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曾園

    魯迅和胡適都是生活在中華文明面臨滅頂之災的時辰。

    1894年,中國被日本戰敗,有識之士認為非改革政治普及教育不可。但是普及教育之難,難在漢字形體之難識難寫。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非另制拼音新字不可。錢玄同、傅斯年都有這樣的想法。魯迅更為激進,他說:“方塊漢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所以,漢字也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病菌都潛伏在裡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結果只有自己死。”在雜文《青年必讀書》中甚至說:“中國書雖有勸人入世的話,也多是殭屍的樂觀,外國書即使是頹唐和厭世的,但卻是活人的頹唐和厭世。我以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

    當然,魯迅攻擊中醫的話很多人也知道了:“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或無意的騙子”。

    胡適也在文學改良的呼聲中反對文言文,認為“近世文學之大病,在於言之無物。”以及“詩古文家,皆無文學之價值也。”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比如說“文革”期間,有十年時間人們幾乎無書可讀,但《魯迅全集》是可以讀的。那個時候的讀者從魯迅著作中吸取的營養,不再是鏗鏘激烈的政論思想而是魯迅著作中大量的傳統文化。魯迅本人長期閱讀古典文學,筆下傳統文化的典故俯拾皆是。魯迅在教育部任僉事的時候,空閒時間每天在抄古碑。他撰寫的《中國古代小說史略》為中國古代小說整理評論的佳作。

    胡適也一樣,留學期間,用英語寫作博士論文《中國古代哲學史》在世界範圍內極大地傳播了中國傳統文化。後來他對《六祖壇經》的分析解讀對佛教文化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到了晚年,他用了很多年時間研究《水經注》。

    胡適和魯迅之間對比,我覺得應該是胡適對傳統文化的貢獻更大。

  • 2 # 榮榮69306713

    還是喜歡胡適先生,他是白話文的起蒙人,人品也比魯迅強,婚姻的事胡適能堅持到最後。況且他是一位研究(紅樓夢)的人。而魯迅的文章我是看不懂的,自然就不去看了,可能會有人會懂,我確實是不懂得。個人看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單位明明給職工上了工傷保險,但是出了事不願意給走工傷保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