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擊天風

    解決學校間硬體建設的不平衡問題,解決教師的生活問題(比如住校、通勤等),解決將來學生畢業後的就業收入差距過大問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狀元之間差距不宜過大)。讓教育迴歸培養人的初心。

  • 2 # 鄉下那些事

    六七十年代,在鄉下農村中小學到處都是城裡老師或外縣外鄉藉老師,他們兢兢業業,工作一絲不苟,深受老百姓喜愛和尊重,為鄉村教育作出了巨大貢獻,本人也在其中受益,至今還懷念他們。如今提出教師異地輪崗,好像新鮮得很,大有標新立異之感,其實,教師異地輪崗有諸多不便,他們有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到異地從教能安心嗎?本人以為,這種頭痛醫頭腳病醫腳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權宜之計少用,大幅提高鄉村教師待遇,解決鄉下教師各種困難,讓他安心農村,紮根農村,並終身獻身農村教育要強的多。

  • 3 # 育漁寡歡

    教育從來不缺熱點,因為它牽涉到千家萬戶,在諸多熱點中就有一個“天價學區房”的問題。學區房存在的直接原因就是房屋劃分的片區對應不同學校,有優質教育學校和一般學校存在的巨大差異就有學區房。

    那麼,將優秀師資跨學區輪崗(比如三年在A校,三年在B校)能否解決學區房問題呢?

    學區房的存在成因比較複雜,牽涉到城市開發等各種因素,涉及多方利益糾葛和社會、家長的觀念認識問題,將優秀的師資跨學區輪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小學校間教育質量的差距,緩解學區房大幅飆升的趨勢,但難以真正解決學區房問題。

    教育發展不均衡客觀存在,師資力量只是決定教育質量其中一個因素。

    近年來,國家一直致力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縮小城鄉之間的教育發展差距。透過大力推進各種“薄改”專案,著力提升農村薄弱學校辦學水平;透過教師“縣管校聘”、“支教“制度、“輪崗”制度,縮小城鄉學校、優質學校和一般學校師資力量上的差距,從而全面提高農村薄弱學校義務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

    但是,我們都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城鄉教育差距由來已久,學校之間教育質量的差距也並不是師資力量懸殊那麼簡單。在教育界常常有這樣的一個現象,某位教師在某校很有名,市級骨幹、省級骨幹,到其他學校去“支教”卻成績平平甚至不如當地本校老師讓人大跌眼鏡。可見,教育是一門複雜的藝術,同一老師在不同區域,不同的辦學條件,不同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學校,也會出現不同的教學效果。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優質教育學校的修煉絕非一日之功,名校之所以是名校,是由於學校管理、教師素養、生源素質、家長支援和社會風氣等形成合力,進入良性迴圈的一個綜合結果。名校注重科學管理,名校塑造名師,名校成就優生,好的管理出名校,名師推動名校,優生添彩名校,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每個老師都有自己成長的土壤和適應的環境,在不同的學校裡也將發揮出不同的作用,希望將優秀師資輪崗就解決學校間教育質量差距,進而解決學區房問題,實際上是“紙上談兵”。

    家長對孩子教育的焦慮和“搶跑”意識,是學區房問題的“催化劑”。

    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學校間教學質量的差異是學生擇校的現實原因,從家長的角度來說拼搶優質教育資源也是人之常情,誰不願意自己的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接受更好的教育呢?在部分家長的生活經驗裡,總喜歡透過搶佔資源來實現自己的發展,而且屢屢得手,無形中又將自己的“鐵律”應用於孩子的教育,有好的教育資源就放手搶,用錢砸。按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劃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學”的招生政策,房屋所在位置劃分的片區就對應不同的就近入學學校,而學校之間的教學質量存在較大的差異,自然圍繞優質學校的片區,透過購房取得優質學校入學資格就成為很多高收入家庭的選擇,屢現“天價”學區房就不奇怪了。

    學區房超高的價格所附加的價值是優質校區入學學位,除了教育的均衡發展,重要的還有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意識。只要拼搶擠佔優質教育資源的意識存在,只要“掠奪性”的發展思路還在佔據家長教育思維的主導地位,學區房問題就不可能真正解決。透過將優秀師資跨學區輪崗,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學校間教育質量的差距,但縮小也會存在差距,有差距就會有人拼搶,那麼,圍繞教學質量優異學校的片區就必然形成學區房,除非,家長不再重視子女的教育。

    優秀師資跨學區輪崗制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優秀師資跨學區輪崗制度,是教育均衡發展的有益嘗試。

    師資力量雖然不是影響教育質量得唯一因素,但它對教育質量的影響也是不可低估的,將優秀師資跨學區輪崗,平衡各學校間的師資力量,對縮小學校間教育質量的差距,促進教育公平有積極的影響意義。

    但是,在操作層面,優秀師資跨學區輪崗制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問題一:打造一張名校名片不容易,誰願意將名校中的名師抽走,削弱名校的力量和影響?

