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稅眼看世界
-
2 # 壹點兒知識
如果平時已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不一致,產生了“差額”,就要多退少補。退稅,是因為預扣預繳的稅額多了,需要退回來;而補稅,是因為預扣預繳的稅額少了,需要補回去。這樣才不會存在多交稅或者漏稅,對所有人都公平。
注意,補稅,不是讓你額外上交一筆錢,而是自己在個稅預扣預繳環節,存在少扣稅款的情況,這個時候需要補交回去。這個錢本來就是要交的,所以沒必要因為這個而肉疼。
千萬不要以為補稅,就是國家增加了自己的稅負,而選擇不去補稅,那會產生負面影響。因為退稅是個人的權利,可以選擇不退;但補稅是必須履行的義務,一定要執行。
如果個人需要補稅(符合規定的免予彙算情形除外), 卻未依法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彙算的,可能面臨稅務行政處罰, 並記入個人納稅信用檔案。
-
3 # 左刀三爺聊財稅
問題糾正
這個問題你混淆了工具與實質之間的關係。個稅APP只是進行個人所得稅申報、彙算、查詢的一個技術手段,它所有的操作依據是個人所得稅法及其相關規定。
你是不是退稅還是補稅是根據你的收入和費用扣除等各種因素來決定的,與有沒有個稅APP沒有一毛錢的關係。即使沒有個稅APP,如果你符合退稅的條件,依然可以到稅務局大廳或其他途徑進行辦理。
退稅補稅原因根據個人所得稅的稅政策規定,我們每個月或者是每次所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都是一種預繳,需要在第2年進行全年收入和費用的整體核算後,才能決定你最終需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款。
在今年的第1次個稅彙算過程中,很多人都在網路上曬出了自己退稅的各種圖片,可能會讓你誤解大家都會有個稅退稅的,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
至於你查詢個稅APP,發現沒有退稅,而且還需要補稅。從你的描述來推測,首先你的收入來源是多方面的,也就是說你不會只有一份工資收入,也有可能是有多處工資薪金的來源,或者有勞動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或者是稿酬所得等方面的收入,也就是說你的收入來源是多元化的。
那麼在進行日常的個稅處理中,每一類的收入都是按照各自的稅收規定來進行的,比如說工資薪金所得就按照累計扣稅法來進行計算,勞務報酬是按照扣除20%費用後使用20%、30%和40%不同的稅率,稿酬收入則又可以將費用扣除再增加25%。因為每一種類所得計算個稅的方法不一樣,那麼將他們的收入彙總以後的,再按照稅率計算的稅款,就肯定和各類預交稅款之和不一致。所以才會產生有人退稅有人補稅的情況。
左刀財稅(wx)
-
4 # 初收小蒜
一、因你的收入達到了交稅的標準,是指收入在扣除專項扣除額和不徵稅專案後的金額(應納稅所得額)的標準達到。
二、個人所得稅應該補繳稅款,那是在年度彙算清繳以後,以你全年的收入減去全部應該扣除的專項扣除額,減去全年不徵稅專案金額等據此計算出來的應該交納的稅額,再減去你全年已經交納的稅額,就是應該補繳的稅款。
如果出現負餘額,那就是應該退回的多交的稅款。
三、收入可以對照以下標準,自行計算下,然後再判斷自己有沒有多交。
-
5 # 不辦牛馬
不是APP的問題,而是個稅申報會計核算的問題,關於你用APP退個稅。你再會計核算下,最好把向稅務部門申報個稅的會計核算申報表拿出來看看,看看兩者差那了。APP怎能和真人會計師比,相信會計師,找個會計師問問他“自己是否符合退個稅?”
-
6 # 四一行
首先,個人所得稅,是根據個人的收入情況綜合計算出來的,個人情況千差萬別,承擔的稅負也就大不一樣,有的人富可敵國,那麼他需要交的稅就可能是天文數字,有的人像我一樣的還在貧困線上掙扎,就是一分錢不用交,屬於被國家照顧的一部分群體。
其次,個稅是先預扣,再彙算,就是先扣錢,再算總賬。因此不是說看到他退稅了,我就一定要退稅,他退稅說明他應該交的比實際預繳的要少,只不過在彙算清繳的時候才計算出來、才看出來,那麼自然要給他退稅。而題主呢,肯定是計算結果也就是應該交的稅比預繳的要多,那麼自然是要補稅了。比如我預繳了1000塊錢,但是計算出來我應該交1500塊錢,那麼自然是要補上這500塊了。
最後,也不是說計算結果是少繳稅了就一定要補,國家規定應補稅金額小於400元的可以不用匯算清繳了,那麼也就不用補稅了。
-
7 # 東風起瀟瀟
首先,我要恭喜你,去年進入了比較高收入人群。
看到你提的問題,感覺這問題有點簡單,今天重新閱讀,仔細想想,這簡單的問題背後,其實也並不簡單,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對專業人士來說,再難的事也不是問題,對非專業人士人來說,再簡單的事,也是大問題,因為他們沒接觸過。
言歸正傳。
個稅手機App只是一個平臺,通俗來說,是為大家提供辦事的場所,比如就象是一家商店,有需要購買商品的人,都會去那購買,進去後,你要不要購買,購買什麼,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行為而定,所以,我認為個稅手機App只是一個辦事場所,跟補不補稅沒有直接關係。
什麼原因你要補稅呢?原因有二:
一、去年預繳時少申報了所得額
新個稅是2019年1日1日開始實施,稅法明確了起徵點為月綜合所得5000元,即月綜合所得超過5000元,就要計算個稅了。
綜合所得的確定,有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經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你可以對照這些名稱,看看有沒有錯。
二、是附加專項扣除多抵扣了
新個稅規定,納稅人每年有6萬元基本扣除,還有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六項支出可以扣除稅。這六項支出是定額的。
