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濤說天下

    諸葛亮對劉備集團的主要貢獻,是確立了聯吳抗曹、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並身體力行。實際上諸葛亮是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未必是傑出的軍事家,他的軍事成就是有爭議的,他的軍事才能也不像後世傳說的那麼玄乎。歷史學家繆鉞先生就曾在《三國志選注》的“前言”中指出:“諸葛亮徵南中事,當時傳說不免有誇大溢美之處,譬如對孟獲的七擒七縱,是不合情理的,所謂‘南人不復返’,也是不合事實的。”諸葛亮也不像文學作品和民間傳說中說的那樣迭出險招。愛出險招的是郭嘉。而諸葛亮的特點,無論是史家的評論,還是他的自我評論,都是“謹慎”。陳壽說他是“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應該說是事實求是的評價。也就是說,諸葛亮是蕭何,不是張良和韓信。

    但是,到了《三國演義》裡面,諸葛亮就集蕭何、張良和韓信予一身,不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而且神機妙算未卜先知。任何人,只要按照他的“錦囊妙計”行事,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劉備集團的大將如關羽、張飛、趙雲輩,有如他手中的提線木偶,理解也執行,不理解也執行。這個實在是太離譜了,這個表現了什麼呢?表現了人們對他的崇拜。

  • 2 # 揚生解史

    諸葛亮的才能不容置疑。劉備在三顧茅廬之前,惶惶如喪家之犬,根本沒有固定的落腳地,只能投靠曹操、袁紹、劉表等。而曹操、孫權此時己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曹操更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此時劉備已被邊緣化。

    諸葛亮出山後,首先聯合東吳在赤壁擊敗曹,獲得荊州。後面又先後取得益州、漢中。終使天下三分,便劉備具備了與曹操、孫權相抗衡的實力。

    劉備在有諸葛亮與沒有諸葛亮時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可看出諸葛亮的能力。

    看看後人對諸葛亮的評價:德修:子房為漢謀臣,雖未嘗一日居輔相之位,而其功實為三傑之冠,故高帝首稱之。其漢而下,為諸葛孔明略相伯仲。

    評價還是很客觀的。但三國演義中確實有點神化了。

  • 3 # 娛樂搞笑創作者

    其實真實的諸葛亮 懂得奇門遁甲 太乙數 星相、兵法這些東西。 足以說明諸葛亮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了。 我們看三國演義之所以每次看諸葛亮能事先揣摩到一些事情,就是因為懂奇門遁甲,好不誇張。甚至三國演義表達的還很委婉。不懂奇門遁甲的人就會說諸葛亮很神 之類的話!

    還有就是 用兵 不僅僅像是電視劇那樣 隨便想一個計策就去派兵, 其實裡面涉及到 法術 用奇門遁甲佈陣、擇日、擇方位的一些東西。 這些都是諸葛亮會的! 你說諸葛亮厲不厲害?內地劇不會拍出這種事實來的,你要看看港臺劇就知道了.. 比如穆桂英里面的 天門陣就是源於奇門遁甲裡面的陣法。

    因為我本身就懂奇門遁甲,所以今天看諸葛亮這個人物,能運籌千里之外不足以為奇,不懂的人則認為如何如何的神!

  • 4 # 王小倩545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後世人最先想到的是作為蜀漢丞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貴品質、作為三國時期優秀謀士“神機妙算”的足智多謀、作為一代名士“羽扇綸巾”的朗朗風采等等。他忠誠、智慧、正直,集古代美好品德於一身。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把他當做主角,在小說裡把他身上的優點放大,使他成為了歷史上的千古一人。

    但是魯迅先生說《三國演義》“狀諸葛之智而近於妖”,把諸葛亮徹底神化了。那麼,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到底是不是像《三國演義》裡描寫的那樣呢?

