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元道尊

    不知道,我知道的少,就知道一個陌刀。

    要說改變戰爭史的武器,應該算是鐵器的普及和火器的運用吧。

    先是鐵器,在漢朝之前,大多使用的都是銅器武器,銅器相對鐵器不堅固,容易破折。

    然後就是火器了,火器在蒙古帝國大軍西征表現的尤為耀眼,西歐古堡不堪一擊

    其他的想不到了

  • 2 # 歷史壹加壹

    一,進攻型的兵器

    進攻型的武器又可分為長兵器和短兵器

    我們先來看看長兵器有哪些:

    1.馬槊

    馬槊,是槊的主要形態。中國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騎兵武器。起源於漢朝,興起於以騎兵為主的戰爭朝代——魏晉到隋唐時期。這個時期騎兵是爭霸天下的決定性力量,促進了裝甲與武器的發展,造就了中國甲騎具裝騎兵的武器與裝甲的發展高峰。

    2.戈

    戈為長柄,平頭,刃在下邊,可橫擊,也用勾殺。分為長、中、短3種。是青銅武器當之無愧的代表。戈起源於商代,直到秦代作戰時仍用戈。一般長戈用於車戰,短戈用於步兵。

    3.陌刀

    陌刀,唐代長柄刀的一種。《唐六典》卷十六明確記載: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斬馬,刀重十五斤,又名砍刀,長七尺,刃長三尺,柄長四尺,下用鐵鑽。馬步水路鹹可用。力士持之,以腰力旋斬擋者皆為齏粉……

    4.朴刀

    大刀的一種,是一種木柄上安有長而寬的鋼刀的兵器。使用時,兩手握著刀柄,像使用大刀那樣,利用刀刃和刀本身的重量,來劈殺敵人。

    5.戟

    戟,其實是戈的衍生武器。它是戈和矛的合體,也就是在戈的頭部再裝矛尖。具有勾啄和刺擊雙重功能的格鬥兵器,殺傷力比戈和矛都要強。戟的出現,推動了戰國時期的到來。

    接下再來看看短兵器有哪些:

    1.苗刀

    之所以被稱為苗刀,因其刀身修長形似禾苗,在民國時期定名為苗刀。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就曾將日本刀與中國的長刀(如儀刀)結合,改進成為威力更強的苗刀。

    2.漢刀(環首刀)

    漢刀是中國戰刀的始祖,其刀柄首端毫無例外地製成扁圓的環狀,所以又稱做“環柄長刀”或“環首刀”。

    3.漢劍

    漢劍,興盛於漢代的鋼鐵劍。漢劍在中國刀劍歷史上佔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4.隋刀

    隋刀以環首直刀為主,部分保持漢至南北朝的形制

    5.唐刀

    《唐六典》卷一六武庫令丞職掌條記載: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今“唐刀”一詞是中國唐代四種軍刀制式的總稱,並非特指某種刀。

    6.雁翎刀與柳葉刀

    雁翎刀,冷兵器,刀的一種。因形似雁翎而得名。盛行於明朝時期,無論是官丞還是士兵都會佩戴。

    柳葉刀是在中國使用的中國武術刀其中一種,因刀的形狀類似柳葉,故此得名柳葉刀。常用於騎兵與步兵上,明軍大量裝備此刀。

    7.清刀

    清刀即清代制式的軍刀。清代的制式軍刀包括:順刀、窩刀、札刀、朴刀、斬馬刀等。

    進攻型的兵器介紹完了,我們再來看看防禦性的有哪些:

    1.宋朝步人甲

    宋朝步人甲為宋代重步兵的主要裝備。宋步人甲以唐步人甲為基礎發展而來,是一種能覆蓋全身的重型鋼鐵扎甲。歷史記載:宣撫自來,有兵二萬人,七分披帶,持十日糧,今糧盡而歸  今張浚軍三萬有全裝甲萬副刀槍弓箭皆備韓世忠軍四萬岳飛軍二萬三千王軍一萬三千雖不如浚之軍亦皆精銳劉光世軍四萬老弱頗眾然選之亦可得其半。從歷史資料中可以看出,宋朝並非想象中那樣弱,其重灌步兵更是在古代首屈一指。