舉例:你去年綜合所得12萬元,基本扣除6萬元,應交個稅所得額是6萬元,假設你去年有符合的附加專項扣除專案:贍養老人支出2.4萬元,有繼續教育支出0.36萬元,實際應納所得額是6-2.4-0.36=3.24萬元,實際應納稅是32400×3%=972元,你去年每月預繳稅款50元,全年預繳600元,所以,在年度匯繳時實際應繳稅款為:972一600=372元。即你要補繳個稅372元,如果你預繳稅款大於可扣除數,那就該退稅給你。
以上這種情況就是你去年預繳時少申報了,所以,你就需要補繳個稅372元。
-
8 # 優稅貓
首先提醒一下你,如果綜合所得(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年收入不足12萬元或者你的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的話,是可以不用補繳稅的。
至於你的疑問——許多人都說個稅APP可以退稅,為啥我不但沒退還要補繳稅?實質是因為你平時預繳稅額<年度納稅額,需要考慮2019年度你是否有換過工作或者有勞務報酬等的收入。先來看看可以退稅的情形和需要補稅的情形。
如何判斷自己是需要補稅還是可以退稅?在思考是不是要補稅或者能不能退稅這個問題前,需要了解個稅補稅或者退稅是如何計算的。
2019年度彙算應退或應補稅額 = [( 綜合所得收入額 - 60000元 - 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 - 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 - 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 適用稅率 - 速算扣除數 ] - 2019年已預繳稅額透過計算如果得出是負數,即預繳稅額<年度應納稅額,則需要進行補稅。
如果計算得出是正數,即預繳稅額>年度應納稅額,則可以進行退稅。
如果計算得出是0,即預繳稅額=年度應納稅額,則無需進行退稅或者補稅。
所以判斷自己是否需要進行補稅或者退稅,只需要根據公式計算自己的預繳稅額是否大於或者小於年度應納稅額即可。
需要補稅的常見情形1. 在兩個以上單位任職受僱並領取工資薪金,預繳稅款時重複扣除了基本減除費用(5000元/月),比年中跳槽。
2. 除工資薪金外,納稅人還有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各項綜合所得的收入加總後,導致適用綜合所得年稅率高於預扣預繳率,如部分除了主業還兼職培訓講師、編輯等人群。
3. 預扣預繳時扣除了不該扣除的專案,或者扣除金額超過規定標準,年度合併計稅時因調減扣除額導致應納稅所得額增加。
4. 取得綜合所得,因扣繳義務人未依法申報收入並預扣預繳稅款,需補充申報收入的情況。
可以退稅的常見情形不管收入高低,只要2019年度因為扣除不足或未申請扣除等原因導致多預繳了稅款,都可以申請退稅。常見情形有這7項:
1. 2019年度綜合所得年收入額不足6萬元,但平時預繳過個人所得稅。
這種情況可以稅款是可以全額退的,此收入不減除任何費用、扣除、稅款。2. 2019年度有符合享受條件的專項附加扣除,但預繳稅款時沒有扣除。
專項附加扣除含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六項,其中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二選一,很多人之前沒有審報或者申報的比較晚,沒有及時享受政策福利,彙算期間可以進行資訊補錄,一併彙算。3. 因年中就業、退職或者部分月份沒有收入等原因,減除費用6萬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企業(職業)年金以及商業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等扣除不充分等。
4. 沒有任職受僱單位,僅取得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需要透過年度彙算辦理各種稅前扣除。
5. 取得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年度中間適用的預扣預繳率高於全年綜合所得年適用稅率。
6. 預繳稅款時,未享受或者未足額享受綜合所得稅收優惠的,如殘疾人減徵個人所得稅優惠等。
7. 有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事業捐贈支出,但預繳稅款時未辦理扣除的等。
需要注意的是,退稅是納稅人的權利,如納稅人放棄退稅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納稅人需要補稅(綜合所得收入不超過12萬元或者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除外),是必須進行個稅彙算清繳並在規定時間內補繳稅款的,如不履行此項義務,可能會產生滯納金或者記入個人納稅信用檔案。
回覆列表
1.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四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有的人退稅,有的人不退不補,有的人補稅屬於正常現象。
2.年度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計算的納稅人當年應納稅額與預扣預繳稅額相比,如果應納稅額大於預扣預繳稅額則需要補繳稅款。
3.為了減輕納稅人負擔,國家對補繳稅款不超過400元的,無論綜合所得收入是多少,都免於彙算清繳 ,就是不用補繳稅款。
4.對年度綜合所得低於12萬元,無論補稅多少,均可以免於彙算清繳,也就是不用補繳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