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紙老虎刀叨忉忉
-
2 # 和諧勞動關係
一、N+5的補償,員工應高興。
企業關閉依法來說,企業應向員工支付經濟補償(即工齡補償)。但是現實並不是如此,大部分企業關閉都是因經營不善,員工能拿到足額工資已經不錯了,很少企業會主動支付員工經濟補償。
企業關閒員工能獲得N+5補償,這是良心企業老闆, 也替員工拿到補償而高興,因為這是超越勞動合同法的補償。
二、容易出現羊群效應,不利於處理企業關閉補償問題,不利於社會治安穩定。
在企業關閉中,作為員工來說,肯定想拿多點補償,員工會說某某企業關閉時都賠償N+5或者更高賠償,要求關閉企業支付超出法律的高額賠償。
在此,不建議關閉企業支付超越法律的補償方案,因為並不是每個關閉企都這麼有錢。可能有一些不懷好意的員工扇動員工以集體過激行為要挾企業來達到目的,造成社會治安不穩定。
-
3 # 杜坤維
很多時候,外國跨國企業對員工賠償更加慷慨,畢竟外國企業在國外有工會存在,會盡最大努力保護職工利益,國內企業雖然也有工會組織,但相對於國外工會而言,是難以形容的,更多的是公司老闆說了算,工會話語權並不高。
三星手機因為華為的巨大發展,已經被徹底擊敗,目前單機出貨量在70-80萬臺左右,而他們的市場份額在1%左右徘徊,這樣低的出貨量,已經無法維持三星手機工廠的正常運轉,時間越長,虧損也會越多,關閉工廠已經是難以逃避的事情。
三星廠家在國內時間已久,一旦關閉工廠,就涉及到自攻釘 裁員遣散問題,也就會涉及到職工補償問題,三星對於職工的補償還是十分慷慨的。工廠員工補償高達N+5。
N+5補償方案是較為優厚的,相當於職工可以獲得一筆較為豐厚的補償金,如果職工工作20年,可以獲得25個月工資,這個工資是職工扣除五險一金前的工資。
-
4 # 菩提fei0598
三星手機退出中國市場,給予員工N+5的賠償,在目前這個環境下,三星是否完全退出中國製造和N+5賠償員工,是核心關鍵詞。
作為三星來說,不僅僅是手機品牌,其儲存晶片以及顯示產業,通訊晶片,在全球視野內是領先的科技和產業優勢。從三星手機來看,經歷了薩德事件和手機電池暴漲事件之後,三星手機從國內與蘋果並列的領先品牌逐步萎縮到市佔比1%左右,基本上已經喪失了國內的中高階手機品牌市場。在薩德事件之後的這幾年,國內的華為,ov以及小米,逐步取代了三星的中高低端市場份額。就地接近消費市場的工廠模式對於三星來說,已經喪失了意義。
而三星手機退出中國,並不是完全退出,其中低端手機依舊保持每年6000萬部的數量,有聞泰等Odm廠商負責從設計製造的整體流程。
而三星退出中國,給予員工N+5的賠償,應該說,給三星退出中國一個良好的“廣告效應”,按說,N+5對於員工補償來說,算是非常厚道和優厚的補償,尤其是在近期某公司251事件之後,這個補償標準亮了華人的眼球,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三星的負面影響。而三星的鋰電池,晶片產業,依舊繼續保留在中國,顯示了手機退出中國不代表三星“全面退出中國”,而是針對手機產業這個特殊的市場產品和策略的變化。
總之,N+5,對於國內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警示——不能在勞動法和員工待遇上剋扣員工,必須贏得社會的尊重和認同。
回覆列表
三星沒有走
三星在中國追加了新的投資,用來生產記憶體晶片,總投資80億美元,在西安,該工廠每月可加工12萬片晶圓,擴建後將開始每月加工13萬片晶圓。但幾乎同時,三星在關閉中國的手機工廠,轉向越南生產。而中國國內三星手機的市場份額,從20%跌到了0.8%。而三星全球份額超過23%,妥妥全球手機銷量第一。
我一直反對我們在產品選擇上出現國別偏好。我們總是很喜歡說中中國產如何如何。但是三星這個事件上,邏輯是比較清晰的。如果國內市場沒有三星手機的需求,那麼當然需要關閉那些代工廠,如果華為在國內賣得好,那麼我們就應該多生產華為。但是這裡面有個問題。
為什麼我一直認為蘋果和特斯拉在中國生產才是大好事?打個比方:全球需要10億部手機,中國需要1億部。如果中國1億部都要中中國產呢?那麼有可能我們需要生產1億一部手機,那麼如果我們生產蘋果和三星呢?這是全球銷售量最高的品牌,那麼我們就需要生產的手機數量是幾億部手機。如果拋開國別,用市場換建廠投資,那麼我們會贏得全球更大的製造業產品市場。
特斯拉也是一樣的。為什麼上海有特斯拉工廠是大好事?因為特斯拉麵對的並非單純本土的需求,還有日本、南韓、東南亞的人也要特斯拉。但是工廠在中國,這樣你一方面實現了就業,另一方面實現了出口。在一方面,你上下游聚集了大量配件產業。致使未來某家電動車國外企業要生產也不得不來中國。因為別的地方沒有如此完整的產業鏈條。
這說明了個什麼問題?我們要為全球最優秀,使用者最多的品牌生產產品,而不是因為他的國別。我們要透過我們的需求去選擇產品,而不是因為他的國別。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獲得全球化利益上的最大化。
我雖然用華為,但是我不喜歡那種迫使所有人一定要用中中國產手機的行為。如果華為沒有出口產品,而只在國內市場,那麼華為還有什麼地方能夠稱之為“驕傲”?手機和電動車都不是什麼高技術的產業。我們會的,越南似乎也會,而小米在印度也是本地化生產。這樣不解決我們的就業問題,不屬於我們國家的出口。但是如果是蘋果和三星,或者特斯拉,則不同了。
從GDP導向跳出來之後,如今中國的政策評定是多目標體系。其實我們可以看齊發達國家,以就業率作為地方政府的政績評定標準。
而對於產品,我們要強調:適者生存,多競爭才能多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