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詹天佑
京張鐵路為詹天佑主持修建並負責的中國第一條鐵路,它連線北京豐臺區,經八達嶺、居庸關、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張家口,全長約200公里,1905年9月開工修建,於1909年建成,時間不滿四年。
是中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華人自行設計,投入營運的鐵路。這條鐵路工程艱鉅。現稱為京包鐵路,以前的京張段為北京至包頭鐵路線的首段。京張鐵路是清政府排除英國、俄國等殖民主義者的阻撓,委派詹天佑為京張鐵路局總工程師(後兼任京張鐵路局總辦)
2、霍去病
霍去病一直是我們國家歷史上一名抗擊匈奴的英雄。當年匈奴進軍中原,正是霍去病領兵把匈奴趕走,也正是霍去病才使得匈奴向漢稱臣。雖然霍去病在23歲因病去世,但是他的故事還在廣為流傳,特別是抗擊匈奴、保家衛國這一直是霍去病用一生所做的事情。
霍去病有一句話:匈奴未滅、何以為家。這也正體現了霍去病抗擊匈奴的決心,只要霍去病在,匈奴就別想進犯中原。
3、林則徐
19世紀中葉,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勢力像魔爪一樣兇殘的伸進中國,衰朽的封建社會瀕臨崩潰,煙毒橫流,具有五千多年文化歷史的中國民族墜入了苦難的深淵。在這危急關頭,林則徐挺身而出,他做官清廉,抗敵入侵,成為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
4、譚嗣同
清末年間,外強紛紛侵略,清廷無力抵抗,一味地退縮、忍讓,導致中國民不聊身。譚嗣同等人主張變法圖強,振興中華。誰知,慈禧太后竟不顧大局,為了個人利益在此時發動兵變,並逮捕新政人員。
在獄中,譚留下了人生的絕唱:“望門投趾思張儉,直諫陳書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並於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英勇就義。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為變法流血的人,也為中國的革命指明瞭新的方向。
5、文天祥
南宋末年,北方蒙古族建立了元朝,把侵略矛頭直指南宋。蒙古兵所過之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農田荒廢,百業凋敝,南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嚴重威脅,文天祥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的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英雄。
在抗擊元軍中,文天祥被俘,臨刑前夕,元朝皇帝忽必烈親自出馬勸降,以宰相之職作為誘餌,妄圖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嚴厲拒絕。他為後人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
6.聞一多 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抗戰八年中,他留了一把鬍子,發誓不取得抗戰的勝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戰到底的決心。
7.漢·蘇武
在冰天雪地裡孤零零的手持‘漢節’,在比死還要殘酷的折磨中向南瞭望19年!用比死還要壯烈的行動在敵人面前,捍衛了華夏的尊嚴!!
蘇公理所當然的成為後世永遠的楷模!!
8.冉魏·冉閔
挽救中華蒼生於一線,所有漢族人的大英雄!
面對國仇家恨,憤然出擊,擊潰眾胡蠻軍,基本光復中華!
而最後中 鮮卑慕容部詭計,被俘,寧死不向胡人屈膝,厲聲喝道:
“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尤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乎?!”
由於吾祖冉閔之偉大,讓胡人再也不敢小視中華!
9.明·李定國
早年為生計,率眾起事反明
但當野蠻的滿青韃靼人肆意踐踏我華族之文明、尊嚴,肆意屠殺我同胞時,李公定國迷途知返,為華族尊嚴抗戰致死!
他臨終的唯一的遺言是
“任死荒徼,勿降也!”
就算死在荒野,也不要投降啊!!
