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巖精神作為重慶黨史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不僅樹立了重慶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而且為其傳承提供了有形有效的載體。
紅巖精神的產生豐富了重慶黨史文化的內涵
重慶是一座有著豐富黨史文化資源的歷史文化名城。這裡不僅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伯承、聶榮臻、楊尚昆的故鄉,還湧現了楊闇公、趙世炎、萬濤、江竹筠等革命先驅。土地革命時期,三大主力紅軍在重慶留下了光輝的戰鬥足跡;抗日戰爭時期,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慶進行了8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培育形成了光耀千秋的“紅巖精神”;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親赴重慶談判,為和平民主作出了不懈努力;新中國成立之初,以鄧小平為首的西南局駐重慶,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經濟的恢復發展,開闢了西南工作的嶄新局面……在波瀾壯闊的歷史程序中,紅巖精神作為重慶的精神名片,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樣,都是共產主義精神、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結晶,共同鑄成了偉大的革命精神,成為黨史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紅巖精神是以周恩來為代表的南方局在國統區複雜險惡的政治環境中,創造性貫徹執行中共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維護國共合作,堅持抗戰、團結、民主,在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偉大實踐和歷史程序中孕育而出的精神成果。它充分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氣。其實質是共產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生動寫照。
紅巖精神不僅具有中國革命精神所共有的品質,而且在中國革命精神的寶庫中獨樹一幟。它不是誕生在革命根據地或革命軍隊之中,而是在抗日戰爭的特殊歷史條件下,誕生在國民黨統治區,是中國共產黨在解決尖銳的民族矛盾和嚴酷的階級矛盾的社會環境中產生的。紅巖精神的產生過程既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的一段重要歷史,也是重慶的一段重要黨史。因此,紅巖精神既是歷史的,也是時代的;既是重慶的,也是全國的。紅巖精神的豐富內涵,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真理的堅定意識,也包括了中華民族愈難彌堅、勇於犧牲、自強不息的民族血性和海納百川、敢於創新、銳意進取的民族氣概,它與民族精神具有文化上的傳承關係,與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具有理論上的同源聯絡。這些都是黨史文化最本質、最直接、最生動的體現。
紅巖精神的研究提升了重慶黨史文化的影響力
任何一座城市的黨史文化,都是長期積累沉澱的結果。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座城市的文化根基和底蘊,是這座城市及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自身內在品格的一種外在延伸,體現了城市的精氣神,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政治資源。
紅巖精神因當年中共中央南方局駐地“紅巖村”而冠名。1985年10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主席、原南方局領導成員之一的鄧穎超重返紅巖村,回顧當年的革命歲月,寫下“紅巖精神,永放光芒”的題詞,正式提出了“紅巖精神”這一概念。
紅巖精神雖然形成於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但對紅巖精神的研究則於20世紀90年代才真正開始。1991年4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視察重慶,為紅巖革命紀念館題詞“發揚紅巖精神,沿著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道路奮勇前進”。1996年,重慶直轄前夕,為振奮重慶人民的精氣神,“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加快重慶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重慶市委七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號召在全市範圍內廣泛開展“弘揚紅巖精神,塑造當代重慶人”的活動,並首次將紅巖精神概括為“救亡圖存的愛國精神,不畏艱險的奮鬥精神,和衷共濟的團結精神,勇於犧牲的奉獻精神”。由此,重慶學術界開始了對紅巖精神的研究。2001年,在建黨80週年之際,重慶市召開了“紅巖精神研討會”,對紅巖精神的科學內涵、歷史發展、時代意義和實踐途徑等,展開了初步探索,推出了一批理論成果。
