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789635606354251

        笄禮,即漢民族女孩成人禮,古代嘉禮的一種。俗稱“上頭”、“上頭禮”。笄,即簪子。 自周代起,規定貴族女子在訂婚(許嫁)以後出嫁之前行笄禮。一般在十五歲舉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許人,則年至二十也行笄禮。冠(笄)之禮是中國漢民族傳統的成人儀禮,是漢民族重要的人文遺產,它在歷史上,對於個體成員成長的激勵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      笄禮流程:   參禮人員:   贊禮1人——主持   贊者1人——正賓、長輩侍者,協助正賓、長輩行禮。   有司1人——侍者,為笄者托盤的人   正賓1人——有德才的女性長輩   笄者1人——成年待行笄禮者   主人2人——笄者父母   賓眾若干——其他觀禮者   準備物品:賜字文書、酒具、飯碗、冠笄(櫛)、盥盆(巾)、香爐、草蓆、蒲團、托盤、蠟燭   陳設:   ①醴酒1杯:可用普通的較平和的白酒代替,建議用古樸造型的酒杯。   ②飯1份:可以用淺盤或小碗象徵性地鋪一層米飯即可,備竹筷一雙。   ③小几一個:作為置醴酒席的几案,上面放醴酒1杯,飯1份   ④席子3張:1張置於場地東側,用來放置要穿的三套漢服。另2張並列置於場地中央偏西側,放座墊(是用來跪坐的)。   ⑤盥1個:用普通的盆加水,備毛巾及溫和的洗手液即可,置於放漢服的席子北側。   ⑥香爐,香   ⑦國旗掛圖1張   ⑧觀禮者座墊若干。   漢服:   1.采衣:采衣即未行禮之前穿的童子服。樣式是短褂褲,緇(黑)布為衣,硃紅色的錦邊。穿普通的布鞋。梳雙鬟髻。   2.初加:發笄,羅帕。一套素色襦裙,似中衣。衣緣沒有文飾,腰帶用普通的細布帶。   3.再加:髮簪。稍微明麗一些的曲裾深衣。   4.三加:釵冠。大袖長裙禮服。佩綬等飾物。   衣服的擺放:按順序分別疊好、衣領朝東,由北向南依次置於席上,席置於場地東側;要加的髮飾,由有司捧在盤裡,立於場地西冊,面朝南,從東到西排開,依次是:發笄、髮簪、釵笄。   說明:三次加笄的服飾,分別有不同的蘊義,象徵著女孩子成長的過程——采衣色澤純麗,象徵著女童的天真爛漫;色淺而素雅的襦裙,象徵著豆蔻少女的純真;端莊的深衣,象徵著花季少女的美;最後的翟衣正好反映了漢民族女性的審美取向——雍容大氣,典雅端麗。   儀程   1、贊禮到位:準備場地的同時,贊禮在舞臺中心向觀眾行揖禮,並對及笄禮及參禮人員做簡單介紹。   【及笄禮,作為中國傳統女子成人禮,與華夏文明同根同源,自漢代開始至明及為盛行。古時一般為十五歲或嫁前行禮,現今行禮時間一般為十八歲或二十歲。參禮人員有贊禮、笄者父母、正賓、笄者、贊者、有司、賓眾】   2、開禮。贊禮唱:“笄禮始,全場靜。天地造萬物,萬物興恆,以家以國,祖光榮耀。父母傳我,人生家國,貴至榮和。夫,人之因幼,少而及往,青年獨立繼承。家、族、國納其人之成立,與其人之權利,其成人者受個體生存,家族責任,社會義務之命。此,特予正禮明典。成人笄禮開始,奏樂!”“請贊者入席。”【有司跟隨贊者入席。有司站於舞臺一端;贊者上前,於舞臺另一端,點燭,燃香。】   3、主人入席。贊禮唱:“有請及笄者的父親和母親。”【贊者上前,與及笄者的父母互行正規揖禮,並將其引入主人位,父母落座。】   4、賓客入席。贊禮唱:“請賓客入席。”【贊者隨主人上前迎接,主人(東面)與正賓、客人(西面)互行正規揖禮後入場。贊者將正賓、客人引入席位落座後,主人方可落座。】   5、笄者就位。贊禮唱:“笄禮開始,請笄者出東房。”【贊者先出,以盥洗手後就位,與笄者互行揖禮】【笄者從東房內走出,先揖拜父母,後揖拜正賓,正賓回小禮,落座。笄者正坐席上。】   6、 賓盥。贊禮唱:“請正賓盥手,請贊者為將笄者理妝。”【贊者為笄者梳頭。正賓起身,主人隨後相陪。正賓下盥洗手,拭乾。相互揖讓後主賓與主人各自歸位就坐。】【正賓洗手,稱為盥手禮。