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愛因斯坦說過,擁有創造性的祕密就是把資訊來源藏起來。(The secret to creativity is knowing how to hide your sources.)我不知道這話是愛因斯坦在什麼情景下說的,不過這可能說明一個問題,創新也不是憑空產生的,是有其靈感來源或資訊來源的。回到我們這裡,中國網際網路有一波接一波的Copy to China產品或創業潮,其中有不少現在是市值很高的大公司了,Copy to China到底借鑑什麼可以算創新,而複製到什麼程度就算抄襲了呢?有沒有紅線?在哪?我覺得不說清楚這個問題,許多創業者、企業都將揹負不必要的道德壓力,也有人藉此打口水仗(或作口水營銷)。不清楚這個問題也不能清楚什麼才是偉大的創新,高水平的創新。

8
回覆列表
  • 1 # 沉下心來看視界

    大概確如摩根斯坦利廣為引用的報告中說的那樣,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新的技術週期,“創新”一詞近來成了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熱門到什麼程度了呢?

    當我在去美國的飛機上寫這篇卷首語的過程中,隨意翻看的幾份報刊上竟然有不下三篇文章在談創新。

    有些奇怪的是,有些評論者常常將創新上升為某種道德標準。在他們看來,似乎世界只有兩極,你不是第一個想到、做出來的,那就是山寨/模仿,而模仿者是應該被批判的,就像黑白、善惡一樣分明。

    這種簡單的思維方式非常可笑。稍具科技史常識的人都知道,任何創造都不是憑空產生的,即使是里程碑式、顛覆性的全新理論、理念,真正研究一下發展歷程細節,絕大部分也都是在多人不斷探索的基礎上才誕生的。那種獨居深山、面壁十年而大功告成的故事不是沒有,但在當前天下一家的資訊化現代社會中,幾乎已經成為神話。可以說,改變世界的偉大創新,其實大多是某種意義的山寨或者許多模仿積累的結果。牛頓早已說過,我們都站在巨人的肩上。

    那麼,到底什麼是創新呢?

    現代對創新的系統研究由1911年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經濟發展理論》一書奠基。他在書中提出,創新就是把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認為創新與發明(invention)不同,沒有投入實際應用、無法創造價值的發明不能稱為創新。

    大師的理論在實踐中可以得到檢驗。Google的PageRank演算法以及一系列相關技術可能是我們這一代人所見證的最大傳奇發明之一。但如果不是通過AdWords而找到了商業模式,PageRank仍然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創新。而AdWords恰恰是Google山寨付費搜尋之父Bill Gross的結果。

    蘋果的iPhone、iPad從技術上並沒有什麼顛覆性的突破,廣為傳頌的App Store模式其實也不是最早的,要知道Palm的軟體商店Handmark 2000年就出現了。但蘋果的巨大成功,還是讓我們見識了新組合的創新所蘊含的巨大潛力。

    本期雜誌的封面策劃“敏捷在實踐”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本。在各種敏捷方法誕生的過程中,先驅們基本上都少不了從其他人工作中獲益,幾乎所有敏捷先驅們都會提到複雜科學理論對自己的影響。Scrum方法最早的萌芽是Ken Schwaber從杜邦公司一位化工過程控制專家那裡取經而來。

  • 2 # 朱易觀市

    先修正這兩個概念:創新不等於無中生有,山寨也不等於全盤照搬。

    如果認真審視市場上所有的山寨產品或抄襲產品,你會發現,完全不加改進全盤照抄的,幾乎沒有,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調整、改造、增刪,那麼這些調整、改造、增刪算不算創新?

    進一步,Facebook算不算山寨了Friendster?Bing算不算山寨了Google?Yahoo! Meme算不算山寨了Twitter?YouTube算不算山寨了Flickr?Vimeo算不算山寨了YouTube?

    App Store出現了一個成功的Talking Tom Cat,跟著就出現了一堆“Talking XXX”。山寨的邊界在哪兒?創新的邊界又在哪兒?

