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坐古談今

    皇塘?是江蘇丹陽市下屬的皇塘鎮嗎?如果是,解釋一下什麼叫“塘”也就是小坑,常用固定詞是池塘。哪個皇帝會選擇這麼不吉利的詞?龍能蝸居在池塘嗎?南京靠在長江邊兒、北京有雖不是海和海還有大河。如此等等,在意義上都是在大地方,龍能夠隨便折騰。說句我不信的封建迷信的說法,你這個地方得有龍脈,得有山有水有龍氣。從現實考慮就是一個“大”——地方夠大,夠皇族、官員住、玩兒。

    說正經的吧。定都是大事兒,要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積澱等多方面去考慮。朱元璋建都前就有開封、西安、南京、鳳陽等多種考慮,所有大臣幾乎都反對鳳陽建都,為啥?經濟發展不行,無法供養皇族、官員、軍隊、內宮人員;軍事上,沒有好的城防建設、基礎建設薄弱。朱元璋一意孤行非要在鳳陽建都。因此,建都要有基本的基礎設施。

    結果如何?從江南、山西遷有錢人來調動當地經濟發展。建皇陵、大興土木,調集全國的工匠,結果如何?工匠們沒工錢賞錢,工作又累結果放入各種鎮物,鬧得朱元璋不敢住。當然,這也可能是反對在此建都的人矇騙朱元璋。因此,建都要聽取多數人意見。

    南京故宮?我沒去過,網路圖片

    定都不是皇帝一個人能定的,他必須要綜合歷史、現實、文化等多種因素。例如,西安、洛陽、北京這三個地方,元朝之前,中國各個朝代的首都大多在西安、洛陽,只有北宋放在了開封但離洛陽不太遠200公里吧。至於南京多是割據政權,其原因就在於經濟過於繁榮。

    古代都城所在地既不能太窮,太窮了皇帝和大臣們去喝西北嗎?經濟過於繁榮,又會使得君臣貪戀榮華富貴,失去發展的動力。因此,歷朝歷代都是選擇一些有較雄厚的經濟基礎但並非特別好的地方。像南京,“江南粉娃”歷史馳名、秦淮兩岸燈紅酒綠,陰氣過重,不利於定都。

    鳳陽皇城遺址

    綜上所述,從上面我說的這些可以看出,皇塘這個地方文化積澱不夠,知名度不夠。但因為它和南京並不遠,朱元璋定都南京,皇塘這個地方其實也在“南京都市經濟圈”之內,也獲得了不少好處的。

  • 2 # 老虎他爹

    有民間傳說,稱皇塘此地有100個大土墩,有帝王之相,朱元璋曾來此考察,想定都於此,但數來數去只有99個大土墩,感到很遺憾,認為總是缺了一角,有牧童經過,諷刺道:你為何沒數你腳下的這個呢?朱元璋恍然大悟,但甚羞愧,所以也就放棄了定都的想法。

    這個是民間傳說,並無根據,從地理上說,皇塘既無險可守,又非中原之地,不符合建都的條件。

    此外,這種傳說非常多。南方多丘陵,有百山出寶的傳說,我的老家湖北浠水也號稱是有99座山,只差一座就能出寶了,同樣的傳說在四川、江西都有,可見是彼此穿鑿附會的產物,之所以牽扯到朱元璋身上,因朱元璋到死也沒最終確定都城,他究竟要在哪裡建都,是一個懸案。

    朱元璋攻佔南京後,曾說:“金陵險固,古所謂長江天塹,真形勝地也。”但謀臣勸他在此定都,他卻不同意。

    一方面,歷史上定都南京的王朝都比較短命,另一方面,他認為天子應居中原,不能偏暗。所以徐達打下汴梁(今開封)後,朱元璋立刻將那裡封為北京,並親自去那裡考察。雖然朱元璋是在南京稱帝的,但他刻意不修宮室,以示不打算久居。

    徐達取得汴梁後不久,又迅速攻佔元大都,元朝名將王寶寶轉戰山西,對汴梁構成直接威脅,所以朱元璋並沒有馬上搬到汴梁去,他認為汴梁雖然居天下正中,各地來往方便,但處於四戰之地,無險可守,因此決定改都臨濠(朱元璋將其名字改成鳳陽)。

    朱元璋是濠州人,他手下的功臣徐達、湯和、吳良、吳禎、胡海等也都是濠州,他們當然希望離家族比較近,且濠州多山,易守難攻,所以鼓動朱元璋將這裡設為中都,於是便有了一都兩京制(中都鳳陽,南京和北京)。

    到濠州後,朱元璋發現自己完全被肥西勳舊所包圍,且濠州貧困,需從外地大量移民、駐軍,本地耕地不夠,根本無法養活,此外營建宮室成本太高。所以6年後,朱元璋宣佈廢中都。

    朱元璋晚年,曾派太子朱標去西安,準備以次為都,沒想到朱標很快去世,朱元璋非常傷感,說:“朕經營天下數十年,事事按古有緒。惟宮城前仰後窪,形勢不稱。本欲遷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新定,不欲勞民。且廢興有數,只得聽天。惟願鑑朕此心,福其子孫。”

    朱元璋雖然後來一直住在南京,但始終沒把南京當首都,有天險可守、經濟富裕的南京尚且如此,皇塘就更沒戲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恐婚,結婚的年齡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