貫穿於華夏禮儀的各個環節,表示乾淨,整潔,莊嚴,肅穆。是施禮者鄭重其事的表現。】   7、 【贊者為笄者梳理髮髻,傳統意義上女孩成年後需將鬟髻改為成年女子的髮髻,用髮簪固定和裝飾】【完畢後,笄者與贊者互揖】   8、 初加:笄者轉向東正坐;有司奉上羅帕和發笄,正賓走到笄者面前;高聲吟頌祝辭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然後跪坐下(膝蓋著席)為笄者梳頭加笄,然後起身,回到原位。贊者為笄者象徵性地正笄。笄者起身,賓向笄者作揖祝賀。笄者回到東房,贊者從有司手中取過衣服,去房內更換與頭上幅盡相配套的素衣襦裙。   9、 一拜:笄者著襦裙出房後,向來賓展示。然後面向父母親,行正規拜禮。這是第一次拜。這次是表示感念父母養育之恩。   10、 二加:笄者面向東正坐;正賓再洗手,再復位;有司奉上髮釵,正賓接過,走到笄者面前;高聲吟頌祝辭曰:“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贊著為笄者去發笄。正賓跪下,為笄者簪上髮釵,然後起身復位。贊者幫笄者象徵性地正髮釵。賓向笄者作揖。笄者回到東房,贊者取衣協助,去房內更換與頭上髮釵相配套的曲裾深衣。   11、 二拜:笄者著深衣出來向來賓展示。然後面向正賓,行正規拜禮。這是第二次拜。這次是表示對師長和前輩的尊敬。   12、 三加:笄者面向東正坐;正賓再洗手,再復位;有司奉上釵冠,正賓接過,走到笄者面前;高聲吟頌祝辭曰:“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耇gǒu無疆,受天之慶。”贊者為笄者去髮釵。正賓跪下,為笄者加釵冠,然後起身復位。贊者幫笄者正冠。賓向笄者作揖。笄者回到東房,贊者取衣協助,去房內更換與頭上幞頭相配套的大袖長裙禮服。   13、 三拜:笄者著大袖禮服、釵冠出房後,向來賓展示。然後面向國旗,行正規拜禮,這是第三次拜。這次是表示傳承文明報效祖國的決心。   14、 乃醮。【贊者於有司手中接過酒具,遞與正賓,正賓取酒具到席前】正賓祝曰:“執酒祭親,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壽考不忘。”【笄者接過,跪著將酒撒些在地上】【以酒撒地,稱為酹酒,是古代巫術的遺留,表示祭地。】【笄者執酒,象徵性的沾唇,有司接過酒具】【有司奉飯,笄者接過,象徵性的吃一點,有司接過飯碗】   【笄者向正賓行拜禮,起身後,正賓答拜。】   15、字笄者。贊禮唱:“請正賓賜字。”【有司進。笄者正坐。】【賜字的文書寫著笄者的字,字的含義,以及對笄者未來人生的美好祝願。笄者的字由父母所取】正賓唱:“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女士攸宜,宜之於嘏,永受保之,曰××子。”【笄者接過文書,遞與一旁贊者。】笄者對曰:“××雖不敏,敢不夙夜祗來。”【起身。】   16、笄者三拜。贊禮唱:“笄者三拜。笄者拜父母,感念父母養育之恩;笄者拜師長,勤勉求學,發奮進取;笄者拜祖先,傳承文明,報效祖國。”【笄者三拜為及笄禮中的核心,它要求一個成年女子要衷心的感謝生養她的父母,教育她的師長,更要祭拜祖先,傳承文明。】   17、聆訓。贊禮唱:“請笄者母親向笄者示訓詞。”母親訓詞:“事親以孝,接下以慈。和柔正順,恭儉謙儀。不溢不驕,毋詖毋欺。古訓是式,爾其守之。”【笄者母親示訓詞,以寄託對笄者的希望和祝福】笄者對曰:“兒雖不敏,敢不祗承!”   18、贊禮唱:“笄者拜有司及眾賓。”【笄者依次行揖禮。眾人答禮。】   19、禮成。贊禮唱:“笄禮成,請笄者父母向所有觀禮者行揖禮。”【行禮後贊者帶領依次退場。】   注:以上流程中出現的“東房”,指古時院落式住宅中內宅。因受場地限制,此處只形式化帶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快手評論艾特別人為什麼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