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範兒

    “老闆,我要用 Apple Pay 付款。”“啥是 Apple Pay?”“算了,還是用支付寶吧。”“不早說,趕緊掃我啊。”

    根據 Analysys 易觀的資料,2016 年第三季度,支付寶在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的市場規模中佔比達 50.42%,財付通(含微信支付)佔比約 38.12%,兩家幾乎壟斷了國內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相較之下,Apple Pay 的市場規模幾乎微不足道。

    一年前, Apple Pay 業務副Quattroporte Jennifer Bailey 還笑著給剛剛開始答題的 Apple Pay 打了“一千分”,不過此時才把第一份卷子交上去的 Apple Pay,不知道能不能達到及格線。

    重磅出場,卻虎頭蛇尾,Apple Pay 為何在中國如此水土不服?

    海外的支付霸主

    在科技改變生活這方面,蘋果一直走在前面。

    2014 年 9 月 10 日,蘋果在釋出會上首次公佈了基於 NFC (近場通訊)技術的移動支付方式 Apple Pay,並率先在美國地區上線了這一服務。

    在當時的美國移動支付市場中,蘋果並不是什麼先行軍。前有第三方支付老大哥 PayPal,後有同樣運用 NFC 技術的 Google Android Pay 和 Samsung Pay,本身並不存在什麼顛覆式技術創新的 Apple Pay 要想從中突圍並非易事。

    但是憑藉硬體裝置佔有率和與商家、卡組織的合作推廣,Apple Pay 在美國的移動支付市場佔有率顯著提升。根據美國波士頓零售合作伙伴的調查資料,目前美國已有約 36% 的商家支援使用 Apple Pay,超過競爭對手 PayPal 的34%,一躍成為美國第一大的移動支付方式。

    這對移動支付普及度並不高的歐美市場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數字了。要知道,2015 年美國移動支付的交易額僅佔傳統零售消費的 0.2%;一份來自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調查顯示,2015 年仍有大約多達 74% 的美國手機使用者不願意使用移動支付。

    美國或者說是歐美地區,信用卡的發展歷史悠久,並且多年來已經建立相對完善和安全的信用卡金融體系。再加上銀行經常為消費者提供各種獎勵和優惠活動,因此人們更傾向於使用信用卡進行消費。

    但是基於近場通訊(NFC)技術的移動支付還是以高出一截的便利性在慢慢俘獲這批“頑固”的卡使用者。在蘋果公司的公佈的財報中,2016 財年第三季度,Apple Pay 在全球的月活躍使用者已達到千萬級別,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長了 450%。

    如今不僅是大本營美國,Apple Pay 還已在日本、紐西蘭、俄羅斯、西班牙等國落地。如此來看,蘋果不只要做世界的 iPhone,還要讓全球都用上 Apple Pay。

    你很好,但不是我的菜

    但在其他國家風生水起的 Apple Pay,卻在中國這裡碰了壁。

    在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蘋果曾對中國市場寄予厚望,認為中國將成為 Apple Pay 最大的市場。一方面,中國是蘋果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擁有大量的潛在 Apple Pay 使用者;另一方面,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已經相當成熟,在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大巨頭透過一輪輪的補貼大戰、紅包大戰搶佔市場時,移動支付也逐漸走入千家萬戶,成為新的生活必需品。

    不過這個看上去很好很強大的市場在提供機遇的同時,也給蘋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從理論上來看,Apple Pay 作為一種移動支付手段,並沒有對傳統的金融體系進行“顛覆式”的改造,僅僅用“NFC+指紋”替代傳統銀行卡交易中的磁條和授權驗證環節。簡單來說,Apple Pay 的移動支付只是相當於把傳統的銀行卡給替換成了 iPhone 或者 Apple Watch。

    在實際操作中,只要事先把銀聯卡繫結好,使用 Apple Pay 進行支付的過程簡直不能更簡單了:

    掏手機(甚至不需要解鎖)放到支援銀聯雲閃付的 POS 機前讀取指紋資訊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如果是用 Apple Watch 來操作,甚至可以省去掏手機和驗證指紋的步驟,只要把手錶放到 POS 機前感應一下、再點兩下就搞定了。

    這就要從中國使用者的使用習慣說起了。在中國,線上購物充當了移動支付工具生長的土壤,為移動支付培養了大量的早期使用者,近幾年火熱的網際網路金融和各類 O2O 服務更是幫助移動支付取得爆發式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如今,吃飯、購物、打車、寄快遞、點外賣……只要能夠想象得到的生活場景,幾乎都被移動支付包圓了。

    除此之外,第三方移動支付不僅僅解放了我們拿錢包的手,還提供了更多關於社交、娛樂的附加價值。過年的時候,互發紅包拜個年;朋友同事聚餐時,用收款功能進行 AA;看電視節目時,用搖一搖參與一下抽獎;情人節時,還能發個“520”或者黃金紅包秀個恩愛……

