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熊貓寶寶“盼統”,我覺得,要讓我們熊貓家族遷徒,得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我們熊貓家族成員數量大大增加;二是我們生活的環境出現重大變化。
我們的老祖宗始熊貓,早在800萬年前就出現了,在雲南的祿豐和元謀兩地,已經發現了始熊貓化石。我們可以說是中新世動物的“活化石”。
我們本來是熊家族的成員,早先也是以肉食為主,後來慢慢適應亞熱帶竹林生活,逐漸改變食譜,以竹子為食。
因為我們的臉型長得像圓嘟嘟的貓,因此早期的科學家們稱我們為“貓熊”。1939年在四川北碚博物館展出我們時,工作人員按照國際慣例,將我們的名字從左向右橫寫為“貓熊”,但那時的人們習慣從右往左、從上往下念,於是他們把我們唸作“熊貓”。
長此以往,於是,我們就由“貓熊”變成了“熊貓”。不過,我覺得這一更名很好,我們由令人害怕的“熊”,變成了可愛的“貓”。
人們在今天的華北、西北、華東、西南、華南等地,以及在越南北部和緬甸南部都發現了熊貓祖先的化石。
據研究,始熊貓出現大約500萬年以後,它的重要一支在現在的中國一帶活動並達到極盛時期。後來,地球上的其他熊貓族群都相繼滅絕,只留下了中國這一支,也就是我們這個族群。
華人很早就認識我們了,古人所稱的貔、白羆(pi)、貔貅、貉、貘,等等,就是指的我們熊貓家族。
1869年,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德在四川雅安寶興縣科考時,發現了我們族群,並將我們的標本運回法國展出,我們這一全新的種族在西方世引起轟動,從此開啟了我們長達數十年的悲慘命運。
在此期間,各國紛紛派人深入四川等地,捕獵、捕捉我們的祖先。據不完全統計,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美華人先後從中國弄走9只大熊貓,英華人運走6只。甚至在二戰結束後,英華人還透過“外交”途徑,堂而皇之地組織了一支200多人的隊伍,進山到捕獲到一隻大熊貓運回英國。
同時,由於我們的食譜單一,喜食竹子。但竹子有一個特性,大約60年以上會開花。“開花”對別的植物而言是一種美麗,但對竹子而言是死亡。竹子一旦開花,會成片死亡,而這給我們會帶來滅頂之災。
比如,1975年岷山地區的箭竹開花,大熊貓死亡達138只以上;80年代邛崍山地區冷箭竹大面積開花,大熊貓死亡達141只以上。
由於這些因素,我們的數量一度急劇減少,物種達到瀕危程度。
2021年7月7日,中國宣佈,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達到1864只,受威脅程度等級由瀕危降為易危。這表明,幾十年來,政府對大熊貓的保護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對我們的保護可謂不遺餘力,尤其是1992年國家組織實施了為期10年的《中國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工程》,完善已建的13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新建14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建設17條大熊貓保護走廊帶;在32個縣建立大熊貓棲息地保護管理站;加強大熊貓圈養繁殖和生態研究為重點的科學研究,等等。
這讓我們得以在四川、陝西、甘肅等地繁衍生息,進行種族恢復,種群數量逐漸增加。
動物的遷徙,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繁殖。比如魚類要洄游,每年到固定場所產卵。但我們不需要,產仔沒有那麼多講究。
二是季節。比如大雁,每年冬天飛到溫暖的南方過冬,每到天暖再飛回涼爽的北方。
我們大熊貓皮厚肉糙,耐得住寒冷,並且我們的駐地也並不是酷熱難耐。
三是食物。比如非洲的角馬,要跟著雨水跑,因為雨下到哪草就長到哪。
這一點我們更加不用擔心,因為我們生長的這片區域,有200多種竹子,其中我們常吃的有32種之多。張嘴就有的竹子,讓我們怎忍“搬家”。
第四,是當種族數量大量增加,而當地已不能滿足生存的需要時,動物會遷徙。
但目前,野外的我們不到兩千只,並且人類為我們建設了那麼多保護區,為我們的生活創造了那麼好的條件,我們幹嘛要遷徙?
所以說,別看我們憨態可掬,但我們也有一顆中國心,我的名字——“盼統”,就說明了一切,我們也期昐統一!