    早年經歷

    諸葛亮於東漢靈帝時期出生在琅琊郡一個名門望族之家,他的父親諸葛珪做過東漢的郡丞,他的叔父諸葛玄做過太守。不幸的是,在諸葛亮小的時候父母先後過世,後隨著叔父到了豫章(今江西南昌)。後來諸葛玄投奔了荊州劉表,於是諸葛亮也來到了荊州,在諸葛玄去世後他就隱居在隆中一帶(今湖北襄陽)一邊農作一邊讀書。

    經過了早年跟著叔父四處奔波的經歷,透過對士族階層的接觸,使他增長了見識,也對東漢末年的社會現狀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在隆中隱居的十年間,諸葛亮結交了當世大量志同道合的名士,冷靜客觀的分析了天下大勢,且自比春秋戰國時期的管仲、樂毅,沒事的時候喜歡吟誦《梁甫吟》,感慨亂世的同時,希望自己能尋覓一明主建功立業。

    隆中對策

    在建安六年,諸葛亮遇到了自己的明主---皇叔劉備。當時劉備剛依附於劉表屯兵新野,在司馬徽和徐庶的推薦下,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見到了諸葛亮,倆人的相見成為了東漢末年天下勢力重新洗牌的開端。在這被後世文人憧憬嚮往的隆中,諸葛亮給劉備詳細分析了天下大勢,又給劉備以後的政治生涯做了一個全新的規劃。這次對話的內容被後世稱作“隆中對”。隆中對的內容大致是讓劉備在將來的事業發展中先拿下荊州這個兵家必爭之地,而後奪取西川,將荊州和西川連線起來,一方面可以北據曹操,一方面可以南抗孫權。形勢變好的時候也可以北上征討曹操,南下兵伐孫權。諸葛亮對劉備事業發展的規劃讓劉備大喜,誠心實意再三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最後諸葛亮決定出山。

    需要說明的是,在諸葛亮給劉備拿出隆中對之前,東吳的魯肅也給孫權獻上了另一個版本的隆中對。《三國演義》中為了烘托諸葛亮的形象沒有提到魯肅版的隆中對。

    出使東吳

    建安十三年,曹操滅了荊州劉表,劉表次子劉琮投降,劉備被迫逃往夏口。在這個時間點之前,《三國演義》中有一章節說的是諸葛亮火燒新野,可惜的是歷史上並沒有這一記載。事實上,在諸葛亮剛加入劉備集團的時候,他僅僅只做了一個主管後勤和稅賦的官員,並沒有指揮軍隊。在劉備逃到夏口和劉表的嫡子劉琦會合後,諸葛亮衡量了當下形勢,主動向劉備提出聯合東吳一起抗曹的策略,並請纓赴東吳遊說孫權。此時的諸葛亮第一次登上了左右劉備政權走向的歷史舞臺。

    諸葛亮到東吳後並沒有《三國演義》中寫的“舌戰群儒”,而是直接面見孫權,提出了兩個方案。第一,和曹操斷交,以東吳軍力加上劉備軍力和曹操決戰;第二,向北面稱臣,停止抵抗。孫權起初比較猶豫,後經過周瑜、魯肅等人的勸說,最終決定與曹操赤壁決戰。

    赤壁大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之一。《三國演義》中虛構出了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等許多橋段想烘托出諸葛亮神通廣大的特點。但是很可惜,這些都是沒有的。赤壁大戰的總指揮是周瑜,而周瑜也不是氣量狹小。相反的,周瑜是歷史上一位雅量洪達的儒將。諸葛亮在赤壁大戰中僅僅起到了說服孫權和配合東吳的作用,但這些也足以顯示出諸葛亮在政治上眼界開闊,且具有非凡的外交能力。

    入主西川

    赤壁大戰後劉備趁機收取了江南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讓其都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像漢初蕭何一樣管後勤、搞內政。建安十六年,劉備率軍入川,讓關羽、張飛、趙雲和諸葛亮鎮守荊州,關羽主管軍事,諸葛亮主管內政,並不是如《三國演義》寫的諸葛亮是軍政一把手。到了建安十九年,劉備進攻西川的軍師龐統去世,這個時候諸葛亮才奉命離開荊州和張飛、趙雲一起輔助劉備奪取西川。拿下西川的心臟成都後,劉備封諸葛亮為軍師將軍。此後但凡劉備外出,諸葛亮都留守成都,為劉備提供兵員和錢糧。

    建安二十六年,劉備在成都稱帝,任命諸葛亮為丞相。自此,三國鼎立之勢才正式形成。當初諸葛亮隆中對中奪取荊州和西川的設想徹底實現了,蜀漢政權達到了歷史上的頂峰時期。這個時候的諸葛亮在蜀漢內部主管內政和外交,但他並不是蜀漢政權的二把手,真正的二把手是關羽,因為關羽掌管了荊州的軍政,而諸葛亮僅僅管著西川的內政,沒有軍事。

