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魚仔後樂園
-
2 # 鄧柯
「優質流行歌曲數量不足」這個事實客觀存在(劣質歌曲數量其實還是蠻多的哈),而造成這個事實的原因並不是單一的。
盜版音樂當時是首要的問題。網路盜版音樂對中國流行音樂產業的衝擊是毀滅性的,因為他破壞了音樂產業的基礎業務模式,也就是音樂銷售——做好了的音樂賣不了錢(因為使用者全都聽盜版去了),音樂產業自然就難以為繼了。
(其實網際網路出現之前也有盜版,但當時的盜版從技術上可控,所以音樂產業還能正常執行。但網際網路大大降低了盜版技術門檻,且管控難度較大,對於中國音樂產業就造成的衝擊就很嚴重了。這是個大問題就不多展開了)
其次的問題在於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國內的相關法律法規長期漠視創作者的權益,創作者(詞曲作者、樂手、編曲者)面對歌手和經紀公司的博弈能力非常弱。他們的收入大多是買斷的「製作費」,而沒有「版稅」,這意味著他們不能從創作出來的大熱歌曲中獲得收入分成(頂多是寫了一首歌火了以後,製作費漲一些而已)。所以他們想提高收入,必須不停地寫新歌。在這種制度下,那些精雕細琢、走精品路線的創作者生存得會很艱難。
但以上那些問題其實都有解決方法,或者變通之道。過去十年華語樂壇萎靡成那樣 ,仍然有製作人可以生活得還不錯(當然,放在九十年代他們可能就大富大貴了)。更根源的問題在於,我們沒有培養流行音樂創作者的專業院校——中國目前的音樂學院大多是古典音樂學院,而沒有專業的、成體系的流行音樂學院。古典樂學得好並不意味著流行音樂也能玩得好,比如作曲系培養的都是作曲家(Composer),他們創作的常常是管絃樂、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歌劇。而流行音樂需要的是 Songwriter(雖然 Songwriter 很多情況下也被翻譯成了「作曲家」但他和 Composer 是有區別的),他不需要研究管絃樂隊,只需要寫好歌詞旋律和聲就夠了。Composer 也能寫歌,但沒法像 Songwriter 那樣些得朗朗上口扣人心絃……因為他們成天琢磨的都不是一件事情。其他的工種也是同理。
美國、歐洲都有很多專門研究流行音樂的學校,開設有吉他、貝斯、鼓、鍵盤、流行演唱,以及 Songwriting、Producing(音樂製作),Recording(錄音)等專業。更關鍵的是,他們的中小學音樂基礎就打得很好,很多學校都會配備很專業的音樂老師給學生提供聲樂、器樂乃至樂隊訓練,優秀的學生可以在大學階段選擇相應的專業繼續深造。而咱們國家……除了少數音樂學院附小附中的學生會專業學習音樂(還是古典樂)外,大部分學校裡搞音樂都算不務正業,好學生都學理,差點的去學文,再差的就安排到藝術班裡。到了大學自己慢慢獨立了開始追尋內心的音樂夢想時,早就過了音樂學習的黃金期,還得吭哧吭哧地重頭學起——整體水準不高也就是自然而然的啦。
回覆列表
時代發展伴隨人民消費娛樂方式的改變是必然的事實,正如現在時下年輕人都不喜歡唱大戲了,那又是不是該找人為此埋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