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王速漫
-
2 # 波浪壯闊任我秀
這個問題要分幾個階段來回答。
遠古時期,人類為了生存,不斷進化自身,直立行走是人類進化具有里程碑意義,他將人類上肢從單純行走分離出來,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增強了人類生存技能,捕活的動物有時會有剩餘。為了保證在食物匱乏時不至於捱餓,人類便將捕活多餘的動物圈養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漸漸地人類發現,圈養的動物不僅能生長,而且還能繁殖,於是人類便將圈養動物當作一項生存技能,從單純捕獵儲存進化到養殖動物來獲取食物。
進入文明社會後,人們將動物的作用進一步挖掘,除了用作食物和工具,還將馴化好的動物用來表演,以解決人類的精神之需,現代社會更是將動物的功能挖掘到極致,還可以當作寵物,可以用來比賽,甚至在戰爭中可以完成人們不能完成的任務。
所以說,人類馴獸是根據人類自身的需求所決定的,也是人類進步的標誌。
-
3 # 自然使者
圖片由提問者提供
這個問題由二個小問題組成。先回答第一個小問題,即“為什麼人類要馴獸?”在遠古的時候,人們將捉來的野獸關起來,慢慢吃。隨著時間長了,很多野獸吃不完,有的野獸繁殖,產下小獸。剩下的野獸,有的用於消費它們的肉,如豬;有的用於做體力活,如馬拉車;有的用於娛樂,例如馬戲,例如看猛獸表演,獲取最大的心理滿足感。
由於在馬戲團頻繁從事動物表演,動物們飽受各種壓力,如精神壓力。很多動物,都是從野外捕捉來的,很多從小失去父母,頻繁的被迫參加各種訓練和表演,讓動物感覺很不爽,尤其是那些猛獸。想想看,這些猛獸在野外爭霸一方,唯我獨尊。但,卻被關在狹小的空間,被迫從事動物表演來取樂人類,雖然有吃的,但卻是以失去自由來換來的。
因此,很多野生動物都會情緒失控。如受到驚嚇、吃睡不好,都會情緒失控。換作人類,如果吃睡不好,或者壓力太大,也會情緒失控,何況那些野生動物。
所以,那些大型貓科動物,如虎、獅會突然攻擊馴獸師;大象也會突然發飆,攻擊馴象師以及觀眾。從事海洋動物表演的那些海洋哺乳動物也一樣,如虎鯨,在野外是不攻擊人類的,而是攻擊鯊魚。但在海洋館,卻攻擊人類。
從野生動物保護角度來看,馬戲團的動物表演對野生動物保護不但不能起到正面宣傳效果,反而助長盜獵,沒有任何意義。
回覆列表
最開始的馴獸不是為了觀賞,是為了在自然界生存下去。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遠古時期,人類利用馴獸可以增加自己在自然界生存的機率。在現代,馴獸這種技能依然能幫助人類,比如導盲犬和警犬、信鴿等等。馬戲團還可以增加觀賞度,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