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
2 # 跟我一起滾雪球
這個問題我第一個想到是海瑞海大人。
說是有一天,時任淳安縣令的海瑞,在大街上買了兩斤肉,準備回去給自己的母親過壽用。
沒想到,這件事情竟然很快就傳到了浙江總督大人胡宗憲那裡,而且還當成了特大新聞講給了其他人聽(總督胡宗憲嘗語人曰:“昨聞海令為母壽,市肉二斤矣)。
要知道,胡宗憲可是當時浙江的一把手,一個縣令去街上買了二斤肉,怎麼會引起這個一把手的注意呢?原來海瑞一年到頭都不捨得吃一頓肉。平時就是窩窩頭。
節儉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傳統美德,可一旦節儉過了頭,斤斤計較起來,就變成了“摳門”。而中國的歷史上就從來不缺乏這樣一群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們,今天我們就按吝嗇程度,由弱到強來盤點一下中國歷史上那些有名的“吝嗇鬼”。
1、韋莊
第一位便是唐末五代的詩人韋莊,他不僅寫的一手漂亮的詩詞,更是一位出了名的吝嗇鬼,只不過韋莊的“摳門”有時候是生活所迫。韋莊早年父母雙亡,自己又鬱郁不得志,家裡窮的叮噹響。後來雖然受到王建賞識得以飛黃騰達,但早年落魄的經歷還是養成其“摳門”的性格。比如每次韋莊做飯,下多少米,燒多少柴,都會事先稱好。今天要是有肉吃,只要有人偷吃了一片肉,韋莊都能知道。韋莊的“摳門”不僅在吃上,甚至連自己兒子的葬禮都摳。韋莊一個兒子在八歲時夭折了,韋莊為了省錢將兒子入殮的衣服都剝了下來,只用兒子原來睡的舊草蓆隨便包裹下就埋了。而“摳門”的韋莊居然在埋完兒子後,還把草蓆帶了回來,洗洗再用。只是韋莊的“摳門”多受早年環境影響,自己幼年的不幸加上仕途的坎坷,最終造就了他的“摳門”,並非本性使然,相比後面兩位就真是小巫見大巫。2、王戎
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除了作為魏晉名士外,還有另一個個身份,就是西晉富豪。可就是這位名士加富豪,恰恰卻是鐵公雞”中的戰鬥機,摳門中的極品。他的“吝嗇”甚至比他的才氣還為世人所熟知,以至於《世說新語》中九篇“摳門”故事中就有四篇與王戎有關。王戎的侄子結婚了,作為長輩王戎總該送些什麼禮物吧,結果王戎就送給侄子一件“單衣”當做禮物。“單衣”就“單衣”吧,說不定是禮輕情意重,結果“摳門”的王戎送完後後悔了,居然連夜把“單衣”給要了回來。王戎不僅對自己侄子摳門,對自己女兒也沒大方到哪去。王戎把女兒嫁給裴頠時,王戎借了數萬錢,可裴頠遲遲不還。女兒回來省親時,王戎臉上就不開心了,也不怎麼待見女兒,直到裴頠把錢還清才高興起來。既然對自己的親人都這麼“摳”,王戎對外人自然是更“摳門”。王戎家中有棵李樹,結出的果子又大又好,王戎就高價出售,可又怕別人得到種子,於是把李子的果核一個個鑽破,這樣別人就種不出一樣的好李了。“摳門”都能摳到這種程度了,也難怪《晉書》說他“性好利”了。3、道光皇帝
就算摳門如韋莊、王戎,還是比不過一個人,這個人坐擁四海卻真真正“一毛不拔”,他就是道光。道光是中國歷史上出了名的“節儉”皇帝,只是他的“節儉”程度太令人無語,甚至連“摳門”這個詞都已不足以形容道光的“節儉”。道光為挽救危機中的大清,主動將每年宮廷開支由四十萬兩銀子,改為二十萬兩。日常用品也一律從簡,筆墨紙硯全用普通品。為傳達自己的節儉理念,道光還特意釋出一道《御製聲色貨利諭》。核心精神就是要求大家向自己學習,一切都“節儉”、“節儉”再“節儉”!國家有位“節儉”的皇帝不是件好事嗎,怎麼道光的節儉就成“摳門”呢。其實,問題還是出在道光自己,“節儉的過了頭”。比如一次皇后過生日,本是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可文武百官為響應皇帝的“節儉”號召,一件壽禮都沒帶,道光居然還很高興。宴席開場,吃什麼呢?一人一晚打滷麵,就算是給皇后慶生了!不僅如此,他還規定,宮內妃嬪及太監宮女,非節慶不得吃肉。妃嬪不能使用化妝品,不能穿光鮮的衣服,愣是把皇宮,弄成了“難民營”。對自己,道光也”嚴格要求“,只要衣服破了,就打了補丁繼續穿,絕不買新衣。諷刺的是道光近乎摳門的節儉,卻無法改善大清的危機。大臣們為顯示“節儉”,紛紛有樣學樣的穿起破襖爛衫,甚至還坐破驢車來上朝。這也導致北京的破衣服比新衣服還貴,幫人打補丁都成了“高薪”行業。這場道光發起的節儉運動,最終淪為一場大臣默契配合的“摳門”鬧劇。參考文獻:
劉義慶:《世說新語》,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夏承燾:《韋端己年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