伴隨著學術理論界對紅巖精神研究的逐步深入,紅巖精神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其影響力擴大到了全國範圍。2002年5月,江澤民再次視察重慶,就紅巖精神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風雨如磐的鬥爭歲月,培育和形成了偉大的紅巖精神。紅巖精神充分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精神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氣。紅巖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樣,都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黨全社會要大力弘揚紅巖精神,使之成為我們在新世紀繼續推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精神力量。”
同年10月,黨的十六大召開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錦濤到重慶考察工作,向全黨和全華人民發出號召:“繼承和發揚偉大的紅巖精神,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真正做到一身正氣、一塵不染,以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和人格力量影響和帶動群眾。”隨後,紅巖精神的研究也由過去的地域性研究發展為全國性的研究。
尤其是近年來,遵照中央指示精神,中央辦公廳明確提出在中央黨史研究室的指導下,聯合原南方局領導的10餘省市,開展對南方局歷史和紅巖精神有關課題研究;國務院審批通過了一批承載紅巖精神、南方局歷史和第二次國共合作的遺址進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宣部、國家社科規劃辦向重慶下達了關於中共中央南方局、紅巖精神的研究專案。一批關於紅巖精神的學術成果也相繼出版,從理論與學術的角度對紅巖精神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探討。
2011年,一場全國性的“弘揚革命精神理論研討會”在重慶召開,會議不僅把對中國革命精神的研究從相對獨立的單線條發展到綜合、比較和整體性研究,而且進一步拓展了紅巖精神的研究視野和研究領域,推動了紅巖精神研究的深入發展,同時也擴大了紅巖精神在全國的影響力。
紅巖精神的宣傳樹立了重慶黨史文化的特色品牌
展示一座城市的黨史文化,要善於把握文化的特色和精髓。文化特色是城市的靈魂,文化精髓是城市發展的動力。傳承與發展城市特色文化,對城市建設可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同時,只有從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出發,併力求透過廣泛的宣傳使其得到延綿發展,才能鑄就獨特的城市品牌。
重慶是紅巖文化和紅巖精神的發源地。抗日戰爭時期,以周恩來為首的南方局領導集體,在國統區這個特殊戰場上錘鍊形成的偉大紅巖精神具有鮮明特色: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為爭取抗戰勝利和為新中國奠定政治基礎的時代使命;剛柔相濟,鍥而不捨的政治智慧;“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汙”的政治品格;以誠相待,團結多數的寬廣胸懷;善處逆境,臨難不苟的英雄氣概。解放戰爭時期,被關押在歌樂山白公館、渣滓洞的革命志士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的英勇鬥爭,在實踐中進一步繼承和發展了紅巖精神。
紅巖是地名,即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辦事處的駐地——紅巖村;紅巖亦是書名,即以反映重慶解放前夕共產黨員和愛國民主人士在“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同國民黨特務進行英勇鬥爭的長篇小說《紅巖》。紅巖從一個地名上升到一個政治歷史概念、發展變化為一種歷史、又成為一種社會文化,一直與重慶這座城市的進步緊緊相聯,已成為這座城市的最強記憶!紅巖精神作為重慶獨特的文化遺產,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就開始發揮其積極的社會作用,影響和教育了好幾代人。
多年來,重慶在對紅巖精神進行深度研發的基礎上,透過舉辦展覽,創作書籍、戲劇、影視作品,開發紅色旅遊、網站等多種渠道來宣傳紅巖精神。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重慶的“紅巖魂”展覽足跡遍佈全國各大省市,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隨著《浩氣長存》《黑牢詩篇》《紅巖小說與集中營裡的人物》等一大批反映紅巖精神、謳歌革命先烈的圖書作品相繼問世,極大擴充套件了小說《紅巖》的影響力,而《時代先鋒》《我們共同走過的路》、京劇《江竹筠》、話劇《小蘿蔔頭》等舞臺劇的創作,則讓鮮活的紅巖人物深入人心。
在此帶動下,紅巖村、歌樂山白公館、渣滓洞等紅色旅遊景區參觀人數陡增,重慶紅色旅遊取得長足發展,“紅巖”品牌受到國內認可。在擴大社會知名度的同時,紅巖精神也因而得到廣泛傳播,對服務社會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倡導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反映當代社會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發揮了其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陣地作用。
今天,我們研究紅巖歷史,傳播紅巖文化,弘揚紅巖精神,就是準確把握了重慶這座城市文化的特色和精髓,樹立了自己獨有的品牌。同時,也為重慶的精神文明建設和先進文化的發展,為重慶紅色歷史文化名城的打造注入了動力。
紅巖精神的弘揚促進了重慶黨史文化的傳承
紅巖精神不僅是以周恩來為代表的南方局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初期國統區開創工作新局面的精神支撐,更具有穿越時空的時代價值,彌久愈新。紅巖精神體現的救亡圖存的愛國主義精神,堅韌頑強的奮鬥精神,顧全大局的團結精神,勤奮努力的學習精神,克己儉樸的廉潔精神,平等相容的民主精神,視死如歸的無畏精神,追求真理的奉獻精神,汙泥不染的蓮花精神,正是我們時代所呼喚和需要的。
