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虛空生汝心內

    心識是動物與植物之間最根本區別,植物雖有應激反應,但卻沒有心識,心識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末那識,和第八阿賴耶識。植物不會有習氣秉性,動物生來具有無始劫來所沉澱之習氣,所以動物有各種各樣的愛好與煩惱,得之則悅,失之則悲。然而植物卻沒有這些習氣。所以你傷害動物時,它們和人類一樣也會產生恐懼和憎恨,然而植物卻沒有這些自我意識。

  • 2 # 乒乓yyds

    世界上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線

    七大洲分界線

    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裡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洲與非洲的分界: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峽

    亞洲與大洋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直布羅陀海峽

    歐洲與北美洲的分界:丹麥海峽

    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馬運河

    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峽

    四大洋的分界線

    ①太平洋與北冰洋 西起俄羅斯東北部的傑口尼奧夫角,經白令海峽中的大、小代奧米德島,至美國阿拉斯加西端蘇厄德半島的威爾士王子角一線,為白令海峽最窄處。

    ②太平洋與印度洋 北起馬六甲海峽北口,沿蘇門答臘島西海岸、爪哇島南海岸,經阿拉弗拉海、託宙斯海峽,再沿澳洲東海岸和透過塔斯馬尼亞島東南角的東經146°經線至南極大陸。

    ③太平洋與大西洋 在德雷克海峽處,大致以透過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經67°經線為界。

    ④大西洋與北冰洋 西起哈得孫灣東口,經戴維斯海峽、丹麥海峽、冰島—法羅海檻、威維爾一湯姆森海嶺、設得蘭群島的馬克爾—弗拉格島,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線。

    ⑤大西洋與印度洋 自透過非洲大陸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東經20°線至南極大陸。

  • 3 # 裂槭迎霜649

    南北美洲以巴拿馬運河為界,亞洲與歐洲以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高加索山為界,亞洲與非洲以蘇伊士運河為界,太平洋與大西洋合恩角為界,太平洋與印度洋已澳洲為界。印度洋與大西洋以好望角為界

  • 4 # 甜味越醬


    大洲的分界線有哪些?

    海峽

    1.白令海峽——亞洲/北美洲

    白令海峽位於亞歐大陸最東點的俄羅斯傑日尼奧夫角和美洲大陸最西點的美國威爾士王子角之間,西經169°40′,北緯65°35′,約80千米寬,深度在30米-50米之間。海峽連線北冰洋、楚科奇海和白令海,是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 名字來自丹麥探險家維他斯·白令,他於1728年在俄國軍隊任職時候穿過白令海峽,第一次穿過北極圈。

    白令海峽是溝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航道,也是北美洲和亞洲大陸間的最短海上通道。海峽水道中心線既是俄羅斯和美國的交界線,還是國際日期變更線。

    據考證,1萬年前這裡曾是連線亞、美大陸的一座“陸橋”。人類和許多動植物,早先曾透過這裡移居到美洲,而美洲的動物也從這裡到亞洲“串門”。

    2.丹麥海峽——歐洲/北美

    丹麥海峽,長約483千米,最狹處寬290千米。位於北歐的冰島與丹麥屬地格陵蘭島之間,它是北美洲和歐洲的地理分界線。海峽北端為北冰洋,南端為大西洋。

    東格陵蘭寒流沿海峽的西岸南流,帶有源於北冰洋和格陵蘭島冰蓋的冰山。另有一股較暖的伊爾明厄洋流的分支貼近冰島海岸向北流。

    3.德雷克海峽——南美洲/南極洲

    德雷克海峽是以發現者16世紀英國私掠船船長弗朗西斯·德雷克的名字命名。

    德雷克海峽位於南美洲南端與南極洲的南設得蘭群島之間,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峽,其寬度竟達970千米,最窄處也有890千米。同時,德雷克海峽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峽,如果把兩座華山和一座衡山疊放到海峽中去,連山頭都不會露出海面。

    在1914年巴拿馬運河通航以前,德雷克海峽對19世紀和20世紀初葉的貿易起過重要作用。由於巨型油輪的出現和巴拿馬運河的日益擁擠,德雷克海峽有可能再度成為重要航道。德雷克海峽還是世界各地到南極洲的重要通道。但由於受極地旋風的影響,海峽中常常有狂風巨浪,有時浪高可達10~20米。從南極滑落下來的冰山,也常常漂浮在海峽中,這給航行帶來了困難。

    海洋

    帝汶海、阿拉弗拉海——亞洲/大洋洲

    帝汶海是印度洋的分支海域,位於帝汶島東南、澳洲西北,西連印度洋,東接阿拉弗拉海。帝汶海是重要的油田區,薩赫爾(Sahul)陸棚和澳洲西北岸外均已採油。

    阿拉弗拉位於新幾內亞島(伊裡安島)與澳洲北岸之間。海海域大部分在南緯10°附近,屬熱帶氣候,高溫潮溼。由於位處熱帶地區,阿拉弗拉海是熱帶氣旋的孕育地。

    運河

    巴拿馬運河——北美洲/南美洲

    巴拿馬運河位於中美洲國家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連線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運要道,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一的“世界橋樑”。

    巴拿馬運河由美國建造完成,1914年開始通航。現由巴拿馬共和國擁有和管理,屬於水閘式運河。

    在運河的國際交通中,美國東海岸與東亞之間的貿易居於最主要地位。透過運河的主要商品種類是汽車、石油產品、穀物,以及煤和焦炭。

    幾種綜合

    1.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裡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亞洲/歐洲

