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楓欲靜而風不止
-
2 # 古堯一
四書五經就沒必要了,說句實話,有點怕儒家的書籍。因為我自己認為像巫家和道家的知識體系有可能源自上個文明,比較符合大自然的規律,非常客觀,可以使人變得有智慧,能看透事情的本質,而不是把人教的死腦筋、不知變通。
而儒家的學說呢,幾乎很多都是說教的口吻,像一個長輩在教導小朋友一樣,你這件事要怎麼做,那個該怎麼做。他只是告訴你應該怎麼做,卻沒有讓你多動腦子思考,多用辯證思維去看待事情,總是讓你記住他給你的結論,而不是讓你自己透過思考去得出自己的結論。他只是讓你做一個乖寶寶,卻不告訴你世事變幻無常,人心難測,該怎麼做應該看具體情況,而不是拿一個答案去應對所有的問題。
其實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很讓人神往,天才宗師級的人物輩出,可惜人心皆私,某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破壞整個人類大局的程序,刻意打壓很多優秀的思想……
可能有儒家門人會噴我,我就多說幾句吧。
學過道家思想的人都知道,人生下來就是不一樣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秉性,你是什麼樣的性格,什麼的愛好,什麼樣的做事風格等,都是可以推算出來的。
像射鵰裡面的郭靖,就不喜歡打打殺殺,你讓他跟人講仁義道德都可以,因為他的秉性就比較適合。而同樣的道理,很多人都是順從自己的秉性而喜歡儒家思想,但你不能因為自己喜歡,就讓所有的人都喜歡,畢竟每一個人的秉性都是不同的。
也正是因為你的秉性造成了你不能夠絕對理智客觀的去認識事情去處理事情。因此也可以說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秉性劫難,人做事都離不開自己的秉性,秉性本無所謂好與壞,關鍵在於你自己如何去做……
絕對不會,因為小學學這些東西的話,我連初中都考不上,而且小學懂得太少了,看了也理解不了多少。時代變了,學的看的東西也不一樣,如果我選擇去看你說的這些,那麼估計也交不到沒什麼朋友(我們農村根本沒有一年級會學會看)更何況連文言文都沒學過,這些大道理和謀略就算懂了在小學也無用武之地。這是環境使然,沒有氛圍也根本學不下去。就算在古代,像我們現在一年級這麼小的孩子看的也不是你所說的《四書五經》這些,看的而是《三字經》,《朱子家訓》《弟子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