    2.唐朝明光鎧

    明光鎧繼承了兩當鎧的優點以外又對鎧甲並進行了改進。也因為這種圓護大多以銅鐵等金屬製成,並且打磨的極光,頗似鏡子。在戰場上穿明光鎧,由於太陽的照射,將會發出耀眼的“明光”,故名明光鎧。

    有所不足,還望諒解指出

  • 3 # 北門猿

    提名一個:襄陽炮。

    當年蒙古鐵騎南下的時候,圍著襄陽城,和南宋打了相當長的時間。諸位可以想像一下神鵰裡面,郭靖夫婦死守襄陽城,雖然具體事蹟完全無關,但大概就是那麼個感覺。

    襄陽城保衛戰前後持續多年,南宋靠著水軍支援,使襄陽城始終能夠補給不斷。同時襄陽城防堅固,蒙古人攻打起來也很困難。

    後來蒙古人從中東那邊帶來了【回回炮】。這是一種威力強大的拋石機,號稱發射之時,“聲震天地,所擊無不摧陷,入地七尺”。襄陽城牆無法抵擋這檔次威力的武器,最終陷落。

    因為回回炮在攻破襄陽時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後來又叫做【襄陽炮】。

    (當然,襄陽陷落是綜合因素——任何戰役的勝利都是綜合因素,比如說蒙古人後來成功斷絕了南宋水軍支援。)

    襄陽炮為什麼有如此威力,這要從工作原理說起。

    中國很早之前就有拋石機了。比較有名的,比如官渡之戰時,曹軍就曾經用拋石機來打擊袁軍弓箭手。

    十日之內,築成土山五十餘座,上立高櫓,分撥弓弩手於其上射箭。曹軍大懼,皆頂著遮箭牌守禦。土山上一聲梆子響處,箭下如雨。曹軍皆蒙楯伏地,袁軍吶喊而笑。 曹操見軍慌亂,集眾謀士問計。劉曄進曰:“可作發石車以破之。”操令曄進車式,連夜造發石車數百乘,分佈營牆內,正對著土山上雲梯。候弓箭手射箭時,營內一齊拽動石車,炮石飛空,往上亂打。人無躲處,弓箭手死者無數。袁軍皆號其車為“霹靂車”。由是袁軍不敢登高射箭。

    這段三國演義基本按歷史來的,我就直接貼小說了。唯一的不同是在歷史上,這主意是曹操自己出的,沒劉曄什麼事。

    但是中國傳統的拋石機,都是人力拖曳式的。如下圖所示。

    這個拂塵似的玩意,是許多繩索,另一頭的皮套是用來裝石塊的。在使用時,有一群人拉住繩索,一起用力,透過槓桿原理把另一頭甩出去,給皮套中的石塊賦予動能。

    讀者很容易想到其中的缺點,人越多,肯定配合起來難度越大。這麼多人一起行動,需要合作協同不說,各個繩索肯定不能完全平行,也就是力的方向不一致,在形成合力時肯定要浪費一部分。

    而回回炮屬於配重式拋石機。

    配重式拋石機的原理是這樣的,槓桿一頭是配重,一頭裝發射出去的“炮彈”。(注意看,圖中靠近人的一段,連著一個石球,就是炮架下方那個球狀體。)

    在工作時,先用人力把配重物拉到高處,把槓桿固定住。然後把固定鬆開,重物下落,另一頭自然上升,石彈就被丟擲去了。

    這樣的好處是,人力做的功完全轉化為配重物的重力勢能,沒有浪費(當然摩擦損耗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威力要超過人力拋石機。

    還有一個好處,石彈每次發射的動能,大致由配重物的重力勢能決定,這樣可以把每一次飛的發射力道控制得差不多,這是人力拋石機不可能做到的。

    而如果石彈動能差不多,質量尺寸也差不多,也就意味著初速大致相同,彈道也會大致相同。換句話說,配重式拋石機可以達到更高的精度。

  • 4 # 老孫的火器工坊

    改變了中國古代戰爭史的兵器很多,下面我就一一列舉一下。

    戰車

    在戰車出現以前,人們打仗都是靠走的,往往軍隊的強大與否,要看部隊士兵腳力如何,戰鬥力如何。然而戰車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一面貌,據考古證明,中國最早的戰車出現在商朝,商族和夏族的鳴條之戰很有可能就是靠戰車碾壓的。再後來對鬼方、犬戎和東夷的作戰中,商軍也有用過戰車的痕跡。後來周族對車輪進行了改進,製造出了更加穩定速度更快的戰車,於是在軍事上蓋過了商朝。從而完成了周滅商的過程。在日後的春秋戰國裡,戰車的多少往往決定了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強大與否。總而言之,戰車的出現改變了古中國作戰的方式,這是人們成功運用動物與自己配合作戰的標誌。

