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成都視窗

    必然有成都噻!發展新經濟,成都有N大優勢!

    我們先來說一下什麼是新經濟。

    自1996年美國《商業週刊》首提“新經濟”以來,新經濟迅速席捲全球,不斷重塑世界經濟結構、改寫國家競爭格局。從全球看,形成了以美國、德國、以色列、新加坡、中國等為主的新經濟政策源地和新經濟活躍區。從國內看,近年來新經濟進入了迅猛發展階段,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新四大發明”正引領全球科技變革,“新經濟”在2016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新經濟不僅僅是一種經濟現象,也不完全是一種技術現象,而是一種由技術到經濟的演進正規化、虛擬經濟到實體經濟的生成連結、資本與技術深度粘合、科技與制度創新相互作用的經濟形態。

    新經濟有四個明顯特徵:聚合共享、跨界融合、快速迭代、高速增長。

    發展新經濟,那麼成都有哪些優勢?

    成都,不僅僅是天府之國,更是六大國家中心城市之一。

    11月9日,成都市召開的新經濟發展大會透露,目前成都新經濟總量指數、發展指數、競爭力分別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四、第六和第七位,大資料、雲計算、數字金融等新經濟代表行業在全國城市位居前列。

    可見成都發展新經濟的基礎和潛力是堅實和巨大的。成都具有培育新經濟的肥沃土壤:

    技人才資源富集:

    成都擁有56所高等院校,30餘家國家級科研機構,318家軍工企事業單位,近500萬各類人才,在大資料、5G、機器人等領域人才儲備豐富。人才可獲得性中西部第一,在海歸吸引力上升最快城市榜單中排名第三。

    消費應用市場龐大:

    成都是全華人口第四大城市,擁有西部廣闊市場腹地。成都人消費觀念強,消費理念前衛,網際網路理財、旅行訂購、網路購物等使用頻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地域文化基因獨特:

    無論是世界最早的無壩引水工程都江堰和紙幣“交子”等發明創造,還是成都人對新生事物的敏銳度、包容度、接受度,都彰顯了天府文化“創新創造、開放包容”的鮮明特質,為新經濟發展提供豐厚滋養和創意源泉。

    要素資源約束倒逼:

    成都正面臨資源約束趨緊、環境容量受限的雙重壓力,走傳統工業發展的老路行不通,低水平發展人民不答應,這倒逼大家必須凝心聚力、齊心協力,堅定不移發展新經濟,為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來。

    除上述優勢之外,成都新經濟的發展態勢也是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向好。

    1.以科技創新、整合創新為核心的新技術取得突破:

    科技創新從單一創新轉向技術維度整合創新,核動力、生物醫藥等領域多項技術處於國際先進水平,科技與經濟深度融通。2016年,全市擁有各類研發機構965家,科技進步貢獻率約63.4%,發明專利申請量近兩年平均增長33.7%。

    2.以科技型企業、潛在獨角獸企業、風投機構為主角的新組織異軍突起:

    伴隨“雙創”熱潮,從孵化器到眾創空間,再到創新生態營造,各類新興市場主體裂變增長。近兩年,全市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共58.4萬戶,年均增速達34.1%。其中,科技企業24396家,潛在獨角獸企業31家。

    3.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新產業加快發展:

    產業組織形式智慧化、生態化,資訊網路技術與各行業深度融合,培育形成電子商務、人工智慧等戰略性新興產業。2016年,全市新經濟產業增幅超過10%,戰略性新興產業佔規上工業比重達31%,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為8446億元。

    4.以跨界融合、創新裂變為特徵的新業態不斷湧現:

    “網際網路+”和大資料技術加速了產業價值鏈的分解、融合,衍生疊加出科技服務、科技金融、網路視聽、數字經濟、新媒體等新興業態。

    5.以線上線下、共享共贏為理念的新模式層出不窮:

    “網際網路+”改變傳統商業模式,推動企業從價值傳遞環節向價值創造環節加快滲透,開啟線上線下新模式。成都聚集共享經濟企業超過100家,上半年網路零售額達1050.7億元,增長44.5%。

  • 2 # s乃雲

    哪座城市最適合發展新經濟?在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城市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高翔看來,成都是標準答案之一。

    成都是全國城市新經濟發展新引擎

    NBD:您認為未來在城市新經濟發展上,將呈現出什麼趨勢?

    王高翔:我認為城市之間,在新經濟的競爭方面,將主要集中在高階產業的爭奪、高階人才的爭奪上;在未來城市新經濟的快速發展上,將呈現出強者愈強與彎道超車並存、創新動能要求城市功能快速變化、政府管理模式亟需變革三大趨勢。

    NBD:在您看來,哪些城市最適合發展新經濟?

