比較穩定。出去打工是為掙錢,打理農場也是為了有收入。再說在農場自己養的雞鴨魚豬羊牛等等,讓人成就感好心情大增。

  • 11 # 360米花帑

    在綠水青山的農村,再有一個農場,這樣的場景最讓人羨慕。現在的年輕人都有文化,逢進必考參加工作,工資很高。現在的中老年人,大多數文化很低,到處打工掙錢。如果在農場上班,離家近點的地方,豈不美哉。

  • 12 # 我在橋上看風景a

    非常喜歡走出喧鬧的城市,尋一座幽靜的小山村,自己種菜,養幾隻雞,養幾隻鴨,過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在菜園的一邊再弄個小花園 ,栽上月季,牡丹,薔薇,芍藥等各種顏色的花……想想這是多麼美好的生活!

    有誰不向往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腳踏車中軸分反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