    白帝城託孤

    建安二十五年,關羽離開荊州北上攻打曹操,荊州空虛。東吳呂蒙趁機拿下了重鎮荊州,劉備一怒之下率軍攻打東吳,在夷陵之戰中被東吳陸遜擊敗,撤退到白帝城。到了章武三年,劉備在白帝城去世之前把自己的兒子劉禪託付於諸葛亮和李嚴。之後劉禪登基,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府治事,不久又領益州牧。從這個時候開始,蜀漢政權進入了諸葛亮時代。

    丞相開府治事在歷史上有很多先例,這裡涉及到了一個皇權和相權的問題。開府,就有了獨立於皇權的相權,可以自己任命官員。那麼領益州牧是一個什麼概念呢?這是因為當時的蜀漢地盤中只佔了天下的一個州,就是益州。益州牧就是益州最高的官員,是地方官。但同時諸葛亮也擔任了丞相,這是國家中樞最高的官。所以說,諸葛亮既是國家的最高官員,也是國家所有地盤上的地方最高官員,正所謂大權集於一身,是蜀漢實際上的一把手。

    南征北伐

    諸葛亮雖然集大權於一身,但卻沒有忘記先主劉備的遺志,他對外和東吳重新修好,對內休養生息大力發展農業,積蓄實力準備北上伐魏。此時,蜀漢南方出現叛亂,諸葛亮決定在北伐之前,先平定南方。《三國演義》中把平定南方演義成“七擒孟獲”的故事,但事實上包括《三國志》和其他史料裡都沒有出現“孟獲”這個名字。建興三年,諸葛亮率軍南征,很快平定了叛亂,掃除了南方的隱患。

    建興四年,魏文帝曹丕去世,其子曹叡即位。諸葛亮抓住魏國政權交接朝局不穩的時機,開啟了先後五伐中原的序幕。

    第一次,因用人失誤,馬謖丟失街亭,最後退回漢中;

    第二次,遇魏國大將曹真頑強抵抗,斷糧而返;

    第三次,攻佔武都、陰平二郡,擊退雍州刺史郭淮;

    第四次,復出祁山,斷糧撤退途中擊殺張郃;

    第五次,駐軍五丈原,與司馬懿對峙,因操勞過度去世。

    諸葛亮去世後,被安葬在漢中定軍山,諡號忠武侯。

    《三國演義》中寫的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事實上諸葛亮只有五次北伐,而且大多無功而返。

    總結

    諸葛亮的一生有兩個關鍵的轉折點,一個是離開隆中輔佐劉備,另一個是白帝城託孤。

    從離開隆中到白帝城託孤之前,諸葛亮大多擔任的是偏於內政的官職,類似於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負責的是內政、外交等事宜。白帝城託孤之後,諸葛亮除了輔佐劉禪處理朝政外,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籌備和實施北伐的事業上。

    諸葛亮的一生,在政治上帶頭廉政奉公,努力營造廉政的氛圍,聯合官員制定了蜀漢的法典《蜀科》,興修水利、開拓農田,使百姓安居樂業,是治國理政的政治家;在治軍上以道德教化士兵,但同時也施以嚴令,賞罰分明,是治軍有方的軍事家;在文學、書法等方面也頗有建樹。

    但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諸葛亮畢竟不是完人,在用人方面誤用馬謖、疏遠魏延、重用姜維,太過於以德行評判人才;白帝城託孤後忽視蜀漢實力一味北伐,戰略上謹小慎微,不善奇謀;在後期獨攬朝政時忽視了官員梯隊的建設,致使蜀漢後期缺乏力挽狂瀾的人物。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一位善出奇謀的優秀軍師、是一位擅長治國理政的丞相、是一位帶兵打勝仗的將軍、是一位寫出《出師表》的文學家,是一位“空城計”中的音樂家、是一位令皇帝放心的忠臣、是一個廉潔奉公的道德楷模,是一個令對手聞風喪膽、屢下殺手的像神仙一般的人物。

    但是在《三國志》裡,陳壽卻說諸葛亮: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不管怎麼樣,諸葛亮在後世人心中依然是那個忠心耿耿、鞠躬盡瘁的千古一人,而且被許許多多的人所效仿。我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離高考還有12天,你們準備好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