    王高翔:我認為,成都是最適合發展新經濟的城市之一,具有發展城市新經濟的區位條件、創新資源、產業基礎和政策環境。

    根據賽迪城市經濟競爭力百強榜來看,成都位列中西部城市第一名,新經濟競爭力得分超過杭州、武漢、天津、南京等“新一線城市”。從發展潛力和動力來看,成都以其優異的產業基礎、領先的新經濟發展政策環境、在“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的大力推動下,成都將成為未來全國城市新經濟發展的中心、策源地和新引擎。

    NBD:您認為成都在發展新經濟上,有何優勢?

    王高翔:可以說,透過對自身硬體資源稟賦條件的有效挖掘和聯動啟用,加上一系列完善的政策塑造軟環境是成都發展新經濟的獨特優勢。

    具體而言,首先,成都因其優異的地理、資金、產業基礎和商業環境等優勢,在發展新經濟的過程中具有較為明顯的稟賦優勢。其次,近年來成都以天府新區、高新區等為抓手,大力融入到“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在新產業培育、大專案引進方面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再次,以“成都產業新政50條”為核心的產業政策,有效推動成都新經濟的快速發展。

    NBD:11月9日,成都召開了新經濟發展大會,強調服務實體經濟是發展新經濟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您認為新經濟應如何服務實體經濟?

    王高翔:新經濟不該與實體經濟割裂開,新經濟在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本身就是以面向實體經濟、最佳化實體經濟、提升實體經濟為目的。

    作為具有“微行為、眾力量”的經濟形態,新經濟以所有市場主體的創新發展為目的,將個體的“微行為”匯聚成群體的“眾力量”,在這個過程中新經濟的發展會推動實體經濟形成新的消費理念、商業模式和產業形態。同時,新經濟不同於傳統經濟的單側發力,更強調從供給側和需求側、生產端和消費端兩端發力,將新經濟內涵貫穿在產業鏈的“研發創造、生產供給到消費應用”的全流程中,由新經濟打通生產消費鏈條,能夠啟用實體經濟,為城市經濟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流量為成都帶來發展新機遇

    NBD:成都在新經濟發展大會中提出新經濟發展的“五新”基本路徑,即以新技術為驅動,新組織為主體,新產業為支撐,新業態為引擎,新模式為突破,共同構建整合、協調、系統的新經濟發展路徑。您認為這一路徑應如何實現?

    王高翔:成都以“五新”作為新經濟發展路徑,是符合現階段發展城市新經濟要求的,具有較高可行性。

    成都在新技術驅動方面,應圍繞創新創造及本地科研機構科技成果轉化,加速新技術的本地化應用;同時,為適應新經濟網路化、柔性化和叢集化的發展特點,成都也應該多方發力,以構建新型產業組織為目標,積極推進產業聯盟、產業協會、加速孵化網路等一系列產業組織,以最大限度推進新經濟發展。

    在新產業、新業態培育方面,應加快對創新型產業、創新型業態的招引力度,在招引大專案的同時也可圍繞新經濟的熱點領域和前沿領域,謀劃吸引“小而美”、“小而精”的科技型創新專案入駐成都;在新經濟模式創新和引導方面,也應該積極透過體制機制創新,釋放經濟發展活力,突破新模式在區域經濟發展的瓶頸和限制。透過多措並舉、多個角度共同發力,最終實現城市新經濟的快速發展。

    NBD:成都在新經濟發展大會中提出聚焦“六大形態”,即重點發展數字經濟、智慧經濟、綠色經濟、創意經濟、流量經濟、共享經濟。您認為為什麼要重點發展這六大領域?

    王高翔:孕育興起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重構全球分工體系和競爭格局,世界經濟加速向以網路資訊科技產業為重要內容的經濟活動轉變。資訊流引領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資訊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可以說現在城市經濟的發展已經從物質經濟逐步向資訊經濟拓展,圍繞資訊經濟發展數字經濟、智慧經濟、創意經濟、流量經濟和共享經濟是未來新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

    成都作為正在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在現代產業叢集逐步網路化的時代具有較為明顯的節點地位。而這樣的資訊流、物流、人流、資金流節點地位也為成都發展流量經濟帶來較為明顯的機遇。圍繞資訊流、人流、資金流在成都的集中和分散,成都完全具有從發展流量經濟到節點經濟再到樞紐經濟的發展條件,而流量的快速增加也會為成都發展新經濟帶來新活力和新機遇。

  • 3 # 菲兒15373251

    無論怎麼創新,實體還是弟一位的,工農業產品是支援創新的基礎,,科技產品應助推實體經濟,這才能持久。創辦再多的金融,物流也必須有產品才能支撐,如果全國都搞金融,物流,沒有物質財富也充沒了他們的生命。科技產品隨著科技進步,利潤只能越來越低,電視機手機等不在一個勁降價嗎。所以說哪個城市有發展不是看哪樓高人多,而是看哪城市全面發展。科技越發達,掙巧錢就更難,高樓大廈的城市能有金融物流,小城鎮照樣有,臺灣詐騙團伙照樣把你卡里的錢騙走。所以說沒有哪個城市佔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中國的動畫愛好者裡,會去買DVD/BD的佔多大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