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積木育兒

    老人介入到家庭生活中來,很多家庭的小矛盾、小衝突就在不斷堆積,甚至上演了與老人之間針鋒相對的口舌之戰。

    表面看,是育兒觀念不一致造成的,譬如說老人的護理方式實在落後。若真的只是這種單純的教養觀念差異,其實好溝通。而且,這些差異只要處理得當,對孩子的成長反倒有好處。因為這就是一種“不同聲音”。孩子可以在不同聲音中多一些選擇。

    可是為何很多時候,我們的爭論卻極易演變為爭吵?因為隔代教養的衝突,很多時候並不止於簡單的日常教養觀念的不一致,更多是一場權力的爭奪。

    我們去看隔代教養問題較少的家庭,一般年輕父母都承擔著孩子教養的主要責任,並且是第一責任人,擁有第一發言權。

    如此,即使和老人之間的觀念常有不一致,也不至於被嚴重困擾。偶有不一致時,年輕父母就能堅定、溫和地表明自己的觀點、態度。採用常人可接受的溝通方式,就能消除衝突。

    但如果公婆有很強的控制慾望,想要這個家由他們說了算時,就會把身邊人都捲入這場權力鬥爭。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我們可以發現,控制慾強的人,通常幼時都不輕鬆。為了掌握住不可知的外部世界,他們讓自己變得強硬,並且習慣了這種強硬,以便從掌控中獲得安全感。於是,他們很容易給外人一種印象:我在任何時候都是對的,一定要按照我的想法來。

    生命早期經歷的困難越多,成年後越容易固執於自己的觀念。說到底,他們也很可憐,只是缺少意識,於是自己未曾解決的問題,又製造出了新的問題來。

    解決的唯一辦法就是:退後,為了可以一起前進

    相互尊重、相互接納,然後才去有效方式去溝通。如在日常生活中,多詢問老人的需求;在育兒中,也會適當徵求公婆建議。面對家庭矛盾,就像對待我們的孩子一樣,那麼隔代教養的問題就會變得好解決一些。

    TIPS:隔代教養的6點原則

    1、確立穩定的第一負責人

    第一責任人就是對孩子所有的發展問題承擔責任的人。這個責任人必須穩定。不要前一年姥姥,第二年換奶奶,第三年輪到孩子媽。穩定的環境,穩定的責任人,會讓孩子有安全感,從而逐步建立自尊、自信,敢於與人交往。第一責任人既要穩定,又要開放。責任人並不是說一個人說了算,其他人都不準管,而是要樂意去吸收,接納別人給提供的好的建議和想法。

    2、父母積極捲入

    在教育過程中,父母是絕對不能缺席的。不管多忙,都要抽時間與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對孩子的教育權、撫養權完全交給長輩,這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做法。總之,兩代人共同努力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孩子才能健康快樂成長。所以,我更傾向於由父母做孩子的第一責任人!

    3、與老人協商給孩子立定規則

    老人的優勢是有更多的時間跟孩子在一起,如果必須由老人當第一責任人,那麼需要與老人協商,為孩子訂立規則。因為老人雖然可能開放性也不足,但是經驗很足,好的經驗,也需要我們吸納。但如果有些確實跟現實脫節的觀念,就需要跟老人一起商議探討。也就是說,父母需要細細分析,老人有什麼樣的好處,可以發揮什麼優勢。我們是不是可以作為補充。即使由老人做教育主體,父母也不能完全袖手旁觀。要學會在合適的時候接棒過來。

    4、借力說服

    父母可以調動外部資源,比如帶老人家參加一些父母課堂、講座等,請權威專家和老師幫助我們說服老人們。另一種力量就是孩子的爸爸。婆媳關係有衝突時,爸爸是否發揮作用很關鍵。由丈夫向自己父母轉達時,老人們更容易接受,所以媽媽應跟老公先溝通,再讓老公跟他的父母做溝通。儘量將教養方式與長輩協商,做到統一認識、明確目標、步調一致。

    5、避免婆婆和丈母孃共同帶孩子

    通常情況下,雙方父母同時帶孩子是最很容易出現矛盾的。有一個好辦法就是讓她們分工,比如奶奶負責做飯和收拾家務,姥姥負責帶孩子。不過最好儘量避免這種局面出現。最好單獨是媽媽的父母或者是爸爸的父母。

    6、一切為了成長

    一切為了成長,不是一切為了孩子。成長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如果是隔代教養的家庭,那爺爺奶奶也要共同成長,只有如此,家庭結構才能良性運轉。我們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焦慮,可能只是因為我們不夠了解,不知道正確方法。所以,讀懂孩子,知道孩子在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現象不是病理現象,只是正常發展,那麼,我們就能夠享受跟孩子一起成長的時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到中年,你的牙齒還好嗎?分享一下看牙的經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