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遁世迷糊人

    沒關係。

    王陽明嘉靖七年病逝,東林興起於萬曆中後期,隔了大幾十年。

    真要扯上聯絡,東林反心學。

    後面心學,若真的有照《教條示龍場諸生》來未必會被禁。

    心學有個死點,太依賴“天性”,也就是“良知”。率性而為,如果立志不對,很容易走歧途;如果非要給加一個約束,一些學生大可以用“有違天性”來反駁和不執行。

    不要忘了,教化本身就是一種束縛!“勤學”的人得了勤學的好處,自然愈發勤學;不學無術的人得了“天性第一”的幌子堅持己見,愈發不學無術。

    知錯的人,真心改過。但是打從心裡認為沒錯的人越發頑固。人是社會性的,興趣相投的人才有可能成為朋友,對於已經歪了的圈子,王陽明的“責善”基本沒用。

    所以心學後來兩極分化嚴重,正的板正,奇的詭奇。何況人本來就有惰性、獵奇、享受、虛榮的心理,而且這些心理比板正的多。這些心理的人得了心學“心即理”的由頭,就更加肆無忌憚了,合著就是那句“聖賢出、有大盜;智慧出,有大偽”。

    一群不學無術的人打著心學名義,說著“率性有理”、“不學有理”,你覺得東林黨會喜歡心學?個人之所以不主張以“心即理”作為學習的普遍玩法也就是如此,“心即理,心中確也不是唯有理”。心學,在心更在理啊。如果一味求心、卻對理視而不見,也不是良心。由心無理不如唯理!唯理卻不如存心求理。心學不反理學,只是不願在窮理上做無謂的浪費,卻也要修心之理。如果全然存心去理,或是存心偏理,那也不要玩了。孩子學心學,若是有人領路,督導還好,若是沒人督導,很容易學歪,還倒不回來。成年人有了理性的認知之後可以試著學心學的。

    原本就是承《大學》、《中庸》、《孟子》的發展學派。《大學》本就說大人之學,不管如何,如果心欲太雜且人很頑固,那就甭玩心學了,沒有“誠意正心”的功夫,很容易走錯道。

    張居正學心學,到最後禁心學。不是沒理由!雖然人張居正和東林也沒啥關係。至於東林反心學或者批心學,未必也沒理由。正常讀書功名的人,不太會對那些不學無術的人口裡的“心學”幌子不感冒,恨屋及屋,自然也不可能對真正的陽明心學有好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k2適合什麼面板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