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菜農185625269
-
2 # 幽默風聲2A
一石等於一百二十斤
大約一百二十斤。 “石”是古代重量單位,今讀dàn。在古書中讀shí,因古時1石約等於1擔(即10鬥),因此在民間“石”又可俗讀為dàn。在正式場合、詩詞、古文之中應作本
一石多少斤,有個比重問題。而各個朝代不一樣。 在戰國時期,一石=是現在的五分之一市石,即10公斤。在漢代,一石=60KG
-
3 # 燦爛蛋糕qk
經常看歷史電視劇的朋友,都聽說過古人稱糧食,石料等等都是多少“石”來計算的,那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古代說“一石”到底是多少呢?夠現在的人吃幾天呢?
古代“一石”即可作為體積單位,也可作為重量單位
西漢時期“石“,是可以作為重量單位的,在西漢的時候“一石”等於120“斤”。但是西漢的1斤相當於現在國際標準250克,也正好是我們現在使用的“市斤”的一半。之所以轉換過來。西漢“一石”如果按照重量來計算的話,就等於我們現在所說的30“公斤”。
當然,古代時候“一石”也可以作為體積單位的,舉個例子,如果作為體積單位“一石”相當於現在飲水機上的桶一樣。下面是具體的轉換資料:“一石”等於“十鬥”,“一斗”又等於“十升”。西漢時期的1升,大概等於今天國際標準200毫升,所以,“一石就相當於今天的20,000毫升。
另外,如果用“石”來量糧食的多少,一般都是用體積計算,那麼“一石”糧食夠我們現在人吃幾天呢?如果我們每天三頓飯都吃這“一石”糧食,我想象一下以我們現在的小康生活,應該夠我們吃半個月。經常外出,或者點外賣的,就更不用說了。
古代的“鬥”
稱糧食時“石”分為“大石”和“小石”
在西漢“石”用來稱糧食的時有大石、小石的分別。也就是說“石”作為體積單位的時候,有一個“大石”“小石”的關係。大石”和“小石”的體積比約為5∶3,前面說到20,000毫升的是“大石”。這一點在《說文》《九章算術》等文獻都有顯示。
事實上“石”,作為古時候的的度量單位,再加上一些國家制度的不同,所以其本身的問題非常複雜。很多專家學者也存在著很大的分歧,所以我們今天的換算也只是大概,不是十分精確。
回覆列表
不同的朝代,一石的數量是不同的。大約如下:在秦代約為一百零九公斤,在漢代約為六十公斤,在宋代約為九十七公斤,在唐朝約為五十三公斤,在明代約為五十公斤,在清代約為二十八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