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野戰君
-
2 # 創造奇蹟12052852
高考狀元並非能在工作中勝出,學校和社會需要的是不同型別的人和技能。現在的那些高考狀元少部分升遷了,大多數和普通人一樣,做著普普通通的工作。其實,不用去羨慕那些高考狀元,每個人的生活軌跡都是自己親手畫出來的,至於其豐富程度,就需要看大家的努力程度和幸運度了,其他的順其自然吧!
-
3 # 考試滿分100分
資料裡面還顯示,
1.在高考狀元中大家最愛的大學是北京大學,第2位是清華大學,他們佔百分之狀元總數的80%多。
2.狀元們最喜歡去的地方,1是北京2是上海三是香港。
3.狀元的數量我們好像再說一下,說是在37年的時間裡邊,狀元一共有1469名。
5.狀元們畢業之後大多數呢,獲得的工作報酬也是相當高的,大多處於高收入階層。大多也屬於行業的行業裡邊的白領或者金領人員。
最後一點,就是狀元的男女比例,好像最近幾年是陰盛旺衰。
男同胞們一定要加把油啊!
-
4 # 阿弋
曾經的高考狀元,後來都擁有了怎麼樣的生活呢?
其實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走出來的,高考狀元,也只是說他們在某一方面的成績比較卓越,有很強的學習能力,為以後自己的發展有了一個更高的起點和更多的機會。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就會擁有一個好的人生。擁有一個好的天賦卻不能更加勤奮的努力鑽研,也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高考狀元也只是在學習的領域具備一定的優勢,他們在畢業以後也和普通人一樣,需要面對就業 的壓力。企業的選擇條件可不只是學歷這一方面,還有能力,過硬的專業技能和知識。
所以不要神化高考狀元,也不需要過分的去關注他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樣的,選擇的生活方式,價值觀等等,都是不相同的。
俗話說,道不同,不相與謀。不在同一平行線上,就沒有對比的價值。
最後,希望每個人都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都可以幸福的生活,感謝。
-
5 # 人物記錄館
黎力,2003年江西省上栗縣高考理科狀元,22歲時搶銀行被判10年,出獄後再次考取985名校西安交通大學,去年剛剛畢業。
從高考狀元淪為階下囚,再到重博名校,黎力到底經歷了什麼?
一鳴驚人的寒門貴子
1987年,黎力出生在江西省萍鄉上栗縣的一戶農村家庭。
那是一片偏遠山區,資訊閉塞經濟落後,是十足的貧困地區,當地以生產鞭炮為生。
黎力是家裡的第三個孩子,還有一個哥哥和姐姐。
為了養家餬口,黎力的父親在朋友介紹下,跟別人合夥做起了鞭炮生意。
可商場永遠充斥著爾虞我詐,黎力的父親一沒學歷,二沒人脈背景,是個老實厚道的人,很快就被騙子騙光了所有財產。
就這樣,家裡過起了借債窘迫的日子,在這種捉襟見肘的情況下,黎力很快出生了。
黎力的父親經過被騙深深意識到,要有學歷、有知識才不至於如此吃虧。
因此,父母十分辛勤地勞作,靠著幾畝微薄的田地養活三個孩子成長和學習。
可是一家五口,不管黎力的父母再怎麼勤勞,就那一畝三分田也無法供應三個孩子讀書。
哥哥和姐姐都很疼愛這個弟弟,於是就早早下學賺錢,把讀書的機會留給了黎力。
就這樣,一家人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黎力身上,大家都希望他能用知識改變命運,走出大山。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黎力從小就非常懂事,他明白:一定要靠讀書出人頭地,這樣才對得起家人。
因此,黎力打小學習就刻苦勤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家裡的牆上貼滿了獎狀,是所有人眼中的好孩子。
但也正是因為貧寒的家境讓黎力內心非常敏感,這也給他以後的人生埋下了禍根。
有次初三上課的時候,老師點到他進行提問,回答過程中由於緊張導致有些口吃。
老師隨口一問:你怎麼說話有些結結巴巴的。
說完就讓他坐下了,但這無心的一句話卻刺痛了黎力。
