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壘》觀後感一
很榮幸有機會去看了首映,不得不說中國3D科幻電影拍的越來越好了,從《流浪地球》到上海堡壘。江洋喜歡林瀾,加入了灰鷹小隊,成為了守護上海堡壘的其中一員。江洋的這條感情線貫穿整個影片,只因最開始多看了林瀾一眼,就再也無法忘記她的容顏,加入林瀾所戰鬥的區域,從技術員到後面成為了指揮官,一切都只是為了能夠和林瀾並肩作戰,最後上海生死一線的時候,江洋最終還是跟林瀾告白了,雖然簡訊沒有傳送出去,但在影片的最後給了一個反轉。江洋一步步的實現了和灰鷹小隊的願望,當上了指揮官,可是身旁已無一人。
作為副線出發的路依依跟潘隊的感情也很吸引人,潘隊的犧牲導致了路依依後面顧全大局,把自己的飛機讓給了江洋,自己選擇了犧牲,整部電影的完整很高,感情線也很清晰,畫面質量也很不錯。導演是拍攝《等風來》的導演,整個畫風和情感的表達就很像以往作品的表達,國內拍這種題材的電影也不是很多,所以,上海堡壘是作為一個新穎的故事點切入的電影,舒淇和高以翔在裡面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的,很值得的一看。
《上海堡壘》觀後感二
本來真不打算浪費口舌,但那是《上海堡壘》啊,是江洋、大豬、二豬和林瀾、陸依依、蘇婉、將軍……他們都故事啊,是一起聊天吹牛打帝國的故事啊,是一個死小孩的故事。
豆公筆下的主角是無法被搬上熒幕的……
求求你放過中國科幻吧!
鹿晗粉絲很厲害,小組控評真心nb
話說江南也是要錢不要臉了,可勁吹,加油。
我也不打算寫點啥了,這電影實在無語,特效、演員、劇情那個能上臺面
和流浪地球一樣的成本,你拍了個這
說沒簽陰陽合同,誰信啊!
中國科幻也是可憐,流浪地球一爆,什麼牛鬼蛇神都蹦出來了。
很奇怪,演技和服化道這多好判斷的,某些人就是睜眼說瞎話
就這樣走吧別回頭,,別讓我看見你沮喪的臉……
補一下
語氣過激確實是我不對。
我們這裡就不說原著了,畢竟差異太大,原著江洋目前國內還真沒人能演。
說電影,特效是起碼及格吧,也不好多要求。但和流浪地球一樣的成本,做成這樣子實在不足
槽點最大的就是服化道了,不能看啊,真的不貼實際,像外景、服裝、造型等。其它影評比我的詳細,不多說
這個演員嘛,其實差不多就行,流浪地球裡劉啟演技同意不行,但lu就是給駱駝上再壓了一塊石頭,所以我才說量變引起質變。
最後,劇情嘛,拋開原著的支撐,導演編的確實辣眼睛。
流浪地球把中中國產科幻電影的劇本新意拔到好萊塢水準,那上海堡壘就暴露了裸泳的大多數還沒超越獨立日這樣的美式主旋律。
本不該太過苛求,但有多少麵攤多大的餅,潮水退去,誰在裸泳?