    對網際網路產品來說,最糟糕的山寨,大概是連頁面風格、圖示、甚至CSS都嚴格照抄的山寨,比如千人一面的團購網站,比如MobileRSS對Reeder的公開致敬,這種懶惰的“酷似”最遭人詬病。

    “...即使確實能夠擁有十全十美的複製品,我們仍有理由更珍視原作...原因何在?這其實關涉到起源的本質。這個艱澀詞彙所蘊含的含義是,我們對於事物的態度並不僅僅取決於其內在性質所具有的功能,還取決於這個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

    “一幅仿作或許可以帶來與原作同樣豐富與生動的體驗。有的仿作甚至還有可能超過原藝術家並不理想的作品所能給予的有價值的想象性體驗。然而,我們仍會認為原作的價值更高。... 對仿作來說,並不需要聰慧、機智和想象,所需的只是某種技術天賦,而這種天賦與能迅速領會作品如何實現某種藝術效果的能力密切相關。”

  • 3 # 自媒體入門周霞老師

    每一個創業者,都需要了解什麼才算是真正的創新。

    當然我也看了克萊頓.克里斯坦森教授的著作:創新者系列書籍,實際上,假如沒有創新學院理論+實踐的教學,我不能完全看明白。

    關於創新,不是重新創造一樣新事物,而是舊要素的拆分和重新排列組合。

    舉個例子:喬布斯發明的iphone,是將phone+ipod+internet三個舊要素組合在一起。

    手機、ipod市場原本就很成熟,而網際網路當時在電腦PC端也已經運用成熟,喬布斯將這三個市場已有的舊要素,重新組合成iphone,就是創新。

    比如你所說的copy to china,假如你直接把人家手機款式copy過來,那麼肯定是抄襲,因為沒有進行舊要素拆分,也沒有進行重新排列組合這樣一個過程。

    那麼究竟怎麼樣算創新?創新需要二個步驟:

    拆解舊要素

    依然舉個案例,讓大家能夠快速理解,我就來分析一下我學習的線上大學的創新思路。

    市場上的舊要素:

    1、原本市場上的商學院,都是線下的,價格都要幾十萬,必須到課堂聽課

    2、原本市場上的線上課程,大致上分為兩種型別:

    一種價格99元的錄播課程,有十幾、二十節課程,一般自己學習;還有一種訓練營課程,大約價格599-3599元:有一套錄播課程;有1-2個月時間社群服務,社群班委進行督導、作業指導等服務;定期會有講師的直播課。

    那麼關於教育的要素拆解:

    教學方式:線上、線下課程形式:錄播、直播輔導形式:自學、督導學習鞏固:作業、答辯要素重新排列組合

    我學習的線上大學,專門將商學院中的管理知識中的創新部分,做了系統的知識歸類。課程體系分為了全年26個理論知識點,以及52個案例解析,採用學分制,完成相應學分的學員可以參加答辯。

    為了便於隨時隨地學習,採用了線上課程的模式,每節課設有課後思考作業,主要採用自學的形式,使價格大幅度降低,我參加的創新學院的學費一年僅僅1000元出頭。

    要知道我去年參加一個為期30天的高階寫作訓練營,價格就要899元;參加的60天個人定位實戰訓練營,價格3999元;所以我個人覺得創新學院課程價效比非常高。

    創新學院基本模式:線上+錄播+作業+答辯,這完全是一種教育上的創新。

    新模式讓普通人不用花費幾十萬上商學院,實現了極具價效比的價格,隨時隨地線上學到創新理論體系的課程。雖然基本上是自學,但是聽課、完成作業會累積學分,優秀作業會被評選精華,畢業還可以參與答辯。

    小結:

    我想你看完我寫的案例,應該能夠明白什麼才叫創新了,無論你做哪個行業,至少先分析下市場,將市場上所有相關的舊要素先拆解一下,看看能夠重新排列組合,這可能就是創新的開始!光copy是不可能做好的。你說對嗎?

  • 4 # 歷史投影

    創新就是唯心主義,意識派生物質。例如在在飛機出現之前,飛機的概念已經出現在某些人的腦海裡了。

    山寨就是唯物主義,物質派生意識。只有看到實物,才可能去了解構造,才能模仿製造。

    為什麼新中國上到科技圈,例如搜尋引擎,支付工具,聊天軟體等下到各種服飾款式,大多都是“借鑑”國外的?

    甚至連漢服,也是國外興起後(例如黑客帝國,例如漢元素服飾),國內才開始慢慢出現的。

    這大概和我們全民唯物主義有關吧?

  • 5 # 創客阿迪

    不管是創造型的創新,還是改良型的創新,創新的根本就是“新”,也就是以前從來沒有的,才叫新。

    山寨的本質是“抄襲”、”冒牌”或者“傍名牌”。比如我們說“雷碧”山寨了“雪碧”。

    試想一下,如果“雷碧”改個名字,不去榜“雪碧”的名字,哪怕叫“阿貓阿狗”也罷,別人也不會說它“山寨”,只能說“小廠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現在看完JOJO第一部之後,覺得dio是個人渣,應該被凌遲至死,為啥有好多人喜歡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