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囊?
這得看從哪個角度去看,倘若是從戰爭、外交以及版圖這三個角度去看兩宋的話,說兩宋窩囊卻實不為過。
趙匡胤坐了江山之後一直想要搶回被石敬瑭送出去的燕雲,卻怎麼都收不回來,可是他能怎麼辦呢?
他當時也真是豁出去了,為此他想著籌措一筆錢當作贖金送給遼朝,倘若到時候遼不答應的話,那便將這筆錢當作發動戰爭的經費。
只可惜計劃趕不上變化,他還沒來得及實施這個計劃便駕崩了。
趙光義當上了皇帝之後,一則想完成哥哥的遺願,二則也想奪回燕雲這塊天然屏障,所以直接發動了戰爭。
不過,也沒成功。
宋真宗即位之後,也想過奪回屏障之地,可是打了這麼多年沒收回,再打下去的話不僅不能確保能不能奪回屏障,反倒可能會把自己給拖垮。
宋真宗不敢打了,於是便有了“檀淵之盟”,屏障也不要了,每年送點外幣了事,以此換取穩定。
沒有了燕雲這塊屏障的保護,等於是門戶洞開,別人可以隨時來,你卻得時時刻刻提防,只是只有千日做賊,卻沒有千日防賊。
防個一年兩年沒問題,可是防個十年二十年,那就沒辦法防了,因為防守方的人肯定已經鬆懈了。
宋朝所面臨的問題不僅是防守鬆懈,更是軍隊系統發生了“系統故障”。
趙匡胤本是後周將領,柴榮去世之後黃袍加身當了皇帝,是以軍權篡位,所以他當了皇帝之後也很怕手下將領有樣學樣,於是先唱了一出“杯酒釋兵權”,再製定崇文抑武、以文馭武的國策。
這麼一來,趙家在內部便沒了來自於將領的威脅,可以穩坐江山了。
可是這麼做的後果卻是將不知兵、兵不知將,對於冷兵器時代的軍隊來說,這無疑是一個致命的缺陷。
更致命的是文官集團對武將集團的打壓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樞密院的最高長官樞密使一般也是文官擔任,讀了幾本書便可以對武將的作戰戰略指手畫腳。
反正贏了,指手畫腳的文官有功,打了勝仗的武將則被奪權。
輸了,過錯也可以推給打了敗仗的武將,讓武將頂罪也是常規操作。
狄青的評價夠好了吧?再怎麼樣也是一代名將,可是歐陽修卻連上三道奏疏貶斥狄青,讓宋仁宗罷狄青的官,甚至連水災的發生也算到了狄青的賬上。
好像不罷免狄青,水災就不會發生,罷免了狄青,水災就會馬上消停一樣。
不僅歐陽修,當時諸公對狄青發起了圍攻,宋仁宗這個“老好人”也招架不住,所以只能選擇放棄狄青。
狄青這樣具有軍事才華、能打勝仗的將領一旦被撤下來了,還能讓誰去領兵打仗?這也是宋朝在軍事上受制於人的原因。
軍事上受制於人,外交上自然更不用說了,版圖自然也得隨著軍事力量的收縮而收縮,這是不可避免的事。
所以,兩宋在歷史上所表現出來的形象似乎總是一個“受氣包”形象,一個總被人欺負的懦夫形象。
不過,倘若從經濟和文化這兩個角度重新去看宋朝的話,宋朝確實又是一個非常值得一去的朝代。
宋朝的經濟極為繁榮,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拿養老制度來說,宋朝的養老除了家族供養之外,朝廷也劃出了一筆錢作為專款,為一些孤寡老人養老送終,還開設過“養老院”,沒有經濟基礎的話,可建不了這樣的上層建築。
這也讓宋朝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數得到了提升,雖說不可能脫離剝削,但是也不會被剝削得那麼狠。
至於文化,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兩宋也確實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文化井噴期。
明代的宋濂也說:“自秦以下,文莫盛於宋。”
詩人、詞人、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史學家、科學家等等,幾乎是應有盡有,連宋徽宗也在文學藝術上頗有造詣。
兩宋經濟和文化的發達,不僅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更是碾壓了同時期的歐洲,讓歐洲望塵莫及。
所以,從經濟和文化這兩個角度看宋朝的話,兩宋確實是歷朝歷代的佼佼者。
窩囊?