《上海堡壘》觀後感三
實實在在的科幻戰爭愛情片,戰鬥場面恢宏大氣,佔了大半的時長,動態特效水平加分,上海大炮出場很燃很震撼,是大場面。最後的上海陸沉,看著地標性建築被毀滅,真切感受到這是我們中國的大地上發生的,是中國的科幻片。
感情戲佔30%,佩服導演的功力,用不多的時長把故事講的煽情,主角江洋對指揮官林瀾是說不出口的愛,年輕人的羞澀展現的很到位,貼合現實,林瀾徵兵宣傳那張海報很颯,江洋不是超級英雄,一個稍微不普通的年輕人,在戰爭的背景下逐漸成長,家國情還有無望的愛,感情很細膩,非常加分,片尾主題曲世界末日配合彩蛋出來還挺催淚。
不足可能在對外星母艦的描述不多,觀眾知道主角是在打外星人,戰爭場面看的很過癮,打就完事兒了,特效是真不錯,但是全程敵方的戰鬥力只能在戰鬥的場面體現,不知道外星人是什麼水平,前期劇情銜接方面連貫度不夠。
對於中中國產科幻是支援的,整個專案籌備了六年,局面很恢宏,效果很大氣,感情戲很到位,還有可以進步的空間。
《上海堡壘》觀後感四
2019年,從春節到暑假的短短6個月內,3部本土科幻片橫空出世。
最欣慰的是:這三部電影呈現為完全不同的型別。
如果《流浪地球》意味著“我們能做科幻”,
《瘋狂外星人》意味著“科幻可以這麼玩”,
《上海堡壘》則意味著“科幻不只一種”。
科幻作家楊平認為,電影的本土化處理成功,科幻片中的中國臉“越來越自然了”。
《流浪地球》副美術孫子軒說:“中國科幻藝術作品真的已經開始發力,從各個不同的美學視角進行組合、融合、創新。”
未來事務管理局局長姬少亭則表示,這是中國科幻一次新的大膽嘗試。“上海曾經出現在不少外國科幻片當中,但作為反擊外星人的主戰場還是第一次。”
六年前,《上海堡壘》籌備的時候,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大片,如今它終於呈現為一部“對抗外星入侵”題材的電影。
“作為影迷兼科幻從業者,我們更看重這部片子在型別上做的新探索:‘外星人侵略’是科幻裡重要的子型別,是探索中國科幻必須走的一步。“未來事務管理局影視&品牌VP鄧韻認為。
01 科幻型別引導:中國科幻不止一種
2019年是個神奇的年份。
中國科幻電影從白卷轉為起步,每出一部,全民熱議。這是一切新事物出現的標誌。
長時間裡,市場上只有2、3部作品,很容易產生刻板印象,比如科幻=太空歌劇,或科幻=時間旅行。
但科幻從來不只有一種型別,自誕生之初,已經衍生出很多子類:太空歌劇,第三類接觸,賽博朋克,自然災難,時間旅行,反烏托邦……
“科幻很豐富,不只有A類大片。中國科幻已經比好萊塢晚了幾十年,想要快速達到相似的水平,每種嘗試都值得尊敬。“鄧韻說。”除了小而美的東西,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這是不可迴避的。“
“外星入侵“,一個看起來白爛的題材,卻是科幻片的基本功,想想好萊塢8、90年代的代表作:
《獨立日》《超時空接觸》《E.T. 外星人》《異形》《火星人玩轉地球》……
此後的幾十年間,這一型別長久地霸佔螢幕,好片、爛片都有,為科幻電影工業的成熟鋪墊了足夠的嘗試和練習。
“第三類接觸”呈現了科幻最最核心的主題:等級、文明、審美懸殊的兩種文明近距離接觸,如何產生衝突、差異、對抗。
《降臨》裡,近乎完美的圓形飛船與簡陋的軍事基地形成對比。
《銀河系漫遊指南》裡,外星人毀滅地球只用1秒。
《異形》裡,人類甚至不敵一個外星生命的嬰兒。
將這種對比凸顯出來,就能好看。
《上海堡壘》觸及了這個題材,而且做的是地標級的,重大的正面例子:
若干年後,人類獲得高階能源“仙藤“,得到空前發展,外星文明前來搶奪。大城市相繼陷落,上海成了人類最後的堡壘。大敵壓境,明明力量懸殊,人類卻要抵抗,舉全城之力製作了上海大炮,集中全部能量供給,把防禦壓縮到最低限度,拼死一搏,展現作為“蟲子“的尊嚴。
原著中,外星母艦“一條狹長的影子橫亙天空,從漠河到莫斯科的人們都可以用肉眼觀測到它……
最長的一軸達到月球直徑的四分之一”,呈現巨大的壓迫感。
做了,才能建立常識:我們和外星人接觸是什麼樣子,然後才能建立反型別,拍出我們自己的《銀河系漫遊指南》、《黑衣人》……
因此,《上海堡壘》絕對是一次必要的嘗試。
02 科幻本土化:黃浦江裡放大炮、上海地標花式毀滅
科幻的本土化,本質上是在科幻已有敘事裡找到一個和本土結合的點,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結合本土文化,比如《保羅》吐槽的是歐美的漫展宅文化,《黑衣人》惡搞了美國特工FBI文化,《世界盡頭》致敬了英國酒吧文化。
第二種是發生在本土環境,比如《莫斯科陷落》《洛杉磯大逃亡》《日本沉沒》這類通常以地標冠名的片子。
觀眾永遠喜歡看災難,熟悉的環境怎麼變著花樣毀滅,是科幻給人最寶貴的感官:超越日常的驚奇。
如何超越日常?
