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頭頭是道and條條是路
-
2 # wenyingniao
所謂的“共享單車”一上市就有其特殊的目的性,無非就是把滯銷的鋼鐵材料加工成單車推向市場,無人買也沒關係,共享一下讓大家透過交押金的方式使用,大眾的押金貌似不多才一兩百塊,但這個押金最終就變成了購買滯銷鋼鐵的錢……
細思極恐,一夜之間城市鄉下到處都是共享單車,不覺得詭異嗎? 等圈到錢後一夜之間又紛紛倒閉,就真相大白了。而商家知道,老百姓不會為損失一兩百塊維權的——這就是共享單車的商家的成功秘密……
曾經以摩拜單車為首的新經濟模式引來了一大批追隨者,隨後的共享單車市場變得熱鬧起來,如雨後春筍般趨之若鶩,現在這沒過去多少年,摩拜被美團收購,ofo小黃車陷入退押金風潮,風光不再。
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人類交通工具的多樣化,腳踏車這一市場變得越來越下坡路,提出共享這一概念的胡瑋煒確實受到了好多大咖的追捧,這樣既解決了好多自行車廠商的銷路問題,又能方便人們出行。所以很快便佔有了市場,緊接著一大批品牌爭先恐後進入,有一種百家爭鳴的場面,但這個領域看似不大,實際上燒錢不少。購買車輛,投放管理,人力物力,即使到後來一部分成本轉嫁到車商上面,仍舊解決不了問題,前期為了吸引客戶,必然是打價格戰。補貼發券之類,而且後期盈利模式不夠清晰,單靠客戶使用次數什麼的盈利相比投資差的太多。
共享單車確實方便了上班族的出行,但暴露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佔道造成擁堵,市容影響,不按規定停放車輛,有的人甚至強行斷鎖自己騎回去當做私用等等,有的地段投放車輛過多,導致長期無人使用,造成資源浪費。再到後來,一些小的資本方入不敷出。慢慢就退出了市場,車子放在那就無人管理了。所以到最後,只有一些大資本方才能夠存活下來,但也是苟延殘喘。目前成都這邊看到最多的就是本地的青桔單車和支付寶旗下的哈羅單車了。但已經沒有了押金模式,只是靠使用次數等盈利,長期看盈利點並不好。除非一家獨大搞壟斷性後期還能看到曙光。
其實共享這種概念確實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能吃肉的只能是先例,後來的說不定連湯都喝不上,摩拜雖然被收購了,但是創始人卻得到了一大筆錢,這也是很大的一種回報了,就看個人怎麼思考了。如果後續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和利潤增長點,慢慢的只能面臨倒閉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