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高度評價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深遠意義,全面回顧了改革開放40年的光輝歷程,系統總結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承和發揚改革開放精神,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奮力開啟新時代改革開放新徵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偉大成就,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鴉片戰爭以後,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中,華人民經歷了無數曲折和坎坷,越過了數不清的高山險阻、急流險灘,終於找到了馬克思主義、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而在生死攸關的危難時刻,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基於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基於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基於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基於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鄧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關起門來,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發達不起來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改革開放喚醒了華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創造活力,激發了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創新動力,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40年來,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地,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經濟體制改革為主到全面深化各個領域的改革,改革開放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徵、最壯麗的氣象。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大命題。4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4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改革開放肇始於對教條主義的深刻批判、對傳統社會主義模式的徹底反思,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社會主義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統一模式,各國共產黨人必須按照自己的國情、根據自己的實際走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任務,並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只有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才能順利發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才能順利發展。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鄧小平同志鄭重要求全黨“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動搖,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始終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堅持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始終堅持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闊、理論越來越豐富、制度越來越健全、文化越來越自信。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不斷髮展和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又保障了改革開放的目標和方向。實踐證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確的,形成的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確的。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是無數中華兒女最偉大的夢想,是一代代華人的夙願。改革開放以來,華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近代以來,振興中華、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逐漸成為時代最強音。為此,一些先進的華人曾寄希望於資產階級政黨、幻想走資本主義道路,但歷史和人民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而在決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前途命運的緊要關頭,中國共產黨人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透過大膽地試、勇敢地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國家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持續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漸趨完善,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民生和社會保障不斷完善,華人民生於斯、長於斯的家園更加美麗宜人。
40年來,從開啟新時期到跨入新世紀,從站上新起點到進入新時代,華人民終於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翻開了新的一頁,中華民族、華人民、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了光明前景。
繼續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回顧過去,不是因為眷戀過去,企圖沉溺在過往的輝煌成就中裹足不前,而是要展望未來,堅定我們在新時代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的奇蹟的決心和信心。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回首過去,改革開放走過了千山萬水,已經啃下不少硬骨頭;展望未來,仍然有無數艱鉅的任務、嚴峻的挑戰在等著我們,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固步自封,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彷徨,必須保持愈挫愈奮、愈戰愈勇的精神,緊緊扭住新時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才能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接過歷史交接棒,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透過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一系列重大舉措、一系列重大工作,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成為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行動指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改革開放已經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關鍵時刻,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必須堅持擴大開放,必須堅持從嚴治黨,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勇立潮頭、奮勇搏擊,才能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高度評價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深遠意義,全面回顧了改革開放40年的光輝歷程,系統總結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承和發揚改革開放精神,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奮力開啟新時代改革開放新徵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偉大成就,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鴉片戰爭以後,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中,華人民經歷了無數曲折和坎坷,越過了數不清的高山險阻、急流險灘,終於找到了馬克思主義、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而在生死攸關的危難時刻,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基於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基於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基於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基於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鄧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關起門來,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發達不起來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改革開放喚醒了華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創造活力,激發了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創新動力,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40年來,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地,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經濟體制改革為主到全面深化各個領域的改革,改革開放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徵、最壯麗的氣象。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大命題。4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4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改革開放肇始於對教條主義的深刻批判、對傳統社會主義模式的徹底反思,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社會主義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統一模式,各國共產黨人必須按照自己的國情、根據自己的實際走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任務,並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只有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才能順利發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才能順利發展。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鄧小平同志鄭重要求全黨“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動搖,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始終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堅持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始終堅持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闊、理論越來越豐富、制度越來越健全、文化越來越自信。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不斷髮展和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又保障了改革開放的目標和方向。實踐證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確的,形成的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確的。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是無數中華兒女最偉大的夢想,是一代代華人的夙願。改革開放以來,華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近代以來,振興中華、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逐漸成為時代最強音。為此,一些先進的華人曾寄希望於資產階級政黨、幻想走資本主義道路,但歷史和人民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而在決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前途命運的緊要關頭,中國共產黨人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透過大膽地試、勇敢地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國家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持續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漸趨完善,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民生和社會保障不斷完善,華人民生於斯、長於斯的家園更加美麗宜人。
40年來,從開啟新時期到跨入新世紀,從站上新起點到進入新時代,華人民終於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翻開了新的一頁,中華民族、華人民、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了光明前景。
繼續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回顧過去,不是因為眷戀過去,企圖沉溺在過往的輝煌成就中裹足不前,而是要展望未來,堅定我們在新時代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的奇蹟的決心和信心。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回首過去,改革開放走過了千山萬水,已經啃下不少硬骨頭;展望未來,仍然有無數艱鉅的任務、嚴峻的挑戰在等著我們,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固步自封,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彷徨,必須保持愈挫愈奮、愈戰愈勇的精神,緊緊扭住新時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才能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接過歷史交接棒,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透過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一系列重大舉措、一系列重大工作,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成為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行動指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改革開放已經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關鍵時刻,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必須堅持擴大開放,必須堅持從嚴治黨,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勇立潮頭、奮勇搏擊,才能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