紅巖精神閃耀的光芒,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大的精神動力。從20世紀90年代由重慶市委號召在全市範圍內廣泛開展“弘揚紅巖精神,塑造當代重慶人”的活動,到2013年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舉辦“弘揚紅巖精神,增強黨性修養”學術研討會,20多年來,紅巖精神在加強黨的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物質文明建設、黨員領導幹部修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等方面彰顯了獨特的優勢。
今天,我們中華民族再次進入了一個重要的歷史時期,中國夢的航船越是接近夢想的彼岸,就越是可能遭遇不期而遇的風浪,我們就越是需要繼承和發揚堅實可靠的紅巖精神。紅巖精神是我們黨經受執政和改革開放考驗、拒腐防變的牢固防線;是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有力武器;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柱;是實現跨世紀宏偉藍圖和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動力。
原南方局老同志宋平曾提出,“要學習和弘揚紅巖精神”,“許多事要把今天與過去結合起來,過去的精神對今天仍然有作用。紅巖精神與黨的其他精神一樣,都是黨的優良傳統中的一種……他們內在的根本的實質是一樣的。要不斷的學習,在工作中得到弘揚”。
2010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習近平在重慶市黨政幹部座談會上講話時指出,“重慶的光榮革命傳統,熔鑄了崇高的紅巖精神,是激發和凝聚全市幹部群眾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這是在新形勢下黨中央對繼承和弘揚紅巖精神的偉大號召。
當前,隨著研究的步步深入和宣傳力度的大大加強,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弘揚紅巖精神要與傳承黨史文化,發揮黨史資政育人作用,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需要結合起來;要與黨的歷史方位和歷史任務的變化結合起來;要與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實踐結合起來;深入揭示和發掘紅巖精神所具有的時代意義和實踐價值。將紅巖精神與其他革命精神一起,匯成中國革命精神的洪流,成為重慶又好又快發展的“內驅力”和“軟實力”的重要因素,成為我們面向未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力量。
紅巖精神作為重慶黨史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不僅樹立了重慶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而且為其傳承提供了有形有效的載體。
紅巖精神的產生豐富了重慶黨史文化的內涵
重慶是一座有著豐富黨史文化資源的歷史文化名城。這裡不僅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伯承、聶榮臻、楊尚昆的故鄉,還湧現了楊闇公、趙世炎、萬濤、江竹筠等革命先驅。土地革命時期,三大主力紅軍在重慶留下了光輝的戰鬥足跡;抗日戰爭時期,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慶進行了8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培育形成了光耀千秋的“紅巖精神”;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親赴重慶談判,為和平民主作出了不懈努力;新中國成立之初,以鄧小平為首的西南局駐重慶,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經濟的恢復發展,開闢了西南工作的嶄新局面……在波瀾壯闊的歷史程序中,紅巖精神作為重慶的精神名片,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樣,都是共產主義精神、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結晶,共同鑄成了偉大的革命精神,成為黨史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紅巖精神是以周恩來為代表的南方局在國統區複雜險惡的政治環境中,創造性貫徹執行中共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維護國共合作,堅持抗戰、團結、民主,在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偉大實踐和歷史程序中孕育而出的精神成果。它充分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氣。其實質是共產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生動寫照。
紅巖精神不僅具有中國革命精神所共有的品質,而且在中國革命精神的寶庫中獨樹一幟。它不是誕生在革命根據地或革命軍隊之中,而是在抗日戰爭的特殊歷史條件下,誕生在國民黨統治區,是中國共產黨在解決尖銳的民族矛盾和嚴酷的階級矛盾的社會環境中產生的。紅巖精神的產生過程既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的一段重要歷史,也是重慶的一段重要黨史。因此,紅巖精神既是歷史的,也是時代的;既是重慶的,也是全國的。紅巖精神的豐富內涵,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真理的堅定意識,也包括了中華民族愈難彌堅、勇於犧牲、自強不息的民族血性和海納百川、敢於創新、銳意進取的民族氣概,它與民族精神具有文化上的傳承關係,與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具有理論上的同源聯絡。這些都是黨史文化最本質、最直接、最生動的體現。