    劍的確切出現時間應該是西周時期,在春秋時期流行起來,接著被廣泛的裝備軍中。在此之前的夏商兩代,士兵所用的近戰短兵器以青銅鉞和石鉞石刀,使用起來並不是很方便(不過夏商兩族的人都比較高大威猛),也不便於攜帶。尤其是弓箭手,往往來不及換裝備可能就涼了。劍的出現使得短兵交接時變得更加快捷,步兵可以更為迅速的運動殺敵,同時雙刃的劍有更多的使用招式,這是斧鉞所不能及的。

    弓箭

    弓箭的發明,使得軍隊可以在遠處有效的打擊敵人,它比矛的射程更遠,比投石器的準頭更精確,他確確實實改變了中國的戰爭面貌。相傳弓箭是有東夷人發明的,在商代,便已經有了古中國複合反曲弓的雛形。

    高橋馬鞍和馬鐙

    雖說這兩個東西不能算兵器,但也確確實實是在戰爭中催生出來的。高橋馬鞍的出現使得騎兵在馬上可以坐的更穩,並且可以在馬上進行衝撞,與之一同誕生的便是具裝騎兵,東西方的具裝騎兵幾乎同時出現,也有說中東地區的更早一點,這裡眾說紛紜,我也不好定奪。總之高橋馬鞍的出現抬高了騎兵的軍事地位,使之成為與步兵齊平甚至略高於步兵的位置,並且徹底淘汰了戰車。如果說還有什麼東西能讓騎兵更上一層樓的發明,那就是馬鐙了。馬鐙最早發明於中國,這是令我們非常自豪的。最早的匈奴騎兵使用一些木棍掛馬上方便騎兵上下馬,漢朝對此進行了技術性的革新並出現了單邊馬鐙,在東晉時期,雙邊馬鐙應該已經出現,不過不是金屬的,因此至今還沒有發現文物。目前已知最早的金屬馬鐙是北魏年間的。馬鐙的出現使騎兵在馬背上可以騰出雙手,如同在地面上作戰一般,這樣一來,騎兵瞬間就成了王者兵種,不出意外的情況下很容易碾壓步兵。這兩種軍事用具,不僅僅改變了中國的戰爭,還改變了世界的戰爭史。

    中國的弩比西方真正意義上的弩(有扳機的)早了將近1000年,戰國時期,將弩箭運用到出神入化的國家是南韓,因為軍力孱弱,所以南韓在遠端武器商下了大功夫。後來秦朝繼承了弩箭的最高工藝,並延續到了漢朝。在漢代,對付匈奴除了以騎制騎外,就是靠令匈奴膽寒的蹶張弩了。降將李陵,在戰敗之前,憑五千步兵用弩箭便可阻擋匈奴,足以見它的威力。為了方便弩的使用,古中國還編排了很多陣法,這些戰術在宋朝得到了完善。因為沒有了西北馬源,宋軍在對付西夏遼金蒙古的騎兵上選擇了弩陣這個老辦法,並且發明了古代史上單兵弩中射程最遠的神臂弩。中國古代戰爭的遠端兵器史,很大一部分就是弩箭的歷史。

    火藥

    火藥的發明按照各界的話那是真的改變了世界,因為火藥的出現宋金宋蒙之間的戰爭變得更加有趣了。進入明代以後,火銃逐漸取代了價格較貴的弩箭,並且獨立成軍,與各種部隊配合作戰,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神機營。從戚繼光軍事改革後,以及西方火器的傳入,中國的傳統軍武一次又一次的受到了衝擊,火槍排槍陣逐漸成型,並最終在清代成型。火炮的運用也使得之前的各種攻城武器如床弩投石機被兵家所遺棄,可以說火藥的運用,是中國軍事由古代轉向近代的催化劑。