他覺得好像全班所有同學都將目光聚向了自己,成為大家議論紛紛的物件。
這讓他敏感的內心遭受了巨大的打擊,羞辱、自卑、敏感向他不斷襲來。
從那之後,黎力只要一緊張就會口吃,成了他揮之不去的噩夢。
中考結束後的那個暑假,有次和小夥伴一起玩耍時,有孩子模仿他口吃的樣子。
這讓黎力感到羞憤難當,再次沉重地打擊了他的自尊心,變得愈發封閉沉默。
上了高中,由於是一個新的陌生環境,幾乎沒有人知道他之前的情況。
黎力的心態也比較放鬆,口吃的情況也就改善了不少。
但後來,隨著高三緊張高壓的環境,黎力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口吃也再度加重。
為了改善這種情況,黎力經常自己躲到一邊練習說話,可幾乎沒有任何效果。
黎力的壓力因此越來越大,口吃就越來越嚴重,如此一來,形成了惡性迴圈。
長期以往,黎力的性格愈發孤僻沉默,同學也都漸漸疏遠了他。
但好在,高考沒有辜負這個寒門學子,黎力以上栗縣理科狀元的優秀成績,被北京科技大學錄取。
那時的黎力才16歲,比同屆學生小了2歲,成了全村為數不多的大學生。
黎力成了村民稱讚誇獎的孩子,也成了父母的驕傲。
父親借錢給他辦了一場風光的升學宴,帶著全村的祝福和父母的希望,黎力踏上了前往北京讀書的路。
走出火車站,繁華的北京映入眼簾,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眼前這一切讓黎力恍惚覺得是在做夢。
然而很快,清貧的家境和生活環境讓這個16歲的少年走上了不歸路。
敏感自卑埋下禍根
踏進大學後,黎力開始真正意識到了處處存在的經濟差異。
黎力和父親來學校報到,交學費的時候父親掏出了七零八落拼湊的錢,幾乎所有的目光都轉向了他們。
人群中有人議論紛紛,還時不時地傳出幾聲恥笑,黎力恨不能當場找個地縫鑽進去。
正式開學上課後,黎力和同學們格格不入的地方越來越多。
由於他本身就比同屆同學小2歲,再加上個子不高,每次走在校園裡,都會有人對他指指點點。
宿舍的室友們幾乎個個都性格開朗,彼此聊天歡笑不斷,黎力覺得自己跟他們差異巨大。
看著相談甚歡的室友們,黎力也曾試圖融入大家,可每當他鼓起勇氣想開口時,就會開始口吃。
為了不丟醜,黎力只好躺在床上,閉口不言,默默聽著室友們之間侃侃而談。
除了口吃之外,黎力還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再加上一貧如洗的家庭狀況,這讓黎力覺得自己低人一等,自卑極了。
為了改善經濟狀況,黎力決定勤工儉學,也給父母減輕壓力。
起初是一份家教的工作,但這份工資根本不足以緩解這個貧困的家庭,黎力開始了更加瘋狂地打工。
端盤刷碗、發傳單、多份家教……身兼數職的黎力幾乎將所有時間都放在了打工上。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這樣做帶來的後果就是成績直線下滑,大四那年,由於多科成績不及格,被學校通知延期畢業。
為了不讓家裡擔心,也為了自己最後的一絲尊嚴,黎力選擇向家裡隱瞞這些情況。
和他同批延期畢業的同學大多埋頭苦學,取得畢業證後順利找到工作。
而他還是停滯不前,再加上租房的壓力,種種困難不斷襲來,徹底搞垮了黎力的心態。
延期畢業兩年後,他的成績還是沒有合格,按規定只能算肄業。
一沒有畢業證,二又沒有一技之長,十年寒窗苦讀也終成一場空,黎力徹底迷失在了這座繁華都市中。
失去了生活信心的黎力最終走向了一條不歸路。
踏入歧途
2009年7月12日,一名學生樣貌的男子走進了北京科技大學圖書館南側的一家銀行。
他走到一個服務視窗前坐了下來,銀行工作人員正準備問他要辦理什麼業務。
年輕男子並沒有說話,而是從視窗遞了一張紙條,工作人員遲疑了一下,開啟後頓時呆住了。
黎力眼看著工作人員無動於衷,越發焦躁激動,他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水果刀,將旁邊辦理業務的小姑娘一把拉過來挾持住,催促工作人員立馬給他10萬塊錢。
為了不讓在場人員受傷,銀行就給這個年輕人取了10萬,拿到錢後他就迅速逃離了現場。
隨後,銀行立即報警,警方很快就鎖定了犯罪嫌疑人——黎力。
事發5個小時後,警方就將其抓捕歸案,黎力對自己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令人唏噓的是,這個曾經的高考狀元、全家人的驕傲竟然會淪落至此。
