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直面自己

    楊修一定是最快領盒飯的人

    楊修、司馬懿都是曹操的謀士,楊修輔佐曹植,司馬懿輔佐曹丕。在職場三國中,曹操無疑是大boss,唯才是用。而楊修司馬懿則是競爭對手,各為其主。從歷史結局上看,楊修被曹操殺之,司馬懿輔佐四代君王,其孫取而代之,自立為王。實則,司馬懿為人生贏家。

    楊修:凡有聰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殺其身也。

    楊修,字德祖,東漢末期文學家,太尉楊彪之子,以學識淵博而著稱。《軍師聯盟》中月旦評上楊修文采超人,具有雄辯之才,曹操一眼就相中這人才。再加上為了救父親,不惜誣陷司馬懿的父親,手段惡劣,曹操覺得楊修與自己陰險狠毒的性格很像,後就招入府中為曹操主簿。楊修也願意為曹操效力,肝腦塗地,在所不惜。曹操偏愛子建(曹植),一心想讓子建為世子,就讓楊修輔佐子建。

    楊修被殺的導火索(直接原因)是:楊修一語道破“雞肋”天機,並將口令到處對士兵破解。“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說明曹操把蜀國比作雞肋,他內心已經萌生退意啊!”

    曹操這邊喝完雞湯,聽到外面計程車兵都在吵吵嚷嚷:“快收拾,總算要撤退!”曹操衝出來追查,又是楊修自作聰明,他擅自做主可開始收拾,準備撤兵,大王能不憤怒嗎?這等於楊修把曹操進退兩難,虛偽恐慌的一面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讓曹操顏面掃地!難怪曹操大怒,堅決不能再忍了。謊報軍情,擾亂軍心,押入大牢,必殺!

    “雞肋”一詞,楊修和司馬懿都能理解為曹操已無進攻之意。但司馬懿並沒有說穿,故作鎮定,等著大王發令。

    這只是導火索,其實楊修被殺的根本原因是:

    一過於顯露才智,愛搶大王風頭,恃才放曠,才智過人,為了達到某種利益不惜採用卑鄙的手段,心狠毒辣,敢說敢做。他總能夠很快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嫉妒他的才能,但曹操當時一心想讓子建立為世子,子建又離不開楊修的輔佐。例如曹操出題“門”內添“活”,楊修很快解謎底:乃“闊”字耳,丞相嫌門太小。“一盒酥”,即一人一口酥也,以及“夢中殺人”的解析,這些事曹操雖一笑置之,內心卻極其反感。不把大王放在眼裡,賣弄小聰明,更是讓人生厭。曹操可能故意亂人耳目,可每次都被楊修揭穿,如果身邊有這樣一個隨時能看透自己心意的人跟著,就好像整天沒穿衣服給人看一樣,實在彆扭不舒服。

    羅貫中評之: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筆下龍蛇走,胸中綿帛成。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

    司馬懿:“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司馬懿出生於179年,享年73歲,被孫子追封為宣帝。可見孫子念及爺爺的舉世之功,若沒有爺爺的辛苦隱忍,怎麼會有他們司馬家今後所擁有的一切輝煌呢?可能也跟大多數的貴族地主家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消亡。

    司馬的父親官銜京兆尹,祖父和曾祖父都是為官之人。司馬懿和他的兄弟八人素有司馬八達的稱號,司馬懿是兄弟中最出色、最有才華的一個人。

    司馬懿29歲才談及婚配,他的原配張春華小他十歲,是一個非常智勇的女人。司馬懿生育9個兒子,個個能文能武,更能在司馬懿死後把他的一切發揮的淋漓盡致。司馬懿至死都不知道自己會留下千古罵名,更不知道自己會被追封為宣帝。這些都歸攻於他平日孜孜不倦地教導他的兒子們,並告訴他們要有遠見、要有大志、要隨機應變。

    司馬懿為人小心謹慎,並且注重名節、注重以德服人,這些性格都決定他不可能造反。曹丕死後,朝政大權都落到他的手裡,這跟他以德服眾是分不開的。滿朝文武百官都讓他主持大局,就連他兒子後來徵吳的時候,首將念及司馬懿的德行才放過他的兒子。

    司馬懿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這些都可以從他留下的名言中看出。他沒有錯,只怪曹魏氣數已盡。

    都說司馬懿竊國,但是在他還在世的時候並沒有作出任何出軌的行為,而是一生勤勤懇懇地當了四代的輔政之臣。司馬懿志向遠大,思維不拘於小節,講究靈活多變、因地制宜。估計他知道自己死後兒子會造反。

    司馬懿圖片被後人描繪成狡猾、奸佞,他一直是以奸臣的形象出現。哪怕是在如今這個現代社會,大多數企業家都喜歡衷心不二的員工,沒有人會喜歡這個默不作聲卻舉兵謀反的司馬後人。其實司馬懿沒有錯,錯只錯在他輕而易舉地拿了別人辛苦打下來的天下。

    司馬懿是聰明且有大智慧的人,他的戰術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從他與諸葛亮的兩次對戰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泰然自若和臨危不變。他不在乎別人說他無能而不敢出戰,他要用最小的損失換來最大的利益。這就是他為人處事的原則,他用最小的付出拿下了曹操浴血疆場換來的江山。

    羅貫中評之:開言崇聖典,用武若通神。三國英雄士,四朝經濟臣。屯兵驅虎豹,養子得麒麟。諸葛常談羨,能迴天地春!

    曹操:“唯才是舉,雄才偉略,一代梟雄。”

    曹操,155年7月18日生,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

      公元184年曹操於漢末黃巾起義時顯露頭角,後被封為西園八校尉之一,參與了天下諸侯討伐董卓的戰爭。董卓死後,獨自發展自身勢力,縱橫亂世,南征北戰,先後戰勝了關中李傕、徐州呂布、淮南袁術,並接受了張繡的投降。

    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割槽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一生征戰,為全國儘快統一,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此外,他還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士和男士的英文縮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