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胸懷寬廣
-
2 # 憶夢月華
大部分學生看到這道題就會按一般的思路想:鋸一段木頭需要5分鐘,那鋸九段就是9個5分鐘。於是毫不猶豫地就寫出算式:5×9=45(分鐘)。學生們往往忽略掉了最後一次,也就是第八次的最後一鋸下去,把剩下的木頭鋸成了兩段,這時加上前面7次鋸的7段,正好是九段,實際上只鋸了8次。正確的算式應是5×(9-1)=40(分鐘)或9-1=8(次) 5×8=40(分鐘)
這種數學思維題可以說出得非常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類似的題還有:小明把一根木頭鋸成2段要2分鐘。他把另一根木頭鋸成3段要幾分鐘?老爺爺上一層樓要用2分鐘,照這樣計算,他從一樓走到5樓要用幾分鐘?
總之,學生平時應多見見這類思維題,不僅可以活躍學生們的大腦,開發智力,還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道題出得不錯,有點智力題的意思。學生不能機械地運用公式計算數字,得先動腦筋思考,分析判斷。
過去的數學題就比較注重實用,《九章算術》裡有不少題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四五十年前的小學數學裡也有大量的“應用題”,能夠結合生活實際。
單純的計算比較簡單,9段木頭,每段用時5分鐘,5×9=45,能背下乘法口訣的學生都能算出來。這種單純的計算,只能培養頭腦簡單的、如同計算器一般的學生,在工作和生活中卻不可用。
有生活實際的學生才會知道,九段木頭不需用鋸九次,有八次就行了。所以,不需要九個五分鐘,前面的算式錯了,結論也就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