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兔斯基聊科學

    10年後,火星會成為地球人居住的家園嗎?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人類要把火星這樣的一顆行星改造成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火星

    探測火星是很困難的

    目前我們對火星的瞭解大多數都是來自那些成功登上火星的探測器。然而我們要把探測器成功的送往火星也絕非易事。

    1964年12月28日發射的美國水手4號是第一個成功抵達火星併發回資料的探測器。從水手4號至今,人類對火星的探索已經有57年了。根據一些相關資料統計,這57年間人類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任務一共有47次。這其中包括我們中國的天問一號。這47次火星探索任務只有20次是完全成功的。而能夠成功把探測器送上火星的國家只有4個,中國、美國、阿聯酋和印度。

    火星探測器

    人類登陸火星更加困難

    我們現在要把探測器送到火星上去尚且不能保證100%的成功,更別提人類能成功地登陸火星了。火星是地球的行星鄰居,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僅有5500萬公里。不過這5500萬公里對於人類來講可不近啊。

    就拿天問一號來講吧!它從地球出發到抵達火星耗時近7個月,總里程達4.5億公里。好在,天問一號是探測機器,在宇宙中飛上7個月的時間也不會覺得無聊。那麼人類要親自前往火星呢?7個月的漫長飛行誰受得了呢?除非人類的科技再有重大突破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前往火星。否則,想在未來10年內登陸火星是非常困難的。

    人類登陸火星

    最難的是人類改造火星

    人類要登陸火星非常困難。但更難的是人類在登陸火星後如何生存下來併成功改造火星。火星是一個極度荒涼的世界。那裡的環境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沒有氧氣,沒有地表水,零下100度的低溫,極地的大氣壓等每一樣都很要命。首次登陸火星的人類勇士必定是凶多吉少。

    人類要想成功在火星上生活下來,那就必須把火星改造成和地球類似的環境。再不濟火星也是一顆直徑6779公里,表面積1.44億平方公里的巨大行星。人類要把火星變得適合人類居住,談何容易。人類改造火星把它變成人類的第二家園,可能需要上萬年的時間。

    未來火星基地

    總之,10年後,也就是2031年火星成為人類居住的家園是不可能實現的。10年後我們能登陸火星就算是一個非常大的飛躍了。你也是這麼認為的嗎?

  • 2 # 十點不敢睡覺的小強

    先回答問題,十年的時間讓火星成為人類宜居星球是不可能的。那需要多長時間呢?我們慢慢分析。

    自從在上個世紀人類進入工業時代開始,徹底開啟了人類的科技發展之路,一次又一次的科學技術的革命,不斷的發現我們對整個世界的認識,當我們真正的走出地球之後,才意識到人類在地球上,不過是非常渺小的存在,可以用無窮來形容宇宙的浩瀚和廣闊,完全超出了我們的想象,顛覆了我們原有的認知。地球這個星球是太陽系裡唯一一顆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但是地球的環境終有一天會在人類的破壞之下走向崩潰,到時地球將不再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如果人類想要繼續的生存下去,就必須要找到另外一顆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才可以。

    在太陽系之內,和地球一樣處於宜居地帶內的星球,也就是火星和金星了,對於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來說,金星這顆星球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地獄,因為它表面的溫度達到了攝氏度,二氧化碳的濃度都比較的高,還經常會下酸雨,火山口隨處可見,在地震活動的影響下,這些火山也會噴發,這樣的生存環境人類在上面生存不過5秒。

    和金星比火星的環境算得上是人間天堂,但是對人類來說也不是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那麼在未來人類該何去何從呢?針對於這個問題,科學家們首先把目標轉移到了火星這顆星球上,因為它和地球的環境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那麼這顆星球上的惡劣環境,我們又該如何適應呢?於是科學家們想到了改造火星的計劃,透過改造火星讓它成為像地球一樣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但是在一個星球面前,人類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改造一顆星球的環境又談何容易呢?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內,科學家先後向火星發射了10多顆探測器,對火星的環境也已經有了大致的瞭解,雖然火星上有水,但是都是以固態形式而存在的,還有甲烷等一些有機物。以及遠古河床透過這些發現,科學家們認為火星可能在曾經是一座美麗的生態行星。如果想要改造火星的環境就必須要給火星升溫,這樣上面的固態冰才可以融化成為水。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讓火星升溫呢?其實火星上之所以溫度會如此之低,是因為沒有厚厚的大氣層,大氣層太過於薄弱,無法形成溫室效應,所以最根本上來講想要改變火星的環境,那就要讓火星上面的大氣層加厚。當然,這個技術在未來很有可能會實現,但是還需要漫長的時間。