認識他的人一度不敢相信,曾經大家眼中的好孩子,怎麼會做出搶劫銀行這種事情。
法庭上黎力羞愧難當,稱自己患有口吃,還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再加上一貧如洗的家庭,苦讀十年付諸東流,像一座座大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他想到的唯有自殺,但想起年邁的父母還負債累累,總要想點辦法給他們留點錢養老,因此才踏上了搶劫的不歸路。
浪子回頭
認識黎力的人無不為之可惜,大家都認為,他是一時糊塗才犯下如此過錯,但本性不壞。
法官也認為,這個孩子並非良心泯滅的窮兇極惡之徒,但犯法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這是法律的威嚴。
最終,法院判處黎力10年有期徒刑。
獄中的黎力勤奮苦學,憑藉良好的表現減刑至七年零三個月。
負責審理這起案子的法官尚秀雲也始終對他多有關照,她還請了心理教授給黎力進行心理疏導,她用自己的溫暖幫助這個誤入歧途的孩子,重新找回該有的人生路。
2016年11月,黎力出獄,他重新回到了母校復讀。
經過大半年的刻苦復讀,黎力在2017年高考取得598分的優異分數,以全校第五的成績被西安交通大學錄取。
去年,黎力也已經從西安交通大學畢業,這一次,他重新打開了生命的新篇章。
人生的成長是曲折坎坷的,犯錯不可怕,只要堅守本心,知錯就改還會涅槃重生!
-
6 # 光影圖片社
某一年的安徽蚌埠市高考理科狀元,被清華大學核物理專業錄取……這也能說?說得隱晦一點,多年囹圄之後,到美國生活,做自媒體。
回覆列表
高考只是一個數字,它能決定你上什麼大學,但是人生以及事業的高度,從來都不是分數決定的。
1977年以來,全國34年的高考狀元(高考分省計分,3300名÷30個省市區÷34年≈3.2名,應該一個沒漏啦),都沒成為社會活動家、或企業家、或藝術家,也沒在任何一個行業成為領軍人物。
社會活動家、企業家、藝術家能獲成就的大小跟他所受的學校教育並非正相關——即是說,學習成績優秀的不見得能成這些“家”,而學習成績不怎麼樣的則不見得不能成這些“家”。
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有一定關係——“一定關係”是多大的關係?強正相關、弱正相關、不同層次的科學家正相關程度不同?我們都知道,很多世界級的科學家讀書的時候成績並不怎麼樣,而且這樣的例子還不少。
30年1000餘高考狀元的悲慘下場
中國相關機構對中國從1977年到2006年30年間1000多位“高考狀元”進行了跟蹤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這麼多曾經讓人驚羨的高考狀元,卻沒有一位成為各自行業的頂尖人才。
他們如今都過著平凡的日子,職業成就低於社會預期。
首先,他們成為高考頭名,只是會作題的“狀元”而已,只能說明他們的學習能力、記憶能力、學習計劃性、自控能力較強,但是在動手操作能力還是創新能力方面沒有得到多少反映。也就是說,高考只是有限度地反映了學生學習應試能力,而應試能力不能籠統地衡量一個人在其他方面的發展能力。
其次,高考狀元們喜歡在學習知識中追求完美無缺,追求無所疏漏,在考試中過分看重分數,使思維處在了僵化的神經質般的模式上。
這種思維反映到將來的工作上,他們也只是過分看重僵死的書本知識的死記硬背,而又視學習現成知識為一種享受,而對其它則看得比較淡漠,而這種思維嚴重影響到了他們在事業上的發展。
第三,許多高考狀元們對來自上方的指令,往往能夠苛刻地按要求完成,而在完成任務時往往缺乏自己獨到的見解。這種思維是對來自應試教育做現成試題而又想獲得完美答案的一種機械重複。
第四,高考狀元們只是在應試上取得了暫時的成功,而他們卻又往往以這一次成功引以為一生的驕傲。過分地在意過去,卻喪失了以後為更高遠目標努力的動力。
第五,高考狀元們的家庭背景往往不太理想。他們在學習上心無旁騖,夢想擺脫某種困境。一旦實現理想,卻又陷入了沒有目標的窘境,而在就業上卻又得不到家庭和社會的更為理想的指導,結果好多人也就聽天由命。
最後,還是想說那幾句老話:應試教育,雖然可以生產出一流的技術人才,卻無從培養出真正的科學精神,無法造就創造未來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