紅巖精神的研究提升了重慶黨史文化的影響力
任何一座城市的黨史文化,都是長期積累沉澱的結果。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座城市的文化根基和底蘊,是這座城市及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自身內在品格的一種外在延伸,體現了城市的精氣神,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政治資源。
紅巖精神因當年中共中央南方局駐地“紅巖村”而冠名。1985年10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主席、原南方局領導成員之一的鄧穎超重返紅巖村,回顧當年的革命歲月,寫下“紅巖精神,永放光芒”的題詞,正式提出了“紅巖精神”這一概念。
紅巖精神雖然形成於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但對紅巖精神的研究則於20世紀90年代才真正開始。1991年4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視察重慶,為紅巖革命紀念館題詞“發揚紅巖精神,沿著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道路奮勇前進”。1996年,重慶直轄前夕,為振奮重慶人民的精氣神,“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加快重慶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重慶市委七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號召在全市範圍內廣泛開展“弘揚紅巖精神,塑造當代重慶人”的活動,並首次將紅巖精神概括為“救亡圖存的愛國精神,不畏艱險的奮鬥精神,和衷共濟的團結精神,勇於犧牲的奉獻精神”。由此,重慶學術界開始了對紅巖精神的研究。2001年,在建黨80週年之際,重慶市召開了“紅巖精神研討會”,對紅巖精神的科學內涵、歷史發展、時代意義和實踐途徑等,展開了初步探索,推出了一批理論成果。
伴隨著學術理論界對紅巖精神研究的逐步深入,紅巖精神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其影響力擴大到了全國範圍。2002年5月,江澤民再次視察重慶,就紅巖精神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風雨如磐的鬥爭歲月,培育和形成了偉大的紅巖精神。紅巖精神充分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精神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氣。紅巖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樣,都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黨全社會要大力弘揚紅巖精神,使之成為我們在新世紀繼續推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精神力量。”
同年10月,黨的十六大召開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錦濤到重慶考察工作,向全黨和全華人民發出號召:“繼承和發揚偉大的紅巖精神,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真正做到一身正氣、一塵不染,以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和人格力量影響和帶動群眾。”隨後,紅巖精神的研究也由過去的地域性研究發展為全國性的研究。
尤其是近年來,遵照中央指示精神,中央辦公廳明確提出在中央黨史研究室的指導下,聯合原南方局領導的10餘省市,開展對南方局歷史和紅巖精神有關課題研究;國務院審批通過了一批承載紅巖精神、南方局歷史和第二次國共合作的遺址進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宣部、國家社科規劃辦向重慶下達了關於中共中央南方局、紅巖精神的研究專案。一批關於紅巖精神的學術成果也相繼出版,從理論與學術的角度對紅巖精神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探討。
2011年,一場全國性的“弘揚革命精神理論研討會”在重慶召開,會議不僅把對中國革命精神的研究從相對獨立的單線條發展到綜合、比較和整體性研究,而且進一步拓展了紅巖精神的研究視野和研究領域,推動了紅巖精神研究的深入發展,同時也擴大了紅巖精神在全國的影響力。
紅巖精神的宣傳樹立了重慶黨史文化的特色品牌
展示一座城市的黨史文化,要善於把握文化的特色和精髓。文化特色是城市的靈魂,文化精髓是城市發展的動力。傳承與發展城市特色文化,對城市建設可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同時,只有從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出發,併力求透過廣泛的宣傳使其得到延綿發展,才能鑄就獨特的城市品牌。
重慶是紅巖文化和紅巖精神的發源地。抗日戰爭時期,以周恩來為首的南方局領導集體,在國統區這個特殊戰場上錘鍊形成的偉大紅巖精神具有鮮明特色: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為爭取抗戰勝利和為新中國奠定政治基礎的時代使命;剛柔相濟,鍥而不捨的政治智慧;“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汙”的政治品格;以誠相待,團結多數的寬廣胸懷;善處逆境,臨難不苟的英雄氣概。解放戰爭時期,被關押在歌樂山白公館、渣滓洞的革命志士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的英勇鬥爭,在實踐中進一步繼承和發展了紅巖精神。