    據有關科學家建議,對於火星環境的改造可以分為三步走,首先,我們要重建火星磁場,其次,我們需要進行生態系統的形成,最後再進行地球環境的形成。

    第一步 如何重啟磁場?

    其實火星在30億年前幾乎與地球無異,但是磁場的熄滅導致了火星大氣層的蒸發,所以現在的火星滿目荒涼。那麼如何重啟火星磁場呢?使得火星大氣得以保持是改造火星的關鍵一步。

    方法一:

    運送一顆小行星撞擊火星,重新啟用火星金屬核,從而達到重現火星磁場。但這一方法能否行之有效,還缺乏理論支援。

    方法二:

    在太陽與火星之間的拉格朗日點上部署一個“磁極衛星”,這是一個大功率的磁場發生器,將偏轉太陽的高能粒子對火星大氣的衝擊氣到保護火星大氣的作用。此方法具有可行性,但是這顆磁星究竟要多大功率才能達到偏轉太陽風的地步,我們還不清楚。

    方法三:

    將穀神星的衛星放置在繞火星軌道上,從理論上講,圍繞火星執行的大天體,其引力可以當成一個混合器作用於火星的核心,這樣可以再次融化並啟動火星的冰凍核心,從而啟動火星磁場。

    方法四:

    僅在可居住區域建立人工磁場。可在可居住區域放置一個強大的電磁鐵,進而產生磁場來保護殖民者免受太陽輻射的有害影響,此方法可行性極高,現有的技術手段即可實現。

    如果要逃避太陽輻射的影響,還有人提出可以在火星地下建立居住點,而火星土壤本身的厚度將是抵禦輻射的良好保護,但這大大限制了殖民者的活動或工作。

    第二步 形成生態系統

    所謂生態環境系統的形成,就是一個荒涼的火星表面形成一個無氧的生物圈,要形成這個無氧的生物圈,火星需要充足的液態水,以及大氣可以阻擋紫外線。當大氣的密度和厚度增加時,它既可以減少紫外線的輻射,也可以產生溫室效應,提高火星表面的溫度。

    當火星表面溫度提高時,可以融化北極的水冰,甚至融化永凍土中的冰,因而可以部分解決液態水的問題。

    第三步 形成地球環境

    當生態系統形成階段結束之後,將進入地球環境形成階段,地球環境形成階段的第一步是在火星的某些條件稍好的地方引進地球上的微生物。首批引進的必須是所謂的光能自養生物,這些光能自養生物,能利用太Sunny作為能源在代謝的過程中不需要複雜的有機物。

    有些微生物可以改變火星的大氣成分,特別是氮的含量。但是還需要引進植物來提升空氣中的氧的含量,這樣人類才能夠在火星生存。後續還要引進動物來進一步使火星地球化,這也許要花費幾個世紀的時間才能夠完成。

    所以別說十年,再有十個十年也不一定能夠成為人類宜居星球。

  • 3 # 聆風者

    10年,我覺得可能太樂觀了,按照馬斯克的計劃,可能是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讓火星變成適合人類居住的樣子。

    現在我們已經基本確定了,火星也是一顆毫無生機的星球。和金星不同,火星的表面非常寒冷,常年在0度以下,最冷可以到零下100多度。在它兩極的白色冰蓋,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凍成的乾冰。除此之外,整個火星都是紅色的岩石和戈壁,極度乾燥。

    而且,火星的大氣極其稀薄,且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碳,所以開放式改造方案並不適合,所以目前比較確定的方式是,封閉式的生存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再過十年,哪個省會最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