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穩致遠913

    1930年至1931年底,紅一方面軍連續取得第一、二、三次反"圍剿"的重大勝利。1930年11月,蔣介石調集11個師約10萬人的兵力,以魯滌平為總,懷念張輝瓚為前線總指揮,採取"長驅直入"、"分進合擊"戰術,對中央蘇區和紅一方面軍發起第一次"圍剿"。

    當時,紅一方面軍約4萬人,蘇區擴大到近20多個縣,面對強敵進攻,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和江西省行委接受毛澤東的主張,確定了"誘敵深入"方針。在毛澤東、朱德的指揮下,紅軍東渡贛江,退至蘇區中心。

    國民黨軍發起進攻後,急於與紅軍主力決戰,但由於紅軍後撤而一再撲空。敵軍深入蘇區後,紅軍和游擊隊不斷襲擾,蘇區人民堅壁清野,致使其疲勞沮喪,補給困難,弱點不斷暴露;而紅軍主力則依據蘇區的各種有利條件,做好了大舉殲敵的準備。12月30日,紅軍集中優勢兵力,全殲了冒進龍岡的敵"圍剿"軍主力第18師,活捉敵前線總指揮兼第18師師長張輝瓚。接著,又於1931年1月3日,在東韶全殲敵第50師1個旅。其他各路敵軍狼狽潰退。兩次作戰,共計殲敵1.3萬人。這樣,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的第一次"圍剿"即被粉碎。

    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是紅軍在戰略轉變階段以運動戰方式殲敵的第一次戰役行動,為以後各次反"圍剿"作戰積累了經驗。

    4月,蔣介石又糾集了18個多師共20萬兵力,以何應欽為總司令,採取"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和"分進合擊,互相策應"戰術,對中央蘇區和紅軍發起第二次"圍剿"。

    紅一方面軍3萬餘人,在毛澤東、朱德指揮下,仍採取"誘敵深入"的方針,退至蘇區前部持重待機。隨後,採取集中兵力,先打弱敵,並在運動中各個殲滅敵人的戰法,5月16日至5月30日,由西向東橫掃,在富田、白沙、中村、廣昌、建寧連打5個勝仗,轉戰700餘里,殲敵3萬人,繳槍2.2萬枝,粉碎了國民黨軍的第二次"圍剿"。

    7月,蔣介石調集了23個師30萬兵力,自任總司令,再次以"長驅直入"的作戰方針,向中央蘇區發起第三次"圍剿"。

    這時,紅一方面軍主力還在遠離蘇區的閩西、閩贛邊界地區分兵開展群眾工作,尚未收縮兵力和進行必要的休整補充,這給反"圍剿"競爭帶來極大困難。得知敵人進攻後,臨時總前委決定仍以"誘敵深入"為指導方針,主力迅速回師蘇區,集中兵力,尋機殲敵。正當盛夏,暑熱難當。紅軍一路揮汗急行,繞經瑞金北部的壬田,於28日到達贛江東岸的興國高興圩地區,完成千裡回師任務。在此前後,紅7軍也奉命轉戰至中央蘇區,參加反"圍剿"鬥爭。

    長驅直入的敵軍發現紅軍主力後,以9個多師的兵力包圍過來。紅軍被敵人壓縮在高興圩地區數十里狹小地區。臨時總前委臨危不亂,派少量兵力西向贛江佯動誘敵,率主力於8月5日夜晚從東面敵軍陣地間20公里的縫隙中秘密穿越,將敵人拋在身後。爾後乘敵不備,從6日至11日,在蓮塘、良村、黃陂連打3個勝仗,從被動中奪得主動,隨後轉 至君埠集結。當敵人又以8個師兵力向君埠包圍過來時,臨時總前委以紅12軍偽裝主力向東北方面佯動吸引敵人,主力2萬餘人向西南方向突圍。15日夜,紅軍摸黑從東進入敵軍陣地結合部10公里間隙的崇山中,大膽穿越,再次跳出敵人的包圍圈,隱蔽於興國境內休整。

    被紅12軍牽著鼻子轉了半個月的敵軍,發現上當再回頭時,已精疲力竭,成了強弩之末。而休整了半個月的紅軍正嚴陣以待。就在此時,兩廣軍閥發動了反蔣戰爭,蔣介石不得不下令結束"圍剿"。紅軍抓住機會再次反攻,徹底打破敵人的"圍剿"。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使贛南、閩西蘇區連成一片,形成了方圓5萬平方公里的中央蘇區。紅軍的運動戰原則也是在鬥爭中全部形成。紅一方面軍在戰後改稱中央紅軍,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直接指揮。

    在中央蘇區和紅軍反斗爭同時,其他各蘇區和紅軍也與國民黨"圍剿"軍展開了英勇鬥爭。

    其中比較重要的有湘鄂西蘇區和鄂豫皖東區及其12軍展開的反"圍剿"鬥爭

    1930年11月,國民黨軍以4個師又7個旅兵力,採取"分割槽重點圍攻,步步為營,逐步清剿"方針,對湘鄂西蘇區發動"圍剿"。"圍剿"分三期進行,重點進攻洪湖蘇區。

    當敵人開始進攻時,湘鄂西紅軍的主力紅2軍出擊外線。中共湘鄂西特委領導地方武裝組成江左軍、江歷軍和紅軍獨立團,在群眾武裝的配合下,利用河湖港汊的複雜地形,積極開展游擊戰爭。