1. 毀滅,毀得越具體,越有價值
2. 改變日常事物跟周圍環境的關係《上海堡壘》中,“毀滅”表現為上海陸沉。為了抵禦攻擊,上海陸地塌陷,陸家嘴,靜安寺,浦東區,武康大樓,中國船舶館,上海科技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等地都有鏡頭,每個地方怎麼毀,毀多少,都不一樣。
在科幻作者蘇民看來,“這是中國科幻片繼《流浪地球》之後又一次大規模展示地標。“從製作上講,戰爭、災難屬於環境特效,是特效裡最貴最難的。舉個例子:如果是上海冰封,建築做個冰層效果就好;如果是上海沉降,建築可能被撕裂,起火,倒塌,落水,每種方式都是一套全新的設計。
“科幻片講的是假定的世界,本土化越具體,越能引發基於共鳴的震撼。”鄧韻說。
“改變日常跟周圍環境的關係”,則表現為上海城區的全面軍事化。最壯觀的一幕是上海大炮從水中升起,把黃浦江從日常風景變為戰爭中心。
這裡,本土化不是作為視覺背景,而是與劇情產生了非常密切的聯絡。
中國科幻電影要建立規則,要探究各種方式,《上海堡壘》告訴我們:要沿著這個方向往下走。
03 重新洗牌:科幻是個新東西
與其他型別電影不同,科幻片是一個特殊的戲劇情境,需要帶觀眾進入一個新世界。其中,所有的元素,包括世界觀、服化道、人物、情感和表演,都需要在相應的戲劇情境裡,重新洗牌。
以情感為例,很多科幻片裡的感情都和“使命“產生關聯:
最遠的,《星之聲》裡宇航員和戀人發簡訊,一條訊息要等8年。最近的,《流浪地球》裡,從劉培強救地球就不能見兒子。
有別於其他型別,科幻片的“感情線”經常呈現出一種複雜的特質:個人情感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糾纏在一起,在超越認知的極端情境下,人物的喜悅、痛苦、抉擇、困惑,往往是其他型別難以觸及的。當科幻片裡所有的內容都需要重新設計,一個片子的好壞就和新、老演員沒有必然關係。
建立一個型別,各種演員都要試試,流量明星也好,實力派也罷,都有可能踩坑,如果踩了坑,也是重要的坑。
《上海堡壘》原著本質上是一個科幻題材的愛情故事:外星人來襲的時代,懵懂少年愛了上帥氣女長官。中國科幻不缺少優秀的文字,但影視化的嘗試還在新生階段。
“科幻電影的歷史很長。美國科幻經歷了很長的時間,才逐漸積累到今天的程度,所以,中國科幻也需要非常多的勇敢嘗試,才能夠逐漸形成自己的工業體系和特色。“姬少亭說,”作為科幻行業的從業者和科幻迷,我都非常渴望看到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大膽預測一下:在未來幾年當中,中國科幻會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我們會在銀幕上遇到完全不同的型別,風格迥異的視覺。我們能從這些片子當中看到創作者的野心和能量。”
《上海堡壘》觀後感五
說在前面:已經預料到上映後,粉絲們會衝進豆瓣,大量親情分拉高水準。
這句話背後我的意思也很明確,並不看好這部劇。因為最近看多了各種訊息,加劇了反感。
最近的宣發反應很有意思,在宣傳上,這部劇和《流浪地球》以及《哪吒》頻繁對比,但是看看這三部劇點映之後的反應?是個人都能看出差別來好伐。那種發自肺腑的安利,又憋著不能劇透的難受完全在這裡看不到,全是拿錢辦事的營銷和粉絲群體的吹捧。
然後呢,態度決定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從以往那些電視劇“打仗衣服淨,前線臉不髒”到本劇某演員“軍人髮型帥,帽子朝天帶”已經看出製作方對這個電影的態度了。(nc粉隨便槓,你們的表現暴露了你們的zhishang。感謝理智粉)
哈哈哈哈哈再次,看看wb那些搞笑的邏輯。“對科幻人寬容一點”“娛樂圈只有我家相信科幻的未來”類似這種言論麻煩醒醒。沒有誰需要寬容與可憐,好的東西自然會發光發亮哪怕被壓制被禁止。但是不好的東西千萬別拿道德綁架別拿情懷去說事。光環效應瞭解下?
本來想來打個3星。但是硬生生被現在的宣發和粉絲逼成2星。
最後,給自己留條後路,如果打臉(不是票房打臉,也不是粉絲打分,而是真實口碑)。那說明是我的審美和欣賞能力的不足。我首先會開心,然後道歉,然後無腦吹爆!
