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之善
-
2 # 來取笑
《道德經》和《易經·伏羲八卦次序圖》都以陰陽為基礎(就是以2為底數),老子《道德經》使用指數,《伏羲八卦次序圖》是其得數。
《道德經》與《伏羲八卦次序圖》的宇宙生成數對比:
一、“道”與“太極”
2^0 = 1,指數0,得數1。指數0為“無極”、為《道德經》的“道”,得數1為《易經》的“太極”。
宋·周敦頤《太極圖說》首句曰“無極而太極”。“無極”即“道”,“道”即“易”,“易”有“太極”。故曰“無極而太極”。
“道”與“易”是對應的。《莊子》“易以道陰陽”,《易經》“一陰一陽謂之道”。
太極即太一,郭店楚簡《太一生水》是聖人概括世界生成順序的經典。《易經》是定量化的象數體系,《太一生水》則是定性的簡要描述。(注2:見李守力著《周易金鑰》第5-20節郭店楚簡《太一生水》與《周易》的關係。)
二、“一”與“兩儀”
2^1 = 2,指數1,得數2。指數1即《道德經》的“一”,得數2即《易傳》的“兩儀”。
老子所說的“一”是指“伏羲一畫開天”,太極生兩儀也。兩儀是陰陽。這也是二進位制的基本單元0和1。
三、“二”與“四象”
2^2 = 4,指數2,得數4。指數2為《道德經》的“二”,得數4為《易傳》的“四象”。
老子所說的“二”即四象。四象是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即二進位制的00、11、01、10四種組合。r>
四、“三”與“八卦”
2^3 = 8,指數3,得數8。指數3為《道德經》的“三”,得數8為《易經》的“八卦”。
老子所說的“三”即八卦: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即二進位制的111、000、001、110、010、101、100、011八種組合。
五、“負陰抱陽”是啥意思
《道德經》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衝氣,帛書《老子》作“中氣”。陰陽中(天地中),即三才。八經卦的三爻,上爻為天,中爻為人(《易》貴中,與“人為萬物之靈”同義),下爻為地。“三生萬物”即八卦類萬物。
“負陰而抱陽”是先天八卦的雛形。《列子·天瑞篇》:“沖和氣者為人。”《說文》:“負,恃也。從人守貝,有所恃也。”“負”代表被動,大地所承載也,“負”又作“背”(北),背倚仗於物,為陰質。“抱”代表主動,抱為動,主陽氣。此與先天八卦“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相同。“天”字古文是人字上有個圓形的頭,乾為天為圓;“立”字古文是人立於大地之形。“天”與“顛”古音同,“立”與“地”音近。“天”、“人”、“立”三字古文皆含“人”字。“負陰而抱陽”,一是指立地而承陽,乾上而坤下也;一是指背陰而抱陽,乾南而坤北也。皆屬先天八卦。
總結
《道德經》“道生一”與《易經·伏羲八卦次序圖》“太極生兩儀”這兩段文字的關係,歷來沒有確解。中國古代哲學、數學、科學的共同源頭是陰陽思想。老子講陰陽,《易經》也講陰陽。陰陽是儒道兩家共同的數學哲學基礎。以底數為2(陰陽),指數為《道德經》數,得數為《易傳》數,如此便實現了兩者的統一。
千古難題,一旦破譯,結果是如此的簡單!