    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使用場景是 Apple Pay 無法覆蓋到的,最起碼現在不行。就像 Apple Pay 剛剛進入中國市場時,網上流傳的那個段子:

    Apple Pay 不能發紅包,這對爸媽來說就是辣雞。

    再加上,相比之下,Apple Pay 的使用門檻還是比較高的。

    首先,Apple Pay 僅支援在包括 iPhone、Apple Watch 和 iPad 在內的部分裝置和應用中使用;其次,商家需要額外升級或改造支付裝置,這些可能都要由商家自己買單;再次,儘管蘋果聲稱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商家加入了 Apple Pay “全家桶”,但比起支付寶、微信上至商場百貨下至菜場小販的覆蓋面,Apple Pay 還是略顯小眾。

    所以在大部分的情況下,Apple Pay 在中國都變成了一種來自果粉的情懷式膜拜,或者是嚐鮮,但有時候這種情懷也有可能遭遇現實的打擊。由於普及率和知名度較低,有些支援 Apple Pay 的店鋪店員也經常冒出“什麼 Pay?”的反問。由於暫時不支援外幣卡,庫克在深圳星巴克也沒能成功使用 Apple Pay 付款,場面一度非常尷尬。

    一邊是久經沙場的對手,一邊自己也沒有什麼能制勝的絕技,這樣的 Apple Pay 在中國市場自然不會如想象中那麼順風順水。

    倒戈的隊友

    前面說了 Apple Pay 並不靠顛覆傳統的銀行金融體系來發展移動支付,相反,透過簡化支付程式,Apple Pay 相當於幫傳統的支付體系做了個技術升級。儘管蘋果也要從中收取部分刷卡手續費分成,但能助其參與移動支付大戰,還不觸及他們的核心利益,傳統支付體系自然會表示歡迎。

    這就是 Apple Pay 能順利落地的原因。在國外,蘋果和 VISA、MasterCard 等卡組織合作,在中國,這個隊友變成了銀聯。

    在中國,銀聯的地位是難以撼動的。作為中國最大的銀行卡跨行資訊交換網路,銀聯 2016 年網路轉接交易金額達 72.6 萬億元,同比增長 35.2%;同時,銀聯的髮卡量還多年位居全球卡組織第一。

    抱緊了銀聯的大腿,就相當於獲得了一張通行證,Apple Pay 這個選擇無疑是明智的。在入華的當天,Apple Pay 就立馬獲得了中國線下超過 400 萬臺貼著銀聯雲閃付標誌的 POS 機的支援,這對於還要大力燒錢搞地推的支付寶、微信們來說,宛如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

    然而就像孩子只有一個爸爸,但爸爸卻可以生很多個孩子一樣,沒有太多核心技術的 Apple Pay 只是銀聯用來佈局雲閃付的其中一個棋子。今天是 Apple Pay,明天也同樣可以是 Samsung Pay、Android Pay 或者華為 Pay。

    這回,要輪到 Apple Pay 傻眼了。

    迴歸初心

    在中國,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行業,舶來品似乎總是很難勝過 Made in China。

    是這些產品不夠好嗎?也不是。甚至前面都說了,Apple Pay 的 NFC 支付實際用起來要比掃碼支付要方便多了。但對於使用者來說,真正的需求能不能被滿足才是最重要的。

    打個比方,如果說 Apple Pay 取代了銀行卡的話,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第三方移動支付就相當於取代了現金。再往大了說,甚至還取代了會員卡、紅包等非剛需用品。當近乎取代一切的便利性超過了支付過程本身的便利性,使用者可能就不會去在意掃碼支付多出來的那幾秒了。

    畢竟在一個“支付手段比錢還多”的地方,東西好不好用還是使用者說了算。

  • 2 # 郭靜的網際網路圈

    支付是馬雲、馬化騰的戲,蘋果、三星、華為等手機廠商就別吹了

    蘋果的Apple Pay入華都一週年了,雖然在某些地區可能有聽到過,但大部分人的使用習慣仍舊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當初Apple Pay身上集了那麼多光環,甚至很多人都徹夜等待Apple Pay的出現,可惜最終也只能證明其是一個“水土不服”的玩意兒。如果說Apple Pay不行,那麼三星、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推出的第三方支付工具資料就更加慘淡了,比Apple Pay還要差。

    CNNIC釋出的第39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國網路支付使用者規模達4.75億,網民使用率達64.9%,手機網民規模達4.69億,手機支付網民使用率達67.5%。就連農村的網路支付使用率也達到了31.7%,由此可見,網路支付的發達程度。

    1.蘋果、三星、華為等手機廠商的網路支付為啥做不起來?