    問題二:哪個學校願意將好的教師派出而放棄自己學校本部,在各校的利益博弈中,”優秀師資“將大打折扣。

    問題三:不同的學校環境和不同的管理方式等,優質師資也難以將自己優勢發揮到較好的狀態。

    ......

    結束語:學區房問題說明了我們的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成長上存在唯分數、唯升學的功利化傾向。因此,我們在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規定的同時,更要大力宣傳引導廣大家長樹立科學教育觀念,理性幫助孩子確定成長目標,避免盲目跟風擇校和拼搶教育資源。
  • 4 # 拙木侃教育

    學區房的問題根本上是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透過優秀教師的跨學區輪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優質教育資源不平衡現象,但並不能徹底解決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所以依靠優秀師資跨學區輪崗制度,解決學區房的問題,並不會發揮太大的作用。

    目前我們的基礎教育之所以會出現如此激勵的競爭,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家長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強烈而優質教育資源相對缺乏的供需矛盾的問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許多家庭在孩子還沒有出來,就已經為孩子的教育進行謀劃,幼兒園希望進最好的,為了進一所好的小學家長也是費盡心思。而小升初的競爭更是白熱化,學校和家長也是各種招數無所不用其極,中考更是被稱為比高考更加殘酷。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目前可以提供的優質教育資源根本不能滿足民眾的需要。這也就催生了天價學區房、各種培訓班需求火爆、學生負擔過重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而教育主管部門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說是煞費苦心,出臺各種限制措施。什麼“多校劃片”“公民同招”“電腦派位”等等,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一些矛盾,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實行優秀師資的流動輪崗,包括目前正在推行的“縣管校聘”措施,也是一種均衡教育資源的措施。但是這一措施的實際效果是有限的,限制教師的師資隊伍水平的因素太多,透過流動輪崗來解決顯然不現實。即便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均衡,也是拉下高水平的填補低水平的,並沒有提高整體的教育教學水平,不是問題的根本解決之策。

    那麼如何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呢?顯然是做大優質教育資源這塊蛋糕。只有優質教育資源增加了,各類問題才能夠得到相應的發展,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教育投入問題。加大教育投入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個是改善辦學條件,這是基本的要求。再一個是提高教師隊伍水平,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教師隊伍的水平決定了基礎教育的質量,只有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水平,才能真正發揮良好的辦學條件的作用。

    提高師資隊伍水平,也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吸引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第二個是最佳化現有的教師隊伍。也就是說,要讓更多的更優秀的人才樂於從教、安心從教。要提高改善現有師資隊伍的結構,優勝劣汰,提高其整體水平。要實現這樣一個目標,首先要解決優秀人才願意來,留得住的問題。如果優秀人才不願意從事教育工作,現有隊伍的最佳化也是一句空話,人都不夠用,還談什麼優呢?

    目前存在的“大班額”問題和農村學校的衰敗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絡。如果沒有優秀教師願意從事鄉村教育,這個問題就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如果不能解決農村孩子接受與城裡人同等優質的教育問題,也就談不到真正的教育公平。同樣城裡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也就談不到真正的公平。而優質教育資源的均衡必須靠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來實現。所以無論是農村還是城裡,都需要更優秀的教師。這就要充分提高教師的待遇,要讓教師職業有充分的吸引力,才有可能實現這個目標。所以說,提高教師的待遇,並不只是為了教師,而是為了社會,為了孩子,為了未來。

  • 5 # 林老說事

    就近入學”政策頒佈以來,不少家庭為了替子女選擇理想的學校,到重點學校、名校所在社群購置房產,或者把原有的房產置換到這一社群。如果家長買了學區房,他的孩子就可以上重點小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比自己強,也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拼了命也要買到學區房,如何能消除學區房概念?把城裡優質教師輪崗到鄉下去,或者說派到鄉下支教,這種做法能消除學區房,根本不可能,公立學校你還可以能劃區排位,但是其它資源的不均衡性,如醫療資源,生活資源分配不勻,導致許多重視教育的人都往城裡跑,教育資源分配就不均了,剛開始是優秀的學生往城裡擠,漸漸的老師也想方設法往城裡調,很多人不願意前往鄉下教書,都想著往大城市裡跑。特別是農村學校,硬體設施比不上城裡的,交通也不方便。漸漸的城鄉差別越來越大,學區房也越來越吃香,我覺得要改變這個現狀,按以前八十年代的政策會好一點,就是城裡重點學校按考試成績招生,招生人數嚴格控制,其餘的按戶籍就近入學。這樣的話,學區房就會不吃香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縣級中小學運動會中,鄉鎮學校的成績總是不盡人意,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