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clslwj1
-
2 # 泰山124453211
海市濛濛起蜃樓,神仙眷侶空中游,
願隨清風逐浪去,嘆息可望不可求。
-
3 # Sun採姑娘的小蘑菇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長恨歌》
釋義:即使是天長地久,也總會有盡頭,但這生死遺恨,卻永遠沒有盡期
-
4 # 勺子星5點半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明·劉基《登臥龍山寫懷二十八韻》:"白雲在青天,可望不可即。
元·薩都刺《偕楊善卿等遊法雲寺》:"鳳台錦袍人,可望不可即。
明明很想哭,卻還在笑。明明很在乎,卻裝作無所謂。 明明很想留下,卻堅定的說要離開。
《詩經》中的名篇《蒹葭》中寫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
5 # 使用者8797354418196
表現可望不可及的詩句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長恨歌》
釋義:即使是天長地久,也總會有盡頭,但這生死遺恨,卻永遠沒有盡期。
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司馬相如《鳳求凰》
釋義:可惜那美人啊不在東牆鄰近。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李煜《搗練子令·深院靜》
釋義:夜深了,月光和砧聲穿進簾櫳,更使人聯想到徵人在外,勾起了綿綿的離恨和相思。因而長夜不寐,愁思百結。
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卓文君《怨郎詩》
釋義:精緻的連環玉斷裂了,我在長亭裡等你等得望眼欲穿。
三更醉後軍中寢,無奈秦山歸夢何。——岑參《酒泉太守席上醉後作》
釋義:三更醉後臥在軍帳之中,夢中無法向那秦山歸去!
無奈逝川東去急,秦陵松柏滿殘陽。——吳融《華清宮二首》
釋義:無奈那河水東流甚急,殘陽照耀著秦始皇陵園中的松柏。
-
6 # 百合花
表現可望不可及的詩句: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則以美人的可望不可即暗示理想的難以實現。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一些幫助,祝你生活愉快
回覆列表
《詩經》被譽為“世界最美的書”。
這部記載著從西周到春秋時期、長達五百多年歲月的詩歌總集,在歷史的長河中流淌至今。
它滿載著遠古之風,穿越千年,為我們送來依然至美的歌謠,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帶給我們清澈和寧靜。
它是一幅中國畫,質樸淡雅;畫裡的藝術形象,河水、桃園、鵲鳥、草蟲、纖草……簡簡單單,清清亮亮,沒有任何粉飾,卻深深烙印在人們的心裡;
她的情感,溫柔敦厚,發乎情,止乎禮——
那是初見時的美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那是相思時的纏綿:“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你是相守時的歲月靜好:“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那是單思中的可望而不可及、可遇而不可求:“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詩經裡的愛情,率真而奔放,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如這首《國風·周南·漢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漢廣》的作者大約是個青年樵夫,他鐘情一位姑娘,卻可望而不可及,苦戀而不得,面對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這首動人的詩歌,傾吐了滿懷惆悵的愁緒。
詩的開頭即以喬木起興,“南有喬木,不可休思”,喬木高大挺直,用來比興女子,直言女子出眾,大家都喜歡。
南方有高大的喬木,卻不能夠在它下面歇息,
漢水邊上有著美麗的女子,我卻追求不到她。
漢水那麼寬廣,我卻不能游過去。
江水蒼茫,船行其中河岸卻遙不可及。
漢水源遠流長,煙波浩渺,面對著水天一色的江面,孤獨的樵夫徘徊著、躊躇著,心上人就近在眼前,但卻可望而不可及……
可他並沒有怨恨,沒有衝動,而是生出一種美好的想象:
我在幻想中砍柴伐薪,
就像她是我的新娘,我為她餵馬。
漢水那麼寬廣,我卻不能游過去。
江水茫茫,船行其中對岸又遙不可及。
我在幻想中砍柴割蔞,
就像她是我的新娘,我替她餵飽馬駒。
漢水寬廣,我永遠遊不過去。
江水翻滾,船行江中她卻遙不可及。
這裡的“翹翹錯薪,言刈其楚”、“翹翹錯薪,言刈其蔞”,是比的表現手法,用柴草中的“楚”和“蔞”,類比男子心中完美的愛人。
“刈楚”“刈蔞”就是砍柴,“言秣其馬”“言秣其駒”是指餵馬,這些都是古時和結婚有關之物。
有人可能會問:結婚跟砍柴、餵馬沾邊兒嗎?
現在看來不沾邊兒,但《詩經》那個年代結婚是在晚上的。我們從結婚的“婚”字上就能看出來,“婚”字右邊是“昏”,是黃昏的“昏”,就是說新郎要在黃昏時候到新娘家迎娶。
古時候有男子要向女方家送柴薪為禮的風俗,而且晚上結婚得點火照明,接新娘要有車馬,還得把馬餵飽了,所以呀,還真是柴草、馬匹一個也不能少呢。
樵夫有時會痴痴地想,要是她能夠嫁給我,我現在就去籌備婚禮,砍柴餵馬,前去迎接,從此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給她一生不盡的幸福……
然而這些終究只是想象,他明白,他與那可愛的女子隔著迢迢江河,或許並不僅僅是兩地的距離,可能還是身份的距離、年齡的距離、家族的距離、甚至是隔著生死的距離吧,在這樣遙不可及的距離裡傳達著古人的一種態度——
再熱切的感情也不會衝動,這是對愛的尊重:因為愛,所以仰望;因為不易,所以不棄;因為不可得,所以不能忘。
所以,他一連說了八次“不可”!在這反覆的吟詠中,我們彷彿能看到那漢水之上的煙波浩瀚,彷彿能聽到那樵歌在耳,餘音嫋嫋,一唱三嘆,深情流連,卻哀而不傷。
這種重章復唱的形式,又被稱為疊詠體,即語句反覆、排比,讀來不但不覺其煩,反覺有無窮的餘味流於齒間,有一唱三嘆之美呢。
求而不得,是古往今來的人們共通的痛苦之一吧,於是它被一代又一代人反覆吟誦:
古有張衡的《四愁詩》,曹植的《洛神賦》,
李白的“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雲端”,
崔護的“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
今有王洛賓的“我和你是河兩岸,永隔一江水”,
還有為林徽因寫下“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的金嶽霖先生,痴情一生,無怨無悔,為所愛的人的幸福而守護 ……
“所愛隔山海,山海不可平”,青年樵夫對這位姑娘日思夜想,看到高大的樹木時會想到她,看到滔滔不絕的長江水時會想到她,勞作砍柴的時候會想到她,甚至偶爾會帶著微笑幻想自己喂好馬駒去迎娶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