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積極小果看生活
-
2 # 無意觸憂傷
我們普通消費者買車、用車其實也就為了滿足日常的出行需要。省油、耐用、價效比高是我們比較倚重的地方,在外形基本接近的情況下,日本汽車的這些優勢就慢慢地顯露了。所以日本汽車從來不被說好,但是豐田、本田的銷量卻越賣越好。
我們普通消費者買車、用車其實也就為了滿足日常的出行需要。省油、耐用、價效比高是我們比較倚重的地方,在外形基本接近的情況下,日本汽車的這些優勢就慢慢地顯露了。所以日本汽車從來不被說好,但是豐田、本田的銷量卻越賣越好。
1. 中日關係趨於穩定。
這是一個無需多解釋,但是無法迴避的重要問題。儘管我們一直在說中日兩國是政冷經熱,但實際上,政治上的衝突還是會影響到兩國的經濟往來。2012年釣魚島事件,直接導致了當年日系車連續幾個月銷量腰斬。從2013年以來,兩國的政治關係雖然不冷不熱,但是至少稱得上是穩定,這為日系車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安定的政治環境。從2013年中日關係緩和後,日系車就開始表現出了持續穩定的增長態勢。
2.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中國的GDP增速進入了低速增長時代,儘管相比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6%的GDP增長率依舊稱得上高位,但是相比過去一些年兩位數的增長,確實速度放緩了許多。
GDP的增速高意味著更好的經濟活力,更多的產業投資,更大的經濟產出。從而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最終體現在每個人身上就是收入的持續增長。收入提高了,買車的意願才會增強。
3. 汽車相關的政策法規密集出臺。
汽車產業由於其帶動了龐大的產業上下游,在推動經濟增長,擴大就業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很多國家都是做為支柱性產業存在的。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對中國GDP的貢獻度也在逐步提高。這也就導致,政府會透過稅收等財政手段,來調節市場需求。比如小排量汽車減稅政策。
由於汽車行業的長週期性特徵,頻繁的政策出臺會導致應對能力不足的企業面臨巨大的挑戰。
4. 主力汽車消費群體變為80後和90後。
80&90後逐漸成為新的汽車市場消費主力。由於80&90後又成長在網際網路蓬勃發展,資訊大爆炸的時代,他們更容易接受資訊,有自己的判斷力。並且這些人的成長過程大多數收到了日本動漫的影響,不會對日本車有很大的牴觸情緒。
此外,80&90後,現在承受了高房價,還要面對孩子教育資源稀缺。這個時候又遇到了經濟大環境下行。他們在購車的時候,比我們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考慮經濟性和實用性。
5. 環保政策法規催生的各種技術蓬勃發展。
環保政策法規,尤其是“雙積分”政策和新能源車補貼政策,促使市場上主要出現了三種不同的技術路線。日系的HEV,由於並非政策驅動,沒有辦法獲得政府補貼。所以不在分析範圍,我們會在後面做分析。
(1)PHEV:為了滿足政府的油耗和新能源車積分。缺點是需要固定充電樁,且純電行駛里程有限。改變了消費者現有的用車習慣。
(2)EV:驅動能源完全依靠電力,需要更大容量電池包,成本很高昂。同時,和PHEV類似,需要固定充電樁,而且目前還有里程焦慮和安全性問題。
(3)三缸:這是一種完全為了油耗達標而推出的畸形發動機技術。之所以稱之為“畸形”是因為其完全違背了動力學原理,導致了執行時的大幅抖動。儘管少了一缸,節省了部分佈置空間,也少了部分零件,節約了成本。但是為了克服振動所追加的成本,遠遠大於節約的成本。最終總成本甚至超過了四缸機。而且,振動並沒有完全克服,導致市面上諸多推出三缸發動機的企業折戟沉沙。
第二部分,本田為什麼會逆市而行?