    隨著手機廠商在硬體領域的不斷下沉,以及在軟體市場的成長,其已經認識到了軟體市場的重要性,其中,安卓系第三方應用商店就幾乎被手機廠商自帶的應用商店所革命,而手機廠商的遊戲發展也很兇猛。

    不過,在網路支付上面,蘋果、三星、華為等手機廠商卻並沒有像第三方應用商店這樣做起來。其原因在於:

    第一,微信支付、支付寶有足夠深的“護城河”。相比較應用商店這種幾乎沒啥基數底蘊的平臺而言,第三方支付的“護城河”要深的多,其並不單單隻要使用者下載率,使用者下載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有了下載率,還需要使用者有使用習慣,大量商家有使用習慣。微信支付、支付寶本身是微信和淘寶、天貓的延續,有這兩條不同的使用者體系在裡面,並非輕易能夠替代的。

    第二,側重點不在這方面。手機廠商更大的精力是在硬體部分,畢竟,手機之間的競爭就非常激烈,肯定要有側重點,萬一有哪方面弱了,很有可能就被擠到邊緣了,比如魅族、聯想等。

    網路支付確實前景很“誘人”,可手機廠商如果這個也想插一腳,那個也想插一腳,很有可能最後啥也弄不成,反而,專心做硬體還取得了成功,比如vivo、OPPO。

    第三,支付的線下擴張能力不足。手機廠商儘管也有諸多線下實體店,可這些人員都是銷售人員,並非能夠幫助蘋果、三星、華為等手機廠商簽約線下商家的人員,這是兩個群體,如果手機廠商要想將支付做大做強,就必須另外建立起一個強大的銷售鐵軍,吸引更多商家使用他們的支付工具才行。顯然,手機廠商們在支付的線下擴張速度上跟不上。

    第四,使用者習慣不夠。除了一些必然的因素,還有非必然的因素,比如使用者習慣,使用者到了一家商店裡面,會習慣性的問,有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嗎?而不是問,有Apple Pay、華為支付、三星支付嗎?說後者的話,商店老闆肯定都懵了,還以為是手機呢。而在促進使用者習慣上,無論是Apple Pay還是Samsung Pay、Huawei Pay、小米支付,其所做的貢獻和努力,遠遠不及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去年一年,微信支付、支付寶在推使用者普及度的時候,給了多少實打實的優惠啊,Apple Pay、Samsung Pay、Huawei Pay、小米支付們可從沒這麼大方過,儘管優惠是“穿腸毒藥”,但沒有這個“軟刀子”在,使用者憑啥要用它們呢?

    2.手機廠商們的支付還有沒有機會再起來?

    畢竟才向市場推出一年的時間,Apple Pay、Samsung Pay、Huawei Pay、小米支付們有沒有可能再起來呢?畢竟其累積的出貨量也非常大,使用者基數也有。但我要說的是,這些‘’吝嗇的手機廠商做網路支付是沒機會的。

    首先,微信支付、支付寶會急劇壓縮網路支付的市場份額,巨頭們的壟斷生意會隨著他們的強勢而更加強勢,使用者習慣會逐漸向微信支付、支付寶靠攏,而商家們則也會隨著使用者們的需求驅動而變向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寶,任何沒有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的商家都會被使用者嫌棄,商家們會為了這一需求而開始慢慢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寶。網際網路巨頭們一旦有了絕對的領先優勢後,鮮有給其他人機會的可能性,Apple Pay、Samsung Pay、Huawei Pay、小米支付們拿什麼追呢?

    其次,手機廠商的“不適症”。實際上除了應用商店外,其他應用方面,手機廠商基本上都沒戲,比如小米與微信同時代的米聊,杳無音訊,再比如手機廠商們推出的音樂播放器、影片播放器等,都是垃圾的一塌糊塗,遠遠不如第三方應用廠商推出的同類工具有競爭力。

    手機廠商在面對這種非熟悉領域的“不適症”太明顯了,手機支付領域同樣如此,要想徹底杜絕這種不適症,除非手機廠商鐵了心要干支付,否則就是當前這種“半吊子”都談不上的情況下, 肯定沒戲。

  • 3 # 張建軍66

    沒有銷聲匿跡,是換了一個名稱,閃付,說閃付,商家一般會懂,越來越多的商家能用了,但不侷限Apple Pay,華為小米均可。習慣了刷卡的,就用手機閃付,很方便的,銀行經常有優惠的,也是支付寶之外的一種選擇

  • 4 # 只能摸一次喔

    就算不扯這兩個,實用性上他也比不過Samsung pay。人家Samsung pay走哪兒都能刷,apple pay還得依賴帶有閃付的POS機

  • 5 # 放飛自己啦啦啦

    很簡單啊,地推根本不到位....支付寶和微信,商家根本不需要新的掃描器...但是Apple pay需要啊..而且價格不菲...另外,Apple pay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電子支付已經有規模了...完全就是一個老大老二打架打死老三的節奏.....最後,雖然中國很多人使用iPhone,但是還有很多人使用android機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賽季過去了,朱婷能拯救中國女排球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