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曾厝垵玩

    股票上漲跟下跌,跟企業一點關係都沒有。

    如果漲得太多反而不好。

    第一是交易所會不停的詢問,有沒有什麼沒發的訊息?很容易違規!

    第二是,上漲可能會引起很多中小股東套現離場!造成公司股價的異常波動,管理者心理不穩定因素。很典型的就像萬科,格力電器!

  • 2 # 琅琊榜首張大仙

    為什麼有的上市公司不願意讓自己的股票漲?

    大家都知道,上市公司的股價上漲,上市公司股東的身價也會隨著上漲,所以看到股票上漲其實是大部分股東、股民所希望的事。

    但是,也有例外,在一些特定的情況,特定的環境,特定的因素下,有些上市公司是不太願意看到自己的股票上漲的。

    那麼,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說一些這些理由:

    第一、過度炒作,導致了泡沫過大。

    我們都知道,過度炒作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特別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如果看到了過度炒作,導致了短期內股價快速上漲,那麼未來勢必會需要付出很慘重的代價。

    就好比一家優秀的企業,它們是更願意看到股價溫和、緩慢的上漲,而不願意看到幾個月的時間裡上漲了10倍,甚至20倍的。

    因為一旦出現爆炒,可能就會透支未來許多年的時間,得不償失,對於企業的發展和融資也不友好。

    第二、主力籌碼未收集到位。

    要知道上市公司旗下都是有合作的主力機構存在的,他們的任務就是在底部區域裡,在上市公司估值過低的時候,給予支撐,並且收集大量的籌碼,從而在下一輪行情裡獲利。

    但是,當與上市公司配合的主力機構沒有收集到足夠多籌碼的前提下,就有其他機構、遊資介入,炒高了股價,那麼上市公司是一定不會允許和希望的。

    這樣只會讓別人賺錢,而破壞了自己原有的打算和計劃。所以一旦碰到這樣的情況,上市公司和主力就會配合起來對抗外來勢力,從而鞏固自己的地位,讓股價再次回到低估、底部區域,配合自己的主力機構洗盤,吸籌。

    第三、週期不對!

    股票是有周期的,熊市下跌,底部震盪,牛市上漲。那麼對於大部分的上市公司來說,一定是不喜歡自己的股票在熊市下跌週期和底部震盪週期裡有過度上漲的情況出現。

    原因很簡單:

    1、熊市下跌是擠泡沫的週期,上市公司更願意看到自己公司的股價擠乾淨泡沫。這樣的好處不僅可以在未來低價買入優質、低估的籌碼,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公司的潛在風險;

    2、底部震盪是以洗盤吸籌為主,這個週期裡漲幅太大,不利於收集籌碼,更容易透支未來牛市上漲的空間;

    所以,大家都喜歡在牛市裡做多自己公司的股價,而不是在其他兩個週期。

    綜上,我認為,大家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去考慮,為什麼有的上市公司不願意讓自己的股票漲!

    記住,不是上漲就對上市公司有利,上市公司的股東還是一個長遠考慮的眼光和格局,所以,有的時候,股價適當下跌,甚至維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之內,可能會比上漲更有好處!

  • 3 # 溯源歸一

    上市公司股票上漲,會對上市公司產生諸多正面影響,但是在一些特定時票點,上市公司其實是不希望股價快速上漲或者提前上漲。因為這會打亂上市公司的具體安排。具體而言:

    1、股票上漲,價格太高,會減弱股票的流動性。如果股票不流動,籌碼全部沉澱在部分投資者手中,這就失去了上市的意義,削弱了股市資源最佳化配置的作用。例如貴州茅臺,1000+的股價,沒有多少投資者有實力參與,因為一手就需要10+萬資金。

    2、在弱勢中,不利於上市再融資,特別是定向增發。如果定向增發前後,股價大幅度的上漲,而定增價格的決定因素是詢價前30個交易日的加權平均價,如果價格過高,定增後上漲的空間有限,機構參與者理論上的獲利空間較少,這會導致機構不願意捧場,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融資就可能失敗。這時上市公司是不希望自家股票上漲。

    3、限售股在解禁之前,上市公司也不希望股價大幅度上漲。股票漲跌有周期,有漲就有跌,而wind資訊統計顯示,A股90%的股票每一年的漲幅幾乎都會在15到20個交易日完成,這種情況下,限售股解禁之前上漲,那限售股解禁之後股東大機率賣不出好價錢,這時就不希望股價上漲。同時處於下跌週期的股票,股東也很難賣出去。

    4、在A股而言,大部分股票的股價執行在這30年,一直是不斷的上上下下坐電梯,極少有股票走出長牛、慢牛走勢,漲的越高,跌的也越狠,這是常識。同時股價上漲就意味著風險和泡沫的累計,大部分實實在在的幹事業的公司,不希望股價大起大落,他們知道泡沫的破滅之後一地雞毛。

    總之,在一些特殊的時間點,上市公司為了某一些戰略,目的並不希望股價上漲,這很正常,也是一個市場行為。

  • 4 # 杜坤維

    絕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會希望自己公司股票上漲,畢竟隨著股票上漲,大股東財富就會快速暴增,是最大贏家,一旦減持,就是大把錢來,上市不就是為了高位股權增值減持嗎?