1. 消費者購車更理性。消費者購車呈現出如下特徵:
(1)非剛性需求,更願意貨比三家。
經過這麼多年的建設,中國很多城市的公共交通已經非常發達,基本能夠滿足日常出行的需要。所以,對於大多數人來講,私家車越來越變得不是那麼“必需”。
其次,中國汽車市場經過這麼多年的培育,市場機制越來越成熟,消費者也越來越成熟,對於汽車的認識漸漸趨於理性。儘管宣揚民族情緒的聲音還是存在,但是消費者的自我判斷能力也在加強。畢竟,買一輛日本車不代表不愛國,不買也不代表有多愛國。何況,車還是在中國生產的。
再者,在當前經濟不景氣的大前提下,購買一輛汽車的決策也會比以往慎重許多,往往會貨比三家,只買對的。
(2)追求經濟實用。考慮使用成本和折舊。
社會的中堅消費力量是普通的中產,主要是普通的80&90後。他們大多都是普通的企業職工,而不是土豪。貨比三家的時候,這些人更追求經濟實用性。原因是80&90後現在正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身上揹著房子老子,身邊還要養著孩子,天天有人跟你要票子,這時候你還想買個車子。自然而然的,你會考慮保養費、油耗、可靠性、折舊等等諸多因素。
湊巧的是,本田的車在這些方面表現都不錯,我們會在後面做詳細的分析。
(3)對安全性的認識更全面。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的,日系車被詬病的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安全問題。比如,網上有人一直宣揚的車皮薄、車漆薄,一碰就凹陷、一劃就破皮等等。在這裡,我們不去評價諸如此類事件的真實性,也不去評價日系車安全性到底如何。儘管日系車企在過去的一些年用了各種辦法來消除這些負面影響,但是好像都沒什麼用。
故事就是如此戲劇性,無心插柳柳成蔭。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資訊的傳播越來越快,我們不得不說,普通的消費者也對汽車的安全性開始有了更全面的認知。更多的人都知道了在北美市場日系車的優秀表現,開始去思考背後的原因。
我自己的判斷是,車的安全性更多的取決你的駕駛習慣。近年來交通安全事故的數量和傷亡人數都是呈下滑趨勢的。說明大家現在開車更小心,更遵守交通規則。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再有人宣揚日系不安全,普通消費者有了自己的判斷。
2. 存量市場,置換購車比例增加,口碑效應明顯。
中國車市是不是進入了存量市場,目前還存在各種各樣的說法。可以肯定的是,由於經濟大環境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中國車市進入了調整期。在這種情況下,正如我們一直強調的,汽車是非剛需消費品,在收入不確定性增加,生活成本增加的情況下,首次購車的人群就會減少。那麼這時候的購車驅動力,就主要來源於升級需求。
這個升級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個是車型的升級。我們看到豪華車銷量的增長十分亮眼,就是這個原因。一個是消費理念的改變。不再追求豪華,也不追求嘗試新技術或者豪華配置。歸根到底,車的根本屬性是移動工具,所有的其他屬性都是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
日系車,尤其是“雙田”,可靠性實用性的口碑是非常突出的。這使得本田能夠在市場上異軍突起。
3. 環保排放法規日趨嚴格,日系企業出現了錯位競爭優勢。
2020年,百公里油耗5L這個條件,讓很多汽車企業頭疼不已,採取了很多極端措施。是的,我依舊認為三缸機就是垃圾。但是很遺憾,包括本田都推出了三缸的1.0T,結果很明顯,CIVIC1.0T每個月的銷量慘不忍睹。直到Crider推出1.0T之後,三缸的顏面才略有挽回。我們會在後面仔細分析下Crider的三缸,不得不說,本田還是很會抓中國消費者心理的。
可問題在於,本田還推出了四缸的1.5T,對手又給了下助攻。因為合資企業裡面1.5T的發動機,要不在效能上完全無法和本田的比,要不就是拙劣的三缸。在2.0L以下的增壓發動機中,基本沒有比1.5T更大的,1.6T車型少的可憐,而且車型價格極高,也就對本田完全形不成威脅。
不得不說,本田運氣來了,誰都擋不住。
4. 馬太效應,強者恆強。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現在有個比較普遍的說法,要買車的話,就買銷量最好那個。這個背後大概隱藏了這麼幾個邏輯。
(1)賣的好,起碼證明這車還不錯。外觀,動力,空間,品質等。
(2)賣的好,起碼市場上保有量大,不會面臨無處可修的局面。
(3)賣得好,起碼證明市場認可度高,二手車市場也好轉手。
我們再深挖一下,消費者現在基於什麼樣的心態,會重視這些因素。我想,除了前面分析的更重視經濟性實用性,保值率等方面以外。還有一個因素,消費者現在很看重時間成本。我很想知道現在有多少人願意花一天的時間或者驅車超過50公里之外去做保養?或者說,願意等一年去賣自己的二手車?不知什麼時候起,大家變得越來越沒有“耐心”,網際網路帶來的快節奏,已經開始影響到我們很多時候的消費心理和消費習慣了。
本田這些年來的優異表現,導致其市場存量不斷擴大。刨除一次性的購車成本之外,由於代理店和維修店的增多,後續的用車成本,也在持續走低。同樣的,由於認可度的提高,優良口碑的形成,也會反過來促進新車的銷售。這樣,完美的形成了一個良性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