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52960313335
-
2 # 路長所以夢遠
第3段寫“馴良”,是從三個方面來寫的:
一是松鼠活動的範圍,"經常在高處活動"(不侵犯人類);
二是活動的時間,"晚上出來練跑,玩耍,吃東西",顯得很是活潑有趣(不騷擾人類);
三是松鼠主要的食物和尋食的習慣(不傷害人畜),表明它的馴良。這樣,就更加深了"討人喜歡"的印象。
-
3 # 使用者8391935590877
《愛的教育》講述了小學生恩利科的故事,那麼小學畢業後的恩利科怎樣了呢?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會發生什麼事情呢?《續愛的教育》敘述中學生恩利科因體弱休學後,跟隨舅舅父到鄉下去生活的故事。
舅父巴辛以嚴格的要法語使恩利科在自然環境中體味到不同於社會人情的另一種更為寬闊博大的愛令他真切地認識到自然與生命的價值,感受到人生的奧秘;認識到對人格的尊重,對工作的熱愛以及對理想的追求。
從舅父贈給恩利科的原稿中,我們能體會到獨特的潔淨與平和,同時書中像詩一般細膩優美的文字,包含著生命之愛的激情,及對理想與未來的憧憬。
-
4 # 使用者2002086823712
運用人格化的寫法,以及大量的形象鮮活、熟悉生動的有新鮮感的語句,分別從風、水和動物三個方面描寫了大自然美妙的聲音。
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他會在森林裡演奏他的手風琴。當他翻動樹葉,樹葉便像歌手一樣,唱出各種不同的歌曲。不一樣的樹葉,有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季節,有不一樣的音樂。
當微風拂過,那聲音輕輕柔柔的,好像呢喃細語,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溫柔;當狂風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動起來,合奏出一首雄偉的樂曲,那聲音充滿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這篇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第一自然段概括闡明瞭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與文章的結尾提到的“中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首尾呼應,作者的痛惜、憤怒之情躍然紙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詳盡地介紹了圓明園的佈局、建築風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貴,再現了圓明園當年的宏偉壯觀。最後一個自然段用精練、幽默的語言介紹了圓明園毀滅的經過。文章前後內容緊密聯絡,一揚一抑,一美一毀,愛恨交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