    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也會有部分公司不希望股價上漲,在於管理層希望透過低位增持或者是低位股權激勵,獲得更多的財富。

    某些績優股長期股價橫盤震盪,股價就是不漲,儘管市場認為股價低估,但管理層就是一聲不吭,從來不會對股價低估出臺任何的刺激政策,只是按部就班的經營好公司,市場偶爾也會出現隱藏利潤的質疑,但是不是有隱藏利潤,這個還真的說不好,畢竟質疑者最多也就是質疑,未必能夠拿出真憑實據,但是管理層又會透過一些結構性產品,增持公司股份,這個時候如果有人舉牌或者炒作導致股價大漲,管理層很有可能就會惱羞成怒,認為攪局者攪了自己的好事,損害了自己的利益,野蠻人也會隨口而出。

    股權激勵獲得的價Grand SantaFe低,自然對有關人士利益越大,低位股權激勵加上股價再打折,這就是明晃晃的利益輸送,誰也不願意接受股價高位的股權激勵,畢竟高位股權激勵是有很大風險的,在A股股價高位股權激勵,有的虧得一攤糊塗,只能說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這樣的例子雖然不多,但也不能說絕對沒有,反正是利益使然。

  • 5 # 虎年走牛市

    公司為什麼要上市?* 站在公司的角度1.可以推動企業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幫助建立完善、規範的經營管理機制,不斷提高公司運營質量,在市場競爭中發揮管理優勢和制度優勢,保證企業穩定發展。2.可以提升企業形象提高公司公信力和知名度,獲得更多發展契機。公司披露的資訊、證券交易資訊以及券商等投資諮詢機構對公司的研究資訊等透過報紙、廣播、電視、網路等媒介不斷向社會發布,提升公司知名度,擴大公司的影響力,提高公司的市場地位、有助於公司樹立產品品牌形象,擴大市場銷售量,提高公司的業務擴張能力。3.吸納人才,激勵員工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權計劃或其他員工認股方案,對員工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可以吸納、留住優秀人才,可以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增強企業的創造力、凝聚力和向心力。4.有利於企業兼併收購和資產重組公司可以用股票而非現金進行兼併收購與資產重組,增加公司的併購機會,可以使公司獲得巨大的發展和擴張能力。非上市公司換股併購對被併購企業及股東的吸引力則弱得多。5.更好退出公司上市後,創業者可以透過公開市場收回創業投資與回報,同時也為風險投資和私募資金的退出建立了順暢的渠道。* 站在創始人及投資方角度無論對於投資人還是創始人來說,股票上市後,企業估值提升,股東憑藉手中的股份都實現了手中資產迅速增值。並且上市後,股票的流動性從以往較低的狀態迅速轉換成無限制性的快速流通,直白的說,透過上市可以簡單地將手中的股票折現,對於創始人來說,實現個人財富的巨大增長,對於投資人來說,套現的巨大收益再轉向下一個投資目標,這就是槓桿賺錢,普通人口中所謂的錢生錢。* 站在地方政府角度地方政府推動企業上市已經成為普遍的一種現象,具體的例子有很多,為了地方經濟,為了地方品牌,為了地方人民,為了地方綜合競爭力等等,大家都明白,具體就不說了。* 站在普通人角度普遍來說,求職者更願意去上市公司上班,消費者更願意購買上市公司的產品,大眾更喜歡談論上市公司的情況。總之融資是企業上市的最主要目的之一,上市融資不僅募集資金數量大、速度快,而且上市融入的資本作為股權融資,無需歸還,也不用支付利息,可以大幅度降低企業財務成本,也不受國家收縮銀根等金融政策的影響。

    透過以上分析,就明白了企業上市的目的所在。而至於公司上市以後股價的漲跌,不是上市公司能夠控制的。二級市場會根據公司基本面,業績,重大訊息等情況來決定買入賣出。至於上市公司不願意股價漲,這純粹是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