    1931年初國民黨軍發動第一期"圍剿",進攻洪湖蘇區的江北地區。江左軍主力轉移外線,開闢新蘇區,敵人雖然戰領了江北地區,卻未能消滅紅軍。3月初,國民黨軍發起第二期"圍剿",進攻江南華容縣的東山區,江右軍實行內外線鬥爭相結合,一部進山堅持鬥爭,一部轉入洞庭湖西岸,開闢了洞庭特區。在此期間,紅軍獨立團乘機北渡長江,與江左軍區同進行恢復江北蘇區的鬥爭。在鬥爭中,紅軍獨立團擴編為紅3軍第9師,段德昌任師長。國民黨軍在紅軍的打擊下,被迫轉入守勢,革命根據地逐步得到恢復。1931年9月,國民黨軍乘洪湖地區水災嚴重之機發起第三期"圍剿",再次重點進攻江南華容縣的東山蘇區。中共湘鄂西分局一面組織群眾抗洪救災,一面領導紅軍和游擊隊進行遊擊戰爭。在敵人佔領東山蘇區後,紅軍主力向江北突圍,地方武裝又組成江南遊擊大隊,堅持與敵鬥爭。

    1931年3月,轉戰於湘鄂邊的紅2軍團根據黨中央指示改編為紅軍第3軍,軍長賀龍,政治委員鄧中夏。4月,紅3軍北渡長江,以攻勢行動支援洪湖蘇區反"圍剿"鬥爭,後又轉戰鄂西北,建立了鄂西北蘇區。之後,紅3軍主力與紅9師會合,後返回洪湖蘇區。為調動敵人,紅3軍和紅9師先後出擊襄北,取得了龍王集、文家墩等戰鬥勝利,粉碎了敵人對洪湖蘇區的"清剿"。這時,洪湖蘇區進一步擴大,湘鄂西蘇區得到鞏固和發展,紅3軍也發展到1.5萬餘人。

    1930年11月,國民黨軍8個多師10萬兵力,對鄂豫皖蘇區發起第一次"圍剿"。當時紅1軍正在外線作戰。中共鄂豫皖臨時省委和軍委領導地方武裝和游擊隊,以游擊隊靈活打擊、襲擾和疲憊敵人,使進戰蘇區之敵只能困守幾個縣城和集鎮。紅1軍轉戰皖西后,連續取得金家寨、蘇家埠等戰鬥勝利,又在東西香火嶺嶺殲敵3個團、擊潰1個團,在商城四顧墩殲敵1個團,打破了敵人的第一次"圍剿"。1931年1月中旬,紅1 軍與紅15軍合編為紅軍第4軍,軍長曠繼勳,政治委員餘篤三,參謀長徐向前。全軍共1.2萬人。隨後,展開攻勢作戰,取得雙橋鎮大捷,鞏固和擴大了鄂豫皖蘇區。

    4月上旬,國民黨軍對鄂豫皖蘇區發起第二次"圍剿"。紅4軍以一部兵力牽制敵人,集中主力揀弱敵打,先後在皖西獨山鎮和鄂豫邊的滸灣地區、黃安的桃花鎮和十里鋪等地,多次打敗敵人,迫使敵人轉攻為守,粉碎了國民黨軍第二次"圍剿"。

    5月中旬,以張國燾為書記的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同時成立了由張國壽兼任主席的軍事委員會。此後,紅4軍進行了整編,擴大為4個師,近2萬人。10月,成立了紅軍第25軍。11月,紅4軍與紅25軍聯合組成紅軍第四方面軍,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治委員。紅四方面軍的組成,對於鄂豫皖紅軍的進一步發展和進行大規模的運動戰具有重要意義。

    在這之前,蔣介石已在準備對鄂豫皖蘇區發動第三次"圍剿"。但由於與地方實力派的矛盾不斷加劇,第三次"圍剿"遲遲沒能實施,進至蘇區周圍的國民黨處於分散防守的狀態。針對這一形勢,紅四方面軍決心以進攻作戰打破敵人的"圍剿"計劃。從1931年11月上旬,至1932年6月中旬,紅四方面軍先後進行了黃安、商(城)潢(川)、蘇家埠、潢(川)光(山)4次進攻戰役。紅軍依託蘇區,在廣大人民支援下,以集中兵力、圍點打援、誘敵深入、迂迴包抄等戰術,軍事進攻於政治攻勢相結合的方法,取得了勝利,總共殲敵6萬人。這不僅使敵人的"圍剿"計劃成為泡影,而且使紅四方面軍發展到4.5萬餘人,鄂豫皖蘇區也擴大到26個縣的4萬平方公里範圍。

    此外,湘贛、湘鄂贛、贛東北、閩等蘇區的紅軍,分別在當地黨組織領導和人員群眾的支援下,開展反"圍剿"、反"清剿"鬥爭,挫敗了敵人消滅紅軍、摧毀蘇區的企圖,在戰略上配合了中央蘇和其他蘇區的反"圍剿"鬥爭。

    經過這一階段的反"圍剿"鬥爭,全國紅軍發展到15萬人,形成了中央蘇區、鄂豫皖蘇區、鄂豫西蘇區、湘鄂贛蘇區、贛東北蘇區和湘贛蘇區6個大的和較大的戰略區。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形成燎原之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哪三大殿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