這得看從哪個角度去看,倘若是從戰爭、外交以及版圖這三個角度去看兩宋的話,說兩宋窩囊卻實不為過。
趙匡胤坐了江山之後一直想要搶回被石敬瑭送出去的燕雲,卻怎麼都收不回來,可是他能怎麼辦呢?
他當時也真是豁出去了,為此他想著籌措一筆錢當作贖金送給遼朝,倘若到時候遼不答應的話,那便將這筆錢當作發動戰爭的經費。
只可惜計劃趕不上變化,他還沒來得及實施這個計劃便駕崩了。
趙光義當上了皇帝之後,一則想完成哥哥的遺願,二則也想奪回燕雲這塊天然屏障,所以直接發動了戰爭。
不過,也沒成功。
宋真宗即位之後,也想過奪回屏障之地,可是打了這麼多年沒收回,再打下去的話不僅不能確保能不能奪回屏障,反倒可能會把自己給拖垮。
宋真宗不敢打了,於是便有了“檀淵之盟”,屏障也不要了,每年送點外幣了事,以此換取穩定。
沒有了燕雲這塊屏障的保護,等於是門戶洞開,別人可以隨時來,你卻得時時刻刻提防,只是只有千日做賊,卻沒有千日防賊。
防個一年兩年沒問題,可是防個十年二十年,那就沒辦法防了,因為防守方的人肯定已經鬆懈了。
宋朝所面臨的問題不僅是防守鬆懈,更是軍隊系統發生了“系統故障”。
趙匡胤本是後周將領,柴榮去世之後黃袍加身當了皇帝,是以軍權篡位,所以他當了皇帝之後也很怕手下將領有樣學樣,於是先唱了一出“杯酒釋兵權”,再製定崇文抑武、以文馭武的國策。
這麼一來,趙家在內部便沒了來自於將領的威脅,可以穩坐江山了。
可是這麼做的後果卻是將不知兵、兵不知將,對於冷兵器時代的軍隊來說,這無疑是一個致命的缺陷。
更致命的是文官集團對武將集團的打壓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樞密院的最高長官樞密使一般也是文官擔任,讀了幾本書便可以對武將的作戰戰略指手畫腳。
反正贏了,指手畫腳的文官有功,打了勝仗的武將則被奪權。
輸了,過錯也可以推給打了敗仗的武將,讓武將頂罪也是常規操作。
狄青的評價夠好了吧?再怎麼樣也是一代名將,可是歐陽修卻連上三道奏疏貶斥狄青,讓宋仁宗罷狄青的官,甚至連水災的發生也算到了狄青的賬上。
好像不罷免狄青,水災就不會發生,罷免了狄青,水災就會馬上消停一樣。
不僅歐陽修,當時諸公對狄青發起了圍攻,宋仁宗這個“老好人”也招架不住,所以只能選擇放棄狄青。
狄青這樣具有軍事才華、能打勝仗的將領一旦被撤下來了,還能讓誰去領兵打仗?這也是宋朝在軍事上受制於人的原因。
軍事上受制於人,外交上自然更不用說了,版圖自然也得隨著軍事力量的收縮而收縮,這是不可避免的事。
所以,兩宋在歷史上所表現出來的形象似乎總是一個“受氣包”形象,一個總被人欺負的懦夫形象。
不過,倘若從經濟和文化這兩個角度重新去看宋朝的話,宋朝確實又是一個非常值得一去的朝代。
宋朝的經濟極為繁榮,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拿養老制度來說,宋朝的養老除了家族供養之外,朝廷也劃出了一筆錢作為專款,為一些孤寡老人養老送終,還開設過“養老院”,沒有經濟基礎的話,可建不了這樣的上層建築。
這也讓宋朝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數得到了提升,雖說不可能脫離剝削,但是也不會被剝削得那麼狠。
至於文化,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兩宋也確實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文化井噴期。
明代的宋濂也說:“自秦以下,文莫盛於宋。”
詩人、詞人、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史學家、科學家等等,幾乎是應有盡有,連宋徽宗也在文學藝術上頗有造詣。
兩宋經濟和文化的發達,不僅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更是碾壓了同時期的歐洲,讓歐洲望塵莫及。
所以,從經濟和文化這兩個角度看宋朝的話,兩宋確實是歷朝歷代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