    長刀和長柄刀

    最後一個位置留給這倆,足以證明它們的分量。長刀出現在秦漢之際,並在漢代取代了劍成為了短兵器之王。從漢代到五代,長刀發展出來了各種樣式,有砍馬腿的斬馬刀,和匈奴硬碰硬的換首直刀,嗜血的唐橫刀,對付騎兵的唐陌刀,象徵著華貴的唐儀刀,以及到了日本之後的武士刀系列。宋代長刀衰落,長柄刀興起,各種樣式的大刀一時間紛紛湧出,鳳嘴刀、偃月刀、大板刀等等,已經成了和長槍並存的武器。在宋以後的武舉上,舉大刀成了必考專案,在對付騎兵上,大刀也是獨有奇招。明代以後,長刀於明中期復興,與長柄刀並存於世,逐漸成了中國武術中的瑰寶,讓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所驚歎的神器。

  • 5 # 歷史學渣

    騎兵剋星——陌刀

    《唐六典》卷一六“武庫令丞職掌”條記載: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斷馬劍。)

    陌刀是唐步兵所持的一種殺傷力大的雙刃長刀,它發展自西漢斬馬劍,又吸收了漢露陌刀及六朝長刀的形制與冶煉技術。它的出現,對騎兵構成了很大威脅,增強了步兵的戰鬥力與陣地防禦能力。在冷兵器時代,陌刀像一道亮麗的光華,特具唐人的雄武與霸氣。它的流行,是唐朝武力達到極盛的標誌之一。

    南北朝時期,胡族入主中原,其賴以制勝的主力是騎兵。騎兵長於原野馳驟,漢兵不長於此,只能以步兵相抗,步騎對峙,步兵常居劣勢。唐朝勁敵都在北中國,吐蕃、突厥 、契丹等,以及安史之亂後北方藩鎮的軍隊大都是以精騎充當主力的強大騎兵軍團,他們行動迅速,倏忽如風,具有很大的機動性和軍事打擊的突然性。

    但唐畢竟不同於突厥等,步兵始終是唐軍隊的主要構成部分。如何能讓步兵與騎兵作戰?經過數十年的摸索,唐軍隊中普遍使用陌刀,才真正解決了這一問題。

    在疆場上,步騎對峙中,騎兵的優勢不必多論,步兵要取得戰場上的主動權,必須先瓦解對方的騎兵攻勢,而陌刀,正好可以充當完成這種任務的兵器,陌刀一出,人馬具碎。唐朝軍隊的戰術大多是步騎兼用,步兵為先鋒,騎兵為側輔,步兵配以弓弩、陌刀,騎兵負責步兵戰後的突擊與追擊。陌刀作為斷馬劍的特殊功用,為先鋒步兵衝陣的主要兵器。

    歷史上,張巡守睢陽 、張興守饒陽都組織了陌刀手或親自持刀痛殺叛軍。天寶六載(公元 747 年),李嗣業從高仙芝討小勃律,率陌刀隊浴血奮戰,攻下敵人所據堅城。

  • 6 # Renai55ance

    一,戰車

    人類史上最早的強力騎乘單位,最早出現在中亞,後來被騎兵淘汰

    二,馬鐙

    使騎兵登上歷史舞臺,淘汰了戰車

    三,紅夷大炮

    雖然沒有出現歐洲那樣的軍事革命,但極大地改變了亞洲的戰爭方式

  • 7 # 人渣嘯西風

    古代戰爭的模式一直在不斷變化,二戰爭形態的變化也大多都是新的武器登場,改變戰爭史的武器有很多,這裡我就舉一個例子好了,具有中國特色武器:環首刀。

    環首刀是中國進入鐵器時代以後中國發明的特色兵器,它的形制影響了整個東亞各國武器,被中國使用了近一千年。其標誌性的環首一直到民國時期的大刀隊依然在被使用。

    在漢代環首刀出現以前,先秦時期還是青銅時代,青銅脆弱的特性註定無法制作可以大力劈砍的刀。只能做以刺擊為主的劍,而且還只能做成短劍。青銅劍是鑄造工藝,銅和錫的熔點較低,可以比較容易融化。然後將融化的銅水錫水倒進模具內冷卻即可,工藝相對簡單。所以說起做劍都稱為鑄劍,這個詞就是從青銅時代傳下來的。