  • 6 # 迪哥聊負債

    上市公司對股票價格並不是很在意。

    企業上市主要得目的是融資,看重的是首次發行股份和後續的定向增發。

    而平時股票價格的漲跌只對投資者有影響。

    相反,如果上市公司需要增發股份,太高的股價反而不容易募集資金。

  • 7 # 看透大市

    大部分上市公司還是希望自家的股票能夠獲得上漲,因為大股東市值增加,意味著大小非股東,財富收益增加的,這年頭還有嫌自已賺的少的嗎?但有些極端情況,特例上市公司大股東不希望股票上漲。

    第一種,股票定向增發前。如有的公司成為市場新寵,產品供不應求,需要到股票市場進行融資,以擴大再生產,比如再建廠房,購進裝置,進一步提高市場產品佔有率。這時需要定向增發到大股東,小股東和機構投資者,發行物件不得超過10人,發行價不得低於市價的90%,發行股份12個月內(大股東認購的則為36個月)不得轉讓。發行價參照市價,這時候,大股東就不希望股票增發前大幅上漲,加大大小股東增發的成本。一般會出現,增發前股價上漲一段,然後呈現下降狀態。

    第二種,股票公開增發前,股票增發前。公司出於發行股份,購買第三方資產。許多上市公司實現了蛇吞象,透過資產外延的擴大,收購行業同類業務相似,擴大產業規模,整合行業資源,或跨界併購,實現業務範圍的擴大。上市公司的韋爾股份,信維通訊,立訊精密等小型科技公司通產發行股份,不斷併購,比如韋爾併購豪威進入智慧手機攝像頭晶片CMOS領域,收購低端影象感測器思比科,擴充套件本身做分立器,電源管理晶片,成為一家高速發展的高科技手機產業鏈和晶片類公司。聞泰科技透過公開發行股份,併購安世半導體,使自已從一家代工生產手機行業,一舉進入分立器件、邏 輯器件和 MOSFET 器件市佔率皆居全球前三。這些公司在增發股票前,市價是不希望大漲的,從而增加公開發行難度。

    增發後,大小股東,大小非意願一致,希望自家持有的股票能夠大幅上漲。以獲得良好的投資回報。美股特斯拉董事會還會對CEO籤對賭協議,如果公司股票市值達到1000億美元,馬斯克將獲得第一份工資3.46億美元股票期權。

  • 8 # 投行夜話

    兩種可能,一種是公司在未來有戰略目標,所以故意壓價,希望股價不要張;另一種是公司希望穩紮穩打,不希望股價大起大落,也就是希望長牛而不要瘋牛。

    但股價漲不漲不是上市公司說的算的,是有實力的資金說的算的。跟上市公司願不願意關係不大。

  • 9 # 康愉子

    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應該也是管理層非常關注的一個指標。股票漲對公司來說有很多好處,典型的比如:

    1、公司老闆可以減持兌現。在股票漲得好的時候,賣掉一點那用來改善生活是極好的;

    2、如果有已經實施的高管股權激勵政策,股價上漲能兌現高管的業績獎勵。自然也能提高高管們的積極性。

    3、股價上漲,有利於公司金融市場的融資。增發新股、股權質押等融資方式,在股票表現好的時候,會更容易實施。而且股價上漲也能提高上市公司在業績的口碑和品牌效應,線下融資也會更有優勢。

    所以說,上市公司一般都還是比較希望股價好看一點,對二級市場的中小投資者有交代,對公司大股東也是個交代。是管理層業績很重要的體現。

    當然,也會有一些特殊時候,不希望公司股價上漲太多。比如:

    1、準備實施股權或者期權激勵,這個時候,如果股價低一點,能降低公司付出的薪酬成本。

    2、實施分紅時。如果公司是較為固定地按照股息率來分紅,那股價越高,分紅金額也需要調整。

    那這通常都是特定時期,有特定需要。多數時候,管理層還是希望看到股價上漲的。當然,也有些公司對市值管理沒那麼在意,大股東對股價完全沒有要求,或者對管理層沒有要求,管理層能透過高額的年薪,或者分紅拿到穩定的回報,也不關係市值是漲還是跌。

  • 10 # 漫步古今

    你好,上市公司對股票價格並不是很在意,

    企業上市主要目的是融資,看重的是首次發行股份和後續的定向增發,

    而平時股票價格的漲跌只對投資者有影響。

    相反,如果上市公司需要增發股份,太高的股價反而不容易募集資金。

    有些機構專門從事股票交易,從中套利,我們平時參與的是二級市場交易,與上市公司無關,都是投資者之間互相賺錢,不拉上去機構無法獲利,各方利益不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人類要馴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