《上海堡壘》觀後感一
很榮幸有機會去看了首映,不得不說中國3D科幻電影拍的越來越好了,從《流浪地球》到上海堡壘。江洋喜歡林瀾,加入了灰鷹小隊,成為了守護上海堡壘的其中一員。江洋的這條感情線貫穿整個影片,只因最開始多看了林瀾一眼,就再也無法忘記她的容顏,加入林瀾所戰鬥的區域,從技術員到後面成為了指揮官,一切都只是為了能夠和林瀾並肩作戰,最後上海生死一線的時候,江洋最終還是跟林瀾告白了,雖然簡訊沒有傳送出去,但在影片的最後給了一個反轉。江洋一步步的實現了和灰鷹小隊的願望,當上了指揮官,可是身旁已無一人。
作為副線出發的路依依跟潘隊的感情也很吸引人,潘隊的犧牲導致了路依依後面顧全大局,把自己的飛機讓給了江洋,自己選擇了犧牲,整部電影的完整很高,感情線也很清晰,畫面質量也很不錯。導演是拍攝《等風來》的導演,整個畫風和情感的表達就很像以往作品的表達,國內拍這種題材的電影也不是很多,所以,上海堡壘是作為一個新穎的故事點切入的電影,舒淇和高以翔在裡面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的,很值得的一看。
《上海堡壘》觀後感二
本來真不打算浪費口舌,但那是《上海堡壘》啊,是江洋、大豬、二豬和林瀾、陸依依、蘇婉、將軍……他們都故事啊,是一起聊天吹牛打帝國的故事啊,是一個死小孩的故事。
豆公筆下的主角是無法被搬上熒幕的……
求求你放過中國科幻吧!
鹿晗粉絲很厲害,小組控評真心nb
話說江南也是要錢不要臉了,可勁吹,加油。
我也不打算寫點啥了,這電影實在無語,特效、演員、劇情那個能上臺面
和流浪地球一樣的成本,你拍了個這
說沒簽陰陽合同,誰信啊!
中國科幻也是可憐,流浪地球一爆,什麼牛鬼蛇神都蹦出來了。
很奇怪,演技和服化道這多好判斷的,某些人就是睜眼說瞎話
就這樣走吧別回頭,,別讓我看見你沮喪的臉……
補一下
語氣過激確實是我不對。
我們這裡就不說原著了,畢竟差異太大,原著江洋目前國內還真沒人能演。
說電影,特效是起碼及格吧,也不好多要求。但和流浪地球一樣的成本,做成這樣子實在不足
槽點最大的就是服化道了,不能看啊,真的不貼實際,像外景、服裝、造型等。其它影評比我的詳細,不多說
這個演員嘛,其實差不多就行,流浪地球裡劉啟演技同意不行,但lu就是給駱駝上再壓了一塊石頭,所以我才說量變引起質變。
最後,劇情嘛,拋開原著的支撐,導演編的確實辣眼睛。
流浪地球把中中國產科幻電影的劇本新意拔到好萊塢水準,那上海堡壘就暴露了裸泳的大多數還沒超越獨立日這樣的美式主旋律。
本不該太過苛求,但有多少麵攤多大的餅,潮水退去,誰在裸泳?