大家好,我是熊貓寶寶“盼統”,我覺得,要讓我們熊貓家族遷徒,得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我們熊貓家族成員數量大大增加;二是我們生活的環境出現重大變化。
我們的名字——熊貓,來自一個美麗的誤會我們的老祖宗始熊貓,早在800萬年前就出現了,在雲南的祿豐和元謀兩地,已經發現了始熊貓化石。我們可以說是中新世動物的“活化石”。
我們本來是熊家族的成員,早先也是以肉食為主,後來慢慢適應亞熱帶竹林生活,逐漸改變食譜,以竹子為食。
因為我們的臉型長得像圓嘟嘟的貓,因此早期的科學家們稱我們為“貓熊”。1939年在四川北碚博物館展出我們時,工作人員按照國際慣例,將我們的名字從左向右橫寫為“貓熊”,但那時的人們習慣從右往左、從上往下念,於是他們把我們唸作“熊貓”。
長此以往,於是,我們就由“貓熊”變成了“熊貓”。不過,我覺得這一更名很好,我們由令人害怕的“熊”,變成了可愛的“貓”。
我們也曾遍佈華夏大地及東南亞人們在今天的華北、西北、華東、西南、華南等地,以及在越南北部和緬甸南部都發現了熊貓祖先的化石。
據研究,始熊貓出現大約500萬年以後,它的重要一支在現在的中國一帶活動並達到極盛時期。後來,地球上的其他熊貓族群都相繼滅絕,只留下了中國這一支,也就是我們這個族群。
華人很早就認識我們了,古人所稱的貔、白羆(pi)、貔貅、貉、貘,等等,就是指的我們熊貓家族。
早年間我們祖輩的悲慘命運1869年,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德在四川雅安寶興縣科考時,發現了我們族群,並將我們的標本運回法國展出,我們這一全新的種族在西方世引起轟動,從此開啟了我們長達數十年的悲慘命運。
在此期間,各國紛紛派人深入四川等地,捕獵、捕捉我們的祖先。據不完全統計,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美華人先後從中國弄走9只大熊貓,英華人運走6只。甚至在二戰結束後,英華人還透過“外交”途徑,堂而皇之地組織了一支200多人的隊伍,進山到捕獲到一隻大熊貓運回英國。
同時,由於我們的食譜單一,喜食竹子。但竹子有一個特性,大約60年以上會開花。“開花”對別的植物而言是一種美麗,但對竹子而言是死亡。竹子一旦開花,會成片死亡,而這給我們會帶來滅頂之災。
比如,1975年岷山地區的箭竹開花,大熊貓死亡達138只以上;80年代邛崍山地區冷箭竹大面積開花,大熊貓死亡達141只以上。
由於這些因素,我們的數量一度急劇減少,物種達到瀕危程度。
如今的幸福生活2021年7月7日,中國宣佈,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達到1864只,受威脅程度等級由瀕危降為易危。這表明,幾十年來,政府對大熊貓的保護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對我們的保護可謂不遺餘力,尤其是1992年國家組織實施了為期10年的《中國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工程》,完善已建的13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新建14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建設17條大熊貓保護走廊帶;在32個縣建立大熊貓棲息地保護管理站;加強大熊貓圈養繁殖和生態研究為重點的科學研究,等等。
這讓我們得以在四川、陝西、甘肅等地繁衍生息,進行種族恢復,種群數量逐漸增加。
遷徙?不在我們的考慮範圍內動物的遷徙,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繁殖。比如魚類要洄游,每年到固定場所產卵。但我們不需要,產仔沒有那麼多講究。
二是季節。比如大雁,每年冬天飛到溫暖的南方過冬,每到天暖再飛回涼爽的北方。
我們大熊貓皮厚肉糙,耐得住寒冷,並且我們的駐地也並不是酷熱難耐。
三是食物。比如非洲的角馬,要跟著雨水跑,因為雨下到哪草就長到哪。
這一點我們更加不用擔心,因為我們生長的這片區域,有200多種竹子,其中我們常吃的有32種之多。張嘴就有的竹子,讓我們怎忍“搬家”。
第四,是當種族數量大量增加,而當地已不能滿足生存的需要時,動物會遷徙。
但目前,野外的我們不到兩千只,並且人類為我們建設了那麼多保護區,為我們的生活創造了那麼好的條件,我們幹嘛要遷徙?
所以說,別看我們憨態可掬,但我們也有一顆中國心,我的名字——“盼統”,就說明了一切,我們也期昐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