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情緒加油站

    兵部尚書只有一個,但領兵部尚書銜的武官有多個。掌權的自然是正牌兵部尚書,領兵部尚書銜的武官,只享受兵部尚書的待遇,職權仍然是自己統領的軍隊。

  • 2 # 達摩說

    嚴格說來,清朝只有兩個兵部尚書,一滿一漢。

    清朝在內閣之下設六部,即吏戶禮兵刑工。每部分設尚書和左右侍郎,而且都是滿漢雙配,即尚書一滿一漢,官階為從一品:左右侍郎各一滿一漢,官階為正二品。

    由於清朝為少數民族政權,所以對漢族官吏多少有提防心態。滿漢兵部尚書雖說都是從一品,但真正掌權的應該是滿員,漢員主要負責執行層面的事情。

    除此之外,清廷在地方設總督作為地方軍政主官,管轄一至三省民政和軍事。總督為正二品,雖然是文官,但在其轄區內不光管民政,亦兼管軍事。

    而為了能夠在特定時刻節制轄區內駐防的綠營兵,清廷規定地方上的總督一般都加兵部尚書銜,官階即變為從一品,這樣就可以兵部的名義,順理成章地節制轄區內的從一品軍事主官提督,以及正二品的總兵,並有資格與轄區內掌管八旗兵的從一品駐防將軍相互配合,聯銜奏事。

    可無論是兵部尚書還是領兵部尚書銜的地方總督,都沒有獨立的統兵權和調兵權,一切都要以皇帝的決策為準。

  • 3 # 半畝園書生

    對這個問題我們從兩個層面說。

    第一, 從中央行政事務管理機構或朝廷來說,清代設有六部,其中兵部是朝廷軍事事務管理機構。清以前的朝代,兵部的正長官是尚書,副長官是侍郎,即一正一副。到了清代,由於是滿族統治,兵部就設立兩個尚書,滿人尚書和漢人尚書,滿漢分開。但是滿人尚書的權利要大於漢人尚書。

    第二,從地方行政機構來說,清代是省,府,縣三級管理體制,省為地方最高一級行政機構。並設三個衙門,即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最初,省的最高長官是三個人,即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三人平級(可能品級略有差別),合稱“三司”,分掌行政,司法,軍事。後來,為了協調,平衡“三司權利,提高工作效率,省級又設定了巡撫和總督,巡撫管一省,總督管多省。督,撫設定開始與明代一樣,只是一種差遣官,不是常設,有事派出,事完撤銷。到了乾隆時才正式確定為實缺官。這樣一來,總督和巡撫就成了省級最高長官,”三司“使在督,撫監督,考核下主管全省工作。按照慣例,總督兼兵部尚書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兼兵部侍郎。督,撫領兵部尚書銜是為了更好的管理省級軍事和監察工作,以便行事。乾隆以後,全國省級共設有九個總督衙門。這樣一來,清代就有十多個兵部尚書,但真正有權利的是中央管理機構的滿人兵部尚書(實際上清代的滿人兵部尚書權利也很小,真正的權利掌握在軍機處和皇帝手中)。

    參考書目《中國古代行政史略》;《中國古代政治得失》錢穆

  • 4 # 卡通世界愛好者

    清朝為什麼同時存在那麼多的兵部尚書?

    清朝是滿族佔統治地位,滿族的人口要比漢族少,所以對漢族處處提防,又不能不用,同時也是為了拉攏漢族士大夫,往往會對名望較高計程車大夫給予官位,讓這些士大夫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但又怕他們掌握了權力之後對滿人不利,就牢牢把持的最後決定權,在各個部門中,都有設立滿漢,不止兵部尚書,其他的部門也是一樣、在各部門中,滿漢各設一位,滿人掌握最後決定權,漢人只有執行權、

    在各地的封疆大吏中為了表示皇帝對封疆大吏的看重、也讓這些封疆大吏在朝堂中有話語權、皇帝也會給予中央部委的職銜、所以就導致有很多的尚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男足確定無緣世界盃,主教練李鐵該下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