《上海堡壘》觀後感三
實實在在的科幻戰爭愛情片,戰鬥場面恢宏大氣,佔了大半的時長,動態特效水平加分,上海大炮出場很燃很震撼,是大場面。最後的上海陸沉,看著地標性建築被毀滅,真切感受到這是我們中國的大地上發生的,是中國的科幻片。
感情戲佔30%,佩服導演的功力,用不多的時長把故事講的煽情,主角江洋對指揮官林瀾是說不出口的愛,年輕人的羞澀展現的很到位,貼合現實,林瀾徵兵宣傳那張海報很颯,江洋不是超級英雄,一個稍微不普通的年輕人,在戰爭的背景下逐漸成長,家國情還有無望的愛,感情很細膩,非常加分,片尾主題曲世界末日配合彩蛋出來還挺催淚。
不足可能在對外星母艦的描述不多,觀眾知道主角是在打外星人,戰爭場面看的很過癮,打就完事兒了,特效是真不錯,但是全程敵方的戰鬥力只能在戰鬥的場面體現,不知道外星人是什麼水平,前期劇情銜接方面連貫度不夠。
對於中中國產科幻是支援的,整個專案籌備了六年,局面很恢宏,效果很大氣,感情戲很到位,還有可以進步的空間。
《上海堡壘》觀後感四
2019年,從春節到暑假的短短6個月內,3部本土科幻片橫空出世。
最欣慰的是:這三部電影呈現為完全不同的型別。
如果《流浪地球》意味著“我們能做科幻”,
《瘋狂外星人》意味著“科幻可以這麼玩”,
《上海堡壘》則意味著“科幻不只一種”。
科幻作家楊平認為,電影的本土化處理成功,科幻片中的中國臉“越來越自然了”。
《流浪地球》副美術孫子軒說:“中國科幻藝術作品真的已經開始發力,從各個不同的美學視角進行組合、融合、創新。”
未來事務管理局局長姬少亭則表示,這是中國科幻一次新的大膽嘗試。“上海曾經出現在不少外國科幻片當中,但作為反擊外星人的主戰場還是第一次。”
六年前,《上海堡壘》籌備的時候,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大片,如今它終於呈現為一部“對抗外星入侵”題材的電影。
“作為影迷兼科幻從業者,我們更看重這部片子在型別上做的新探索:‘外星人侵略’是科幻裡重要的子型別,是探索中國科幻必須走的一步。“未來事務管理局影視&品牌VP鄧韻認為。
01 科幻型別引導:中國科幻不止一種
2019年是個神奇的年份。
中國科幻電影從白卷轉為起步,每出一部,全民熱議。這是一切新事物出現的標誌。
長時間裡,市場上只有2、3部作品,很容易產生刻板印象,比如科幻=太空歌劇,或科幻=時間旅行。
但科幻從來不只有一種型別,自誕生之初,已經衍生出很多子類:太空歌劇,第三類接觸,賽博朋克,自然災難,時間旅行,反烏托邦……
“科幻很豐富,不只有A類大片。中國科幻已經比好萊塢晚了幾十年,想要快速達到相似的水平,每種嘗試都值得尊敬。“鄧韻說。”除了小而美的東西,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這是不可迴避的。“
“外星入侵“,一個看起來白爛的題材,卻是科幻片的基本功,想想好萊塢8、90年代的代表作:
《獨立日》《超時空接觸》《E.T. 外星人》《異形》《火星人玩轉地球》……
此後的幾十年間,這一型別長久地霸佔螢幕,好片、爛片都有,為科幻電影工業的成熟鋪墊了足夠的嘗試和練習。
“第三類接觸”呈現了科幻最最核心的主題:等級、文明、審美懸殊的兩種文明近距離接觸,如何產生衝突、差異、對抗。
《降臨》裡,近乎完美的圓形飛船與簡陋的軍事基地形成對比。
《銀河系漫遊指南》裡,外星人毀滅地球只用1秒。
《異形》裡,人類甚至不敵一個外星生命的嬰兒。
將這種對比凸顯出來,就能好看。
《上海堡壘》觸及了這個題材,而且做的是地標級的,重大的正面例子:
若干年後,人類獲得高階能源“仙藤“,得到空前發展,外星文明前來搶奪。大城市相繼陷落,上海成了人類最後的堡壘。大敵壓境,明明力量懸殊,人類卻要抵抗,舉全城之力製作了上海大炮,集中全部能量供給,把防禦壓縮到最低限度,拼死一搏,展現作為“蟲子“的尊嚴。
原著中,外星母艦“一條狹長的影子橫亙天空,從漠河到莫斯科的人們都可以用肉眼觀測到它……
最長的一軸達到月球直徑的四分之一”,呈現巨大的壓迫感。
做了,才能建立常識:我們和外星人接觸是什麼樣子,然後才能建立反型別,拍出我們自己的《銀河系漫遊指南》、《黑衣人》……
因此,《上海堡壘》絕對是一次必要的嘗試。
02 科幻本土化:黃浦江裡放大炮、上海地標花式毀滅
科幻的本土化,本質上是在科幻已有敘事裡找到一個和本土結合的點,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結合本土文化,比如《保羅》吐槽的是歐美的漫展宅文化,《黑衣人》惡搞了美國特工FBI文化,《世界盡頭》致敬了英國酒吧文化。
第二種是發生在本土環境,比如《莫斯科陷落》《洛杉磯大逃亡》《日本沉沒》這類通常以地標冠名的片子。
觀眾永遠喜歡看災難,熟悉的環境怎麼變著花樣毀滅,是科幻給人最寶貴的感官:超越日常的驚奇。
如何超越日常?