    而製作環首鋼刀,工藝就複雜的多。首先鐵的熔點要高於銅和錫,不能再用普通木柴冶煉,要燒製炭來冶煉,並且需要鼓風裝置,還需要起高爐冶鐵,才能將爐溫提升至能夠融化鐵礦石的溫度,而因為鐵礦石雜質較多,不能直接澆鑄,必須要進行鍛打來錘鍊掉鐵中的雜質,所以說做刀,都稱為打刀。但純鐵硬度不高,還需要進行滲碳處理才能使鐵成為鋼,而製作一把鋼刀最後一步淬火工藝才能賦予一把刀的靈魂,淬火使鋼鐵的金相結構發生改變,形成堅硬的馬氏體結晶,而馬氏體結晶也會形成肉眼無法分辨的微鋸齒結構,這也是鋼鐵比其他金屬更為鋒利的原因。淬火對溫度和時間要求很高,溫度不夠無法形成馬氏體結晶,溫度過高鐵就融化了,淬火時間長溫度下降過多硬度太高鋼鐵就會變得過脆,一用力就會斷裂。而淬火太短溫度下降不夠就會難以形成足夠的馬氏體結晶,刀就會太軟,用力就彎,用不了多久就捲刃。最後要保證剛柔並濟,還要進行回火,再短暫燒一下,這樣不容易裂,硬度和韌性達到平衡。回火時間太長就白淬火了,太短刀還是會發脆容易崩口。

    所以遊牧生活的匈奴人很難很快掌握冶煉鋼刀的技術,但遊牧民的習俗讓他們戰鬥力非常彪悍,白登之圍甚至差點將劉邦擒殺,是劉邦用計反間才得以逃脫。這也是漢初還沒有進入鐵器時代的原因,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漢朝只能和親和進貢來換取和平,匈奴依然經常撕毀合約劫掠漢民。直到漢武帝時期,漢朝全面進入了鐵器時代,衛青、霍去病開始進行反擊,依靠環首刀的裝備優勢,將匈奴徹底趕進荒漠。至此匈奴只能低唱:“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而也正是依靠環首刀,讓陳湯殺死匈奴單于說出“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也讓他驕傲的說出“一漢敵五胡”,一名漢朝士兵就能依靠鋼鐵兵器打五名胡人。正是因為環首刀改變了漢朝被匈奴侵犯的局面,改變了當時的戰爭形態,使漢朝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度之一,讓人們以自稱漢人而驕傲,成為了現今漢族的名稱由來。

  • 8 # 鑄劍師孫建軍

    毋庸置疑,改變較大的肯定是戰車

    中國最早的戰車出現在商朝,它的出現極大的提高了戰場效率,因為在無戰車時代,人們打仗都是靠走的,往往軍隊的強大與否,就要看部隊士兵腳力如何,戰鬥力如何,然而戰車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一面貌,後來周族對車輪進行了改進,製造出了更加穩定速度更快的戰車,於是在軍事上蓋過了商朝。

    戟,其實是戈的衍生武器。它是戈和矛的合體,也就是在戈的頭部再裝矛尖。具有勾啄和刺擊雙重功能的格鬥兵器,殺傷力比戈和矛都要強。戟的出現,推動了戰國時期的到來。

    馬槊,是槊的主要形態。中國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騎兵武器。起源於漢朝,興起於以騎兵為主的戰爭朝代——魏晉到隋唐時期。這個時期騎兵是爭霸天下的決定性力量,促進了裝甲與武器的發展,造就了中國甲騎具裝騎兵的武器與裝甲的發展高峰。

    弩,中國的弩比西方真正意義上的弩(有扳機的)早了將近1000年,戰國時期,將弩箭運用到出神入化的國家是南韓,因為軍力孱弱,所以南韓在遠端武器商下了大功夫。後來秦朝繼承了弩箭的最高工藝,並延續到了漢朝。在漢代,對付匈奴除了以騎制騎外,就是靠令匈奴膽寒的蹶張弩了。

    唐朝明光鎧,明光鎧繼承了兩當鎧的優點以外又對鎧甲並進行了改進。也因為這種圓護大多以銅鐵等金屬製成,並且打磨的極光,頗似鏡子。在戰場上穿明光鎧,由於太陽的照射,將會發出耀眼的“明光”,故名明光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T、奧利尼克、穆雷等人入選加拿大隊,他們將於6月底與中國藍隊比賽,你看好哪支隊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