《道德經》與《易經》歷來被視為兩家學說,這也是儒道之爭的理論基礎。儒道融合的數學哲學基礎找到了,兩家就可以歸一了。這是發現《道德經》與《易經》宇宙生成數內在關係的重大意義。
回覆列表
《易經》的陰陽極變之義理,即“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的陰陽極變之義理,是《老子》的哲理學說的思想基因。
而且人類哲學之林中,唯一的只有《老子》的核心哲理思想及學說,能回答人類哲學“第一哲學命題”。也就是說,《老子》或《道德經》中“道”與“德”的核心哲理學說就是在解釋回答“第一哲學命題”。
回答“第一哲學命題”,就是要回答“誰”是宇宙萬物的“第一推動者”?“第一推動者的行為原則”是什麼?而且“第一哲學命題”是統攝一切學術的基本問題及其規定性。
古哲人老子的“道生—道德—道相—道勢”宇宙論框架的理論學說,代表著中國最高的形而上學,也代表著中國哲學的誕生。
古哲人老子建構“道”的學說,就是在探尋、解釋宇宙世界的本原問題。而且,迄今為止,只有老子在公元前6世紀就已經提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萬物皆從道中產生,最後又復歸於“道”。
並且,老子解釋了是“無限無體的陰陽者之本之一”創造了“有限有體的“陰陽者之體之多”的宇宙世界,解釋了宇宙世界的“第一推動者”的陰陽行為原則之德之勢,以及解釋了宇宙萬物都遵循服從於“自然的目的”之德之行。即“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的“道”在生化萬物的活動中始終遵從自然價值取向的“陰陽行為原則”之德之行,亦即“道法自然”。
因此說,古哲人老子建構“道”的學說,代表著中國古哲人主體從“有神”的思維向“無神”的哲學思維躍遷的重要標誌。
那麼,依據古哲人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的哲理思想。
在當下哲學範疇,我可以採用最為普遍性的一句哲理的話,給出道的定義與德的定義:
道的定義:“萬物之本之一”生化“萬物之體之多”的生命機制中,“有”與“無”共同存在,“無”依存在“有”之中,並且“無以勢之行”之形式,依存在“有”的目的之中,稱之為道。
或者說:宇宙生化之道,是道中的“有”與“無”共同存在,“無”依存在“有”之中,並且“無以勢之行”之形式,依存在“有”的目的之中,稱之為道。(即,道可道)
德的定義:道之性中“有與無”共同存在,並且是由“有”中的陰陽雙方產生“無”,則“無以勢之行”之形式,推動“有”中的陰陽雙方之“和”之目的,稱之為道之德。
據德的定義,德就是道之性中的“陰陽行為原則”;“陰陽行為原則”之德,也就是道之性中的能動性和規定性。
特別指出:
1、老子稱謂的德,是針對包括人在內的宇宙萬物而言的。即,德就是宇宙萬物“第一推動者”內在的陰陽行為原則。宇宙萬物“第一推動者”內在的“陰陽行為原則”的規定性和能動性,推動“第一推動者”生化宇宙萬物。進而生化的宇宙萬物的生命機制都遵循服從於陰陽行為原則的規定性和能動性。
2、解釋老子的道與德的本義,我們不要“形而下”好在甲骨文中尋求“道”和“德”的“字形、字義”中主觀解釋道和德。即,當下有些學者好採用甲骨文的“道”和“德”在“字形、字義”中主觀分別的進行解釋“道”和“德”,其解釋的含義不是古哲人老子的道與德的本義(道之性中存在德,或者說“性”是“德”的本體,“德”依存在“性”之中而共同存在)。
道與德的定義中:“有”在“道之本之一”中,反映的是無限無體的陰陽雙方之“精”的抽象;“無”在“道之本之一”中,反映的是無限無體的陰陽雙方之間的“氣”之“神”的抽象;“有”是“無”的本原,“無”依存在“有”之中而共同的存在。“有”在“道之體之多”中,反映的是宇宙物質世界的抽象;“無”在“道之體之多”中,反映的是宇宙精神世界的抽象;即,“有”是“無”的本體,“無”依存在“有”之中而共同的存在;或物質世界是精神世界的本體,精神世界依存在物質世界之中而共同的存在。
注:中國古哲人稱謂的精神是針對宇宙萬物而言的(不能等同於西方哲學中狹義的Spirit / Geist,Der absolute Geist Hegel/ The absolute spirit of Hegel )。那麼,針對人的生命機制而言,精神包括人體生理的精神、意識和思辨的精神以及人外在的行為精神之合。
摘自《老子的智慧之學》南京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