    烏拉爾山脈大致位於60°E左右,呈南北走向,綿延2500千米,是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分界線,烏拉爾河發源於烏拉爾山,最終注入最大湖泊裡海,大高加索山脈呈西北至東南走向,綿延1200公里,從東部的裡海沿岸延伸到西部的黑海,土耳其海峽連通黑海和地中海。在亞歐分界線附近有好幾個國家都成為了地跨兩大洲的國家,比如俄羅斯、土耳其、哈薩克、喬治亞、亞塞拜然等國家。

    2.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歐洲/非洲

    直布羅陀海峽 是連線大西洋和地中海的狹窄水道,由於地中海地區為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因此,降水量小蒸發量大,再加上流入地中海的河流較少,地中海海水的鹽度比大西洋高,密度大,但地中海海面低,因此,在直布羅陀海峽形成了密度流,在水面以下至400米海水向東流,400米以下海水向西流,這就形成了密度流。

    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陸間海,處在歐亞板塊和非洲板塊交界處,是世界強地震帶之一。地中海的沿岸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暖溼潤,被稱作地中海氣候。

    3.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蘇伊士運河1869年修築通航,是一條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貫通蘇伊士地峽,溝通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線。它是世界使用最頻繁的航線之一,也是亞洲與非洲的交界線,是亞洲與非洲、歐洲人民來往的主要通道。

    紅海位於非洲東北部與阿拉伯半島之間,呈現狹長型,是鹽度最高的海,也是世界重要的石油運輸通道。

    曼德海峽及其附近地區在地質構造體系上屬東非大裂谷的東支北端,第三紀時因受非洲板塊和阿拉伯板塊分離作用發生地層斷裂沉陷而成。海峽內暗礁和淺灘眾多,風力強大,給古代航行船隻帶來很大的危險和困難,使來往的旅客不禁畏懼而淚下,故阿拉伯語意為“淚之門”。

    3

    大洲分界線一直這樣嗎?

    答案是否定的。下面以亞歐大陸為例。

    在古埃及時期,埃及人、腓尼基人和亞述人主導著世界,世界文明都在地中海沿岸和兩河流域,所以也沒有什麼嚴格的地理學的歐亞非的界限。那時候儘管歐羅巴和亞細亞這兩個詞已經出現,但它們的定義非常模糊,只是作為日出和日落的觀察點,一個很寬泛的名詞。

    希波戰爭中,古希臘戰勝了波斯帝國,成為霸主,非常具有優越感,它們以自己的首都為中心,把馬爾馬拉海、黑海到高加索山脈為界,作為歐亞的分界線。西方世界的歷史中心從兩河流域轉移到地中海,希臘文明從此慢慢發揚光大,成為未來的西方文明的基礎。

    隨著人類的發展和疆域的開拓,歷代王朝統治領域的延伸,歐洲的界限向北擴充套件,黑海以北的陸地也被列入歐洲範圍,亞速海和頓河則是歐洲的水上分界線。16世紀之後,歐洲南部的分界線沒有發生什麼變化,東部的界限不斷髮生改變,從裡海、頓河到裡海、伏爾加河。

    因為俄羅斯野蠻、貪婪瘋狂蠶食歐洲領土,所以歐洲各國把戰鬥民族當做異類,不認為俄羅斯是歐洲大家庭的一員,儘量去排斥它,提防它。到了18世紀,俄羅斯漸漸被歐洲接受,正式成為歐洲一員,歐洲界限也自然發生變化到了俄羅斯東部。隨著俄羅斯的領土不斷東擴,歐洲的界限也隨之發生變化,遠東地區也成為沙俄的一部分。

    到了18世紀中葉,彼得大帝統治時期,俄國有個著名的地理學家,叫塔季謝夫,他提出了自己歐洲劃界新主張,認為應該以烏拉爾山脈為歐洲的分界線,理由是山脈兩側的植物和動物都明顯不一樣。大傢伙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就認同了他的說法。一百年過後,歐洲學者又提出了歐洲的劃界新主張,把烏拉爾河和裡海作為歐洲東南部的分界線,此後再也沒有變化,沿用到現在。

    其實所謂的歐亞分界線並不涉及各國的主權,僅僅是一個虛擬的線而已。

  • 5 # Sunny魯寧

    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物既不屬於植物也不屬於動物,動、植物是由它們進化而來的。

    就植物與動物出現的先後次序而言,是植物在先。

    因為動物屬於異養生物,要攝食其他生物而生存,如果沒有植物存在,動物就沒有食物無法生存(只有極個別低等動物例外,如綠眼蟲)。

    而絕大多數植物屬於自養生物,透過光合作用製造養分養活自己,對動物沒有那種絕對的依賴性。

  • 6 # 我想變成另一個我

    林奈

    在林奈時代,他以生物能否運動為標準,提出兩界系統,即植物界和動物界,將細菌、真菌等都歸入植物界。

    電子顯微鏡技術的發展,使生物學家揭示與其他生物有顯著不同的細菌、藍藻細胞的細微結構,將原核生物另立為一界,提出了四界系統。1969年,惠特克又根據細胞結構的複雜程度及營養方式提出了五界系統,將真菌從植物界中分出另立為界,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奧特曼不在地球上?他們真的在光之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