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個老南京
-
2 # 雪松127947852
每個家庭,每個做父母的,每個做子女的都不一樣 。也就是說有的做父母的根本不稱職 ,他們的言行令子女厭惡且無奈 ,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
-
3 # 善解人意的老楊
現做兒女的還真不容易,清明上墳,應時應景,一般不放棄。回想起我爺爺逝世時,那是在58年,上墳的規矩是第一年新墳,第二年園墳,第三年滿墳,上墳的任務就完成了。到我爸爸逝世時90年,有了公墓,一墓一碑立在那兒,我們上了三十幾年的墳了,也不知道何日是個頭。所以說現在的年輕人真不容易。
-
4 # 冬日暖陽大姐
我就打算這樣,那天和我哥還說這個事 。前幾天他去給已經都八十多歲父母辦理墓地事宜,和我商量 ,我表態說一切他做主,以後房子和錢我都不要 ,買墓地他可以自己墊付也可以管我媽要錢,他是兒子我是女兒,我只管跑腿出力,其它不想牽扯操心。我還說以後我也沒打算上墳燒紙,只管活著的時候出力就行。我也會和我的孩子說以後不要墓地不留骨灰。都很忙不用也無必要年年耽誤時間上墳燒紙的。
可以換個方式紀念父母,懷念親人。比如留一禎照片 ,過年過節拿出來擦拭,供奉一下,這樣方便又溫馨,安靜又祥和。幹嘛非得扎堆趕到墓園,湊熱鬧,鬧哄哄 ,亂糟糟,燒紙搞得烏煙瘴氣 ,故人也不會高興的。
安安靜靜在一個地方,拿出照片,和故去的父母說說話聊聊天,或者什麼也不說 ,就默默地待一會,回想一下父母在世時的家庭場景,感念一下父母的慈祥和溫暖。我真的支援不給父母上墳燒紙 ,支援換一種方式祭奠懷念父母雙親。這是必然的人生經歷。我更主張活著盡孝,厚養薄葬。那些後事風光大辦,那些上墳隆重豐盛的分明就是做給活人看的。父母已經看不見聽不到了。
-
5 # 開朗大方淡雅
這不可能有這樣的兒女吧,最少他們要想想自己身從何處來,沒有父母,會有他們嗎?我們家每年卻回鄉下祭祖,絕對不敢含糊的,這是我們中華的美德,代代相承,而且現在我們的節假日裡也安排了清明有假,證明國家都重視起來這個傳統了,還有什麼理由不去祭奠父母呢?
-
6 # 洪四公鄉村評論員
上墳,與不上墳,這是各人的信仰方式不同而已!!!
上墳多是給生人看的!
我祖母在世時總對我們說,敬生人,不敬死人!!!
說得十分真切!!!
-
7 # 使用者秋風3396
清明節給與不給過世父母掃墓,這要什麼叫孝子含意的理解。孝就是父母在世,儘自己所能滿足父母所需,關心父母冷暖,順就是讓父母順心,高興滿意的生活,並且抽時間多培伴,我的理解能做到這些就應該是孝順的子女。父母離世後按本地區一般的做法除理事宜就可,生前一碗水、勝過死後三下跪,清明給過世父母掃幕只是對父母思念的一種表達方式,不應過於強求,只要對父母在世時對自己的做法心安立德,沒有時間不去也不是不可以。
-
8 # 祥雲永伴chen
清明將至,每年一到這個時間,點到公墓掃墓的人會多了起來,也就是為自己的父母長輩上墳祭祀,但是呢,一般的情況下,如果是老墳地,也就是父母故去已經十幾年以上,那麼,作為兒女,其實也老了,一般的情況下,過了十週年以後,兒女們慢慢的也就不再去祭掃了因為,他們這一代人也老了,只能由下一代的子孫們來祭祀了,但是呢,作為孫輩的人,去的肯定會越來越少了,作為兒女一般的情況下能夠去的還是去騎掃的,因為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交通工具等等都非常的方便了,而且再世的哥們,弟兄姐妹們也可以在一起聚一聚。
-
9 # 泰山木32140178
