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吉祥光明曉參
-
2 # 南山陽
服的問題,古人從來不單獨看。服何服,事關文明、家國、禮儀、德性的一系列理解,概而言之,涉及“身份證明”和“身份認同”。《禮記•冠義》有云:“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也就是說,古人服飾方面從來沒有全國上下統一的著裝,是分等級的。不同階層的人,著不同的衣服,不能亂,亂了輕者越禮,重者謀反。分分鐘鍾涉及身家性命的大事。我想各位喜歡漢服的朋友,特別是倡復興漢服的朋友,應該對中國的服裝史有一定的專門瞭解,知道我說的是不是事實。漢服,除了朝代不同,有所變化外,同一時期不同階層的人,服飾都有重要區別。何者為準,是個繞不過的文化主題。
是的,我們可以重新設計,綜合運用各種傳統元素,在新漢服上不重複古人。這個我很贊成。近日網上現北大龔鵬程教授為漢服發聲的報道,詳細的我沒有看,但龔先生對漢服飾備贊有嘉我是略知一二的。他在《中國傳統文化十五講》一書有很好的論述,觀點和材料,鄙人非常欣賞和贊成。我相信我們會設計出非常美,非常讓華人喜歡的新漢服。這對於華人智慧聰明,簡直不在話下。
現在和將來可能出現的爭議,最大的焦點,我以為不在服飾上,而在“為何要服”的理解上。大家都認為,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不等於復古,這個共識很好。“為何在復興漢服”涉及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認知理解,毛澤東主席曾提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句話既針對外國文化的學習引進,也針對傳統中國文化的繼承和揚棄。未來中國不可能是過去那個中國,這個道理不用多解釋,事實明擺著,我們能回到過去嗎?已經不可能了。既然如此,新的態度應該是,從審美和文化意識上,支援漢服的重新設計和流行,這是很美好的事情。不用把事情想得太複雜,一複雜,一上綱上線,索然無味,不好玩了。所以我的態度是:
1、漢服的復興問題,不應政治化。
2、漢服的存在場合,應多為民間的、禮儀的場合。不能把“漢服”定為政府指定著裝,“新漢服”沒有充足的理由上升到這個層面。現在的政府不是以前的皇朝,區別是本質的,絕不能混淆。否則,引起很大的思想混亂和國內國外的政治歧義,統一思想的成本太高,沒必要。
3、支援與反對,應該有一定的自由,以體現新中國的開放包容。
總之,我個人認為,“服”與“國”“文明”之間的關係,要放在一個新的歷史時空中去探究才是真實的定位,“新漢服”才會被社會各界自然的接納和喜愛,一旦強行上到政治層面,美好的東西會頓時消失。傳統在新時期的繼承與弘揚,是個要綜合考量的系統工程。政府角色,各界反應,社會需求,輿論反應,正反事情的處理,等等,不能過於強力地粗暴處理。反而,複雜問題在此應當簡單化,就讓民間自由自主的去搞就好啦,無傷大雅的前提下,各得其所,皆大歡喜。
作這國家管理機器,政府要做的,反而是大力倡導傳統的“美德”和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學習,推進社會對傳統深化各種客觀認知。而不是強行規定,大家要穿什麼,做什麼。文化的東西,軟硬兼施,本來應軟的,硬了,真會適得其反的。
漢服復興,作為一場美的運動,它才會在今天和將來,有意義。
-
3 # 多彩火車VM
有。
但是,可能性不大。
一陣子的吶喊過後,風潮過後……就當什麼也沒有發生過!
華人做事情,往往有始無終……有頭沒……
-
4 # 心水有靈
貼切答:透過現今,中國已崛起多元化的現代科技、人文、經濟等,其中國學文明是全球矚目的焦點,現在多個國家紛紛都留學於中國,甚至定居入戶遠嫁於本國,這說明了漢文化的正能量魅力是無窮光大的!因此,本人前矚性的預言推則,在這近十年的磅礴發展壯大下!國家將會大力提倡漢文明、漢文化的拜祭儀式的,或成立漢文化國學院,加入祭漢紀念假期,統一著漢服在各省、縣、鄉地區各種形式的拜禱,追憶漢祖之文明!
回覆列表
漢服,是不具體的哪一款華人古典衣服裝扮。可能是大家印象中的周制禮服,可能是漢時期的,所以不具體。傳統節日和衣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日本很好保留了傳統文化,很多傳統衣服還活在傳統節日裡。而我們的傳統節日除了春節意外,解放後很少被重視,甚至被遺忘。所以民眾的參與和傳承是斷層了的,那些服飾是載體,很多地方還可以尋找到痕跡,婚喪嫁娶,有些還會出現老的漢服。
漢服的復興要看傳統文化的復興,其中傳統節日的復興很重要。欣慰的是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很多香道,茶道,新手工坊有很多人在穿著中式衣服。一種東方的美油然而生,我也備了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