1. 毀滅,毀得越具體,越有價值
2. 改變日常事物跟周圍環境的關係《上海堡壘》中,“毀滅”表現為上海陸沉。為了抵禦攻擊,上海陸地塌陷,陸家嘴,靜安寺,浦東區,武康大樓,中國船舶館,上海科技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等地都有鏡頭,每個地方怎麼毀,毀多少,都不一樣。
在科幻作者蘇民看來,“這是中國科幻片繼《流浪地球》之後又一次大規模展示地標。“從製作上講,戰爭、災難屬於環境特效,是特效裡最貴最難的。舉個例子:如果是上海冰封,建築做個冰層效果就好;如果是上海沉降,建築可能被撕裂,起火,倒塌,落水,每種方式都是一套全新的設計。
“科幻片講的是假定的世界,本土化越具體,越能引發基於共鳴的震撼。”鄧韻說。
“改變日常跟周圍環境的關係”,則表現為上海城區的全面軍事化。最壯觀的一幕是上海大炮從水中升起,把黃浦江從日常風景變為戰爭中心。
這裡,本土化不是作為視覺背景,而是與劇情產生了非常密切的聯絡。
中國科幻電影要建立規則,要探究各種方式,《上海堡壘》告訴我們:要沿著這個方向往下走。
03 重新洗牌:科幻是個新東西
與其他型別電影不同,科幻片是一個特殊的戲劇情境,需要帶觀眾進入一個新世界。其中,所有的元素,包括世界觀、服化道、人物、情感和表演,都需要在相應的戲劇情境裡,重新洗牌。
以情感為例,很多科幻片裡的感情都和“使命“產生關聯:
最遠的,《星之聲》裡宇航員和戀人發簡訊,一條訊息要等8年。最近的,《流浪地球》裡,從劉培強救地球就不能見兒子。
有別於其他型別,科幻片的“感情線”經常呈現出一種複雜的特質:個人情感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糾纏在一起,在超越認知的極端情境下,人物的喜悅、痛苦、抉擇、困惑,往往是其他型別難以觸及的。當科幻片裡所有的內容都需要重新設計,一個片子的好壞就和新、老演員沒有必然關係。
建立一個型別,各種演員都要試試,流量明星也好,實力派也罷,都有可能踩坑,如果踩了坑,也是重要的坑。
《上海堡壘》原著本質上是一個科幻題材的愛情故事:外星人來襲的時代,懵懂少年愛了上帥氣女長官。中國科幻不缺少優秀的文字,但影視化的嘗試還在新生階段。
“科幻電影的歷史很長。美國科幻經歷了很長的時間,才逐漸積累到今天的程度,所以,中國科幻也需要非常多的勇敢嘗試,才能夠逐漸形成自己的工業體系和特色。“姬少亭說,”作為科幻行業的從業者和科幻迷,我都非常渴望看到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大膽預測一下:在未來幾年當中,中國科幻會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我們會在銀幕上遇到完全不同的型別,風格迥異的視覺。我們能從這些片子當中看到創作者的野心和能量。”
《上海堡壘》觀後感五
說在前面:已經預料到上映後,粉絲們會衝進豆瓣,大量親情分拉高水準。
這句話背後我的意思也很明確,並不看好這部劇。因為最近看多了各種訊息,加劇了反感。
最近的宣發反應很有意思,在宣傳上,這部劇和《流浪地球》以及《哪吒》頻繁對比,但是看看這三部劇點映之後的反應?是個人都能看出差別來好伐。那種發自肺腑的安利,又憋著不能劇透的難受完全在這裡看不到,全是拿錢辦事的營銷和粉絲群體的吹捧。
然後呢,態度決定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從以往那些電視劇“打仗衣服淨,前線臉不髒”到本劇某演員“軍人髮型帥,帽子朝天帶”已經看出製作方對這個電影的態度了。(nc粉隨便槓,你們的表現暴露了你們的zhishang。感謝理智粉)
哈哈哈哈哈再次,看看wb那些搞笑的邏輯。“對科幻人寬容一點”“娛樂圈只有我家相信科幻的未來”類似這種言論麻煩醒醒。沒有誰需要寬容與可憐,好的東西自然會發光發亮哪怕被壓制被禁止。但是不好的東西千萬別拿道德綁架別拿情懷去說事。光環效應瞭解下?
本來想來打個3星。但是硬生生被現在的宣發和粉絲逼成2星。
最後,給自己留條後路,如果打臉(不是票房打臉,也不是粉絲打分,而是真實口碑)。那說明是我的審美和欣賞能力的不足。我首先會開心,然後道歉,然後無腦吹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