父母去世20年,骨灰埋葬在泰山風景區馮玉祥墓正北直線距離700米的山腰,三面環山腳下是黑龍潭,當初是父親帶著我親選交代。也就是當年控制不嚴,如今是根本不可能。
按照泰安風俗,每年清明和農曆十月,我兄弟姐妹五個集合上山給父母掃墓,十幾年前還可以在墳前燒紙香,這幾年別說燒,四周平常也到墳前也很難,只有兩節開東門,巡守人員檢查隨帶物品,並跟著進出,獻花擺紙可以,焚燒別說不讓,滿山的草木借三個膽子我們也不敢。2019和2020這兩年由於新冠疫情,清明我們沒有去上泰山給父母掃墓,2021年我們4個子女和2個孫子上山來到墓前,今年看形式去的可能沒了。
平常的話語中二姐和四妹說埋在景區之內上墳如此不方便不如遷墳,我和三妹意見表示不同意見:一、當初位置是父母自己決定的;二、墳墓位置偏僻此地不會動土,儘量不遷墳;三、我上傳父母72G生前影象影片進行網盤分享親友,採取網上祭拜。
-
10 # 雲中賞雲
是本輪疫情影響,今年清明節,就是有心記住上墳,恐怕也難以成行。多地地方政府頒發清明掃墓通知,許多墓地暫停開放。
特殊的大環境原因,提倡墓地工作人員代為記住哀悼,減少人群集聚,倡導文明祭掃。
這一新的形式,一改往日清明時節,各個公墓悼念祭祖的人群。清明假期只要大家有時間,去掃墓的人還是很多的。上午祭拜老祖宗,中午,整個家族集體吃飯,踏青,挖野菜。在祈求保佑平安的同時,完成了祭祖任務,融入大自然。
至於,不願意給自己父母上墳的人,哪個地方都有這些人,但不是很多。這些極少數人員都是因為家庭矛盾,遺產分割,或者是沒有分到遺產,而產生的怨恨,就此與離開人間的父母,從此不相往來。
這些不孝子女,往往忘記了自己是從哪裡來的,以後自己老了,兒女們們也是這樣對待自己,是如何感受。
博愛,厚生,尊老,一個平常人必須具備最普通準則,如果丟了,上不孝,下不敬。
-
11 # 唐山老張
我們以前清明去墳地燒紙,後來墳地變成塌陷區,再後來變成公園,不能燒紙就在路囗燒,由於汙染環境不許燒,想想也是為什麼要頂風做事?不許燒就不燒思念親人在心裡,寫篇小文舒發感情不也一樣嗎?現在城市裡大多兒女們不去燒紙了,我也贊成這個觀點,保護環境就換個方式思念親人吧。
-
12 # 魯南趙公
清明節祭祖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很重要的傳統。我們國家也把清明節列為法定節日。逝去的老人後代,不管居住的是在本地還是在他鄉,都會用不同的方式祭拜先祖的。只有那些數典忘祖的不孝子孫,才會捨去這項莊嚴而又十分重要的活動。當然在祭典活動中要提倡文明祭典,摒棄那些迷信活動。一個正常的人,總不能把自己的父母和祖先忘記了吧?
-
13 # 老夥計610322
清明將至,不願給自己死去多年的父母上墳祭拜的兒女不能說沒有,但總是極少數,反正我是不會的,我也不忍心不去的,除非自己老了,將來走不動路了,但也非得讓孩子們代替我去。
在外地的兒女,今年受疫情影響,親自給父母上墳不方便,就按習俗用折中的方法代替,在三岔路口的地面上劃個圓圈,在圈內焚燒紙錢,口中禱告父母來領取,同樣能表達自己對故人的哀思,同樣達到自己的一片孝心,最好在紙錢上寫上父母大人的姓名,以便在陰間不被他人所冒領。
當然下代人只負責上代人,待我百年後,眼一閉,腿一伸,什麼事兒都徹底放下了,至於自己是否能有安身處,不得而之,隨他去了…
回覆列表
我的父母,都是清光緒三十二年人父親68年去世,母親2002年去世,因國家開發,墳墓動遷多次,都是我帶兒女參與,每年上墳,子孫有時間就參與!都上班我們不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