10、辛棄疾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
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11、岳飛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1141年)止,先後參與、指揮大小戰鬥數百次。金軍攻打江南時,獨樹一幟,力主抗金,收復建康。
紹興四年(1134年),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岳家軍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
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
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岳飛是南宋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結了“聯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以收復失地。
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軍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以示對岳家軍的由衷敬佩。
12、戚繼光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
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1、詹天佑
京張鐵路為詹天佑主持修建並負責的中國第一條鐵路,它連線北京豐臺區,經八達嶺、居庸關、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張家口,全長約200公里,1905年9月開工修建,於1909年建成,時間不滿四年。
是中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華人自行設計,投入營運的鐵路。這條鐵路工程艱鉅。現稱為京包鐵路,以前的京張段為北京至包頭鐵路線的首段。京張鐵路是清政府排除英國、俄國等殖民主義者的阻撓,委派詹天佑為京張鐵路局總工程師(後兼任京張鐵路局總辦)
2、霍去病
霍去病一直是我們國家歷史上一名抗擊匈奴的英雄。當年匈奴進軍中原,正是霍去病領兵把匈奴趕走,也正是霍去病才使得匈奴向漢稱臣。雖然霍去病在23歲因病去世,但是他的故事還在廣為流傳,特別是抗擊匈奴、保家衛國這一直是霍去病用一生所做的事情。
霍去病有一句話:匈奴未滅、何以為家。這也正體現了霍去病抗擊匈奴的決心,只要霍去病在,匈奴就別想進犯中原。
3、林則徐
19世紀中葉,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勢力像魔爪一樣兇殘的伸進中國,衰朽的封建社會瀕臨崩潰,煙毒橫流,具有五千多年文化歷史的中國民族墜入了苦難的深淵。在這危急關頭,林則徐挺身而出,他做官清廉,抗敵入侵,成為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
4、譚嗣同
清末年間,外強紛紛侵略,清廷無力抵抗,一味地退縮、忍讓,導致中國民不聊身。譚嗣同等人主張變法圖強,振興中華。誰知,慈禧太后竟不顧大局,為了個人利益在此時發動兵變,並逮捕新政人員。
在獄中,譚留下了人生的絕唱:“望門投趾思張儉,直諫陳書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並於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英勇就義。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為變法流血的人,也為中國的革命指明瞭新的方向。
5、文天祥
南宋末年,北方蒙古族建立了元朝,把侵略矛頭直指南宋。蒙古兵所過之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農田荒廢,百業凋敝,南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嚴重威脅,文天祥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的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英雄。
在抗擊元軍中,文天祥被俘,臨刑前夕,元朝皇帝忽必烈親自出馬勸降,以宰相之職作為誘餌,妄圖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嚴厲拒絕。他為後人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
6.聞一多 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抗戰八年中,他留了一把鬍子,發誓不取得抗戰的勝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戰到底的決心。
7.漢·蘇武
在冰天雪地裡孤零零的手持‘漢節’,在比死還要殘酷的折磨中向南瞭望19年!用比死還要壯烈的行動在敵人面前,捍衛了華夏的尊嚴!!
蘇公理所當然的成為後世永遠的楷模!!
8.冉魏·冉閔
挽救中華蒼生於一線,所有漢族人的大英雄!
面對國仇家恨,憤然出擊,擊潰眾胡蠻軍,基本光復中華!
而最後中 鮮卑慕容部詭計,被俘,寧死不向胡人屈膝,厲聲喝道:
“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尤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乎?!”
由於吾祖冉閔之偉大,讓胡人再也不敢小視中華!
9.明·李定國
早年為生計,率眾起事反明
但當野蠻的滿青韃靼人肆意踐踏我華族之文明、尊嚴,肆意屠殺我同胞時,李公定國迷途知返,為華族尊嚴抗戰致死!
他臨終的唯一的遺言是
“任死荒徼,勿降也!”
就算死在荒野,也不要投降啊!!
10、辛棄疾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
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11、岳飛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1141年)止,先後參與、指揮大小戰鬥數百次。金軍攻打江南時,獨樹一幟,力主抗金,收復建康。
紹興四年(1134年),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岳家軍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
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
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岳飛是南宋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結了“聯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以收復失地。
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軍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以示對岳家軍的由衷敬佩。
12、戚繼光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
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