紅巖是地名,即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辦事處的駐地——紅巖村;紅巖亦是書名,即以反映重慶解放前夕共產黨員和愛國民主人士在“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同國民黨特務進行英勇鬥爭的長篇小說《紅巖》。紅巖從一個地名上升到一個政治歷史概念、發展變化為一種歷史、又成為一種社會文化,一直與重慶這座城市的進步緊緊相聯,已成為這座城市的最強記憶!紅巖精神作為重慶獨特的文化遺產,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就開始發揮其積極的社會作用,影響和教育了好幾代人。
多年來,重慶在對紅巖精神進行深度研發的基礎上,透過舉辦展覽,創作書籍、戲劇、影視作品,開發紅色旅遊、網站等多種渠道來宣傳紅巖精神。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重慶的“紅巖魂”展覽足跡遍佈全國各大省市,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隨著《浩氣長存》《黑牢詩篇》《紅巖小說與集中營裡的人物》等一大批反映紅巖精神、謳歌革命先烈的圖書作品相繼問世,極大擴充套件了小說《紅巖》的影響力,而《時代先鋒》《我們共同走過的路》、京劇《江竹筠》、話劇《小蘿蔔頭》等舞臺劇的創作,則讓鮮活的紅巖人物深入人心。
在此帶動下,紅巖村、歌樂山白公館、渣滓洞等紅色旅遊景區參觀人數陡增,重慶紅色旅遊取得長足發展,“紅巖”品牌受到國內認可。在擴大社會知名度的同時,紅巖精神也因而得到廣泛傳播,對服務社會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倡導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反映當代社會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發揮了其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陣地作用。
今天,我們研究紅巖歷史,傳播紅巖文化,弘揚紅巖精神,就是準確把握了重慶這座城市文化的特色和精髓,樹立了自己獨有的品牌。同時,也為重慶的精神文明建設和先進文化的發展,為重慶紅色歷史文化名城的打造注入了動力。
紅巖精神的弘揚促進了重慶黨史文化的傳承
紅巖精神不僅是以周恩來為代表的南方局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初期國統區開創工作新局面的精神支撐,更具有穿越時空的時代價值,彌久愈新。紅巖精神體現的救亡圖存的愛國主義精神,堅韌頑強的奮鬥精神,顧全大局的團結精神,勤奮努力的學習精神,克己儉樸的廉潔精神,平等相容的民主精神,視死如歸的無畏精神,追求真理的奉獻精神,汙泥不染的蓮花精神,正是我們時代所呼喚和需要的。
紅巖精神閃耀的光芒,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大的精神動力。從20世紀90年代由重慶市委號召在全市範圍內廣泛開展“弘揚紅巖精神,塑造當代重慶人”的活動,到2013年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舉辦“弘揚紅巖精神,增強黨性修養”學術研討會,20多年來,紅巖精神在加強黨的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物質文明建設、黨員領導幹部修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等方面彰顯了獨特的優勢。
今天,我們中華民族再次進入了一個重要的歷史時期,中國夢的航船越是接近夢想的彼岸,就越是可能遭遇不期而遇的風浪,我們就越是需要繼承和發揚堅實可靠的紅巖精神。紅巖精神是我們黨經受執政和改革開放考驗、拒腐防變的牢固防線;是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有力武器;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柱;是實現跨世紀宏偉藍圖和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動力。
原南方局老同志宋平曾提出,“要學習和弘揚紅巖精神”,“許多事要把今天與過去結合起來,過去的精神對今天仍然有作用。紅巖精神與黨的其他精神一樣,都是黨的優良傳統中的一種……他們內在的根本的實質是一樣的。要不斷的學習,在工作中得到弘揚”。
2010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習近平在重慶市黨政幹部座談會上講話時指出,“重慶的光榮革命傳統,熔鑄了崇高的紅巖精神,是激發和凝聚全市幹部群眾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這是在新形勢下黨中央對繼承和弘揚紅巖精神的偉大號召。
當前,隨著研究的步步深入和宣傳力度的大大加強,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弘揚紅巖精神要與傳承黨史文化,發揮黨史資政育人作用,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需要結合起來;要與黨的歷史方位和歷史任務的變化結合起來;要與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實踐結合起來;深入揭示和發掘紅巖精神所具有的時代意義和實踐價值。將紅巖精神與其他革命精神一起,匯成中國革命精神的洪流,成為重慶又好又快發展的“內驅力”和“軟實力”的重要因素,成為我們面向未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