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99388751914701

    近幾十年來,在長江流域發現了不少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銅器時代的考古遺址,長江流域的上古文化令人刮目相看。於是有人借用一個老詞兒“兩河文明”,稱中國的上古歷史是又一個“兩河文明”。中國的“兩河”,一個是黃河,一個是長江。

    中國的這“兩河”,比原來常說的兩河即西亞的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要長大得多,兩岸也遼闊得多。另外,黃河、長江的水性、兩岸的人文各不相同,歷史關係也很複雜。中國的“兩河文明”需另有個說法。

    從地圖上不難看出,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彼此相距不遠,中上游最近處恐不足百里,下游今天已匯流為一,兩條河流所處的地理、氣候條件基本相同,水性不致相差太大。歷史上兩河之間(稱“美索不達米亞”)有蘇美爾等古老文明發祥,兩河合力澆灌,養育出燦爛成就(如車輪、曆法、文字)。兩條河流在人文發展上的“一體化”,是那裡的明顯特點。

    中國的黃河、長江,在養育早期文明方面,很難說一體化。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與長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不同,是兩大類各自成長的原始文化,互不統屬。即使到了銅器時代,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的人文關係也不是那麼清楚。西亞的兩河流域約在公元前2320年時出現統一國家(阿卡德-蘇美爾),形成“兩條河流,一個王權”的局面。而中國的黃河、長江兩流域最早何時共尊一個王權,還是個尚待研究的問題,不過顯而易見的一點是,黃河、長江的統一比西亞那兩河的統一要難得多,也偉大得多。

  • 2 # 八戒洗頭愛潘婷

    長江與黃河。

    華人習慣以 “華夏文化”一統中國文化,淡化以致磨沒了中國文化的多元結構及其發展脈絡。事實上,中國文化的發生發展與黃河、長江息息相關,經過近萬年的積澱,形成了黃河文化與長江文化兩大系統。”

    遠在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從上游到下游,形成了大溪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代表性的古文化圈。現代田野考古工作顯示,一度被視為南蠻之地的長江流域,在新石器時代也相繼產生了位於上游地區的大溪文化、中游地區的屈家嶺文化、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其沛然底氣,不遜於黃河文化。青銅時代,中國文化進入成熟期。黃河文化加速發展的同時,其重心由西往東移,即由岐西、河套一直東移,最後止步於齊魯,成為黃河文化的軸心之地。長江文化也在三大古文化的基礎上,分別形成了巴蜀文化、荊 (湘)楚文化、吳越文化,而以居中的荊楚文化為長江文化的軸心之地。最近幾十年接連不斷出土的簡帛古籍,也有力地表達了長江文化軸心區域的文化底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七里長征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