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飛776
-
2 # 使用者5415506846387
描繪了辛亥革命前後到“五四”時期的中國社會現實,總結了辛亥革命的歷史經驗教訓,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和虛偽,痛苦地解剖了中國沉默的國民靈魂,批判了國民的劣根性。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從革命民主主義出發,抱著啟蒙主義目的和人道主義精神,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舊時中國的制度及部分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希望。
-
3 # 使用者8120284290480
在《吶喊》自序中,作者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其中了反應了作者思想發展的過程與從事文藝活動的目的與態度。同時也說明了這些小說的由來與起名的原由。作者從學洋務、學醫、走科學救國之路,到推崇文藝,把文藝做為改變國民精神的武器,表現了他愛國主義思想的發展與求索救國救民道路的精神歷程。本篇對於瞭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說的內涵,及意蘊均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吶喊》中的作品,大都寫於五四運動的高潮時期,要為新文化運動助陣振威, 取名《吶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運動的鼓舞,“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裡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集子中的作品明顯地保留著作者於“五四”高潮時期,在結束了一段時間的沉默之後,奮起呼喊的特色。在藝術上,吸收與借鑑外國小說的創作方法與表現手法,因此,《吶喊》集中的作品以其“表現的深切與格式的特別”,令人耳目一新。
-
4 # 豬豬
《吶喊》是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集,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是幫助當時華人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無知,麻木,愚昧的重要的精神良藥。 魯迅先生是中華民族的堅強精神脊柱,他在《吶喊》中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八個字來概括了那時的華人民。這八字深深包含著對華人民的憐惜和悲傷。
-
5 # 清涼一夏196188318
《吶喊》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的標誌,開創了現代現實主義文學的先河。作品透過寫實主義、象徵主義、浪漫主義等多種手法,以傳神的筆觸和“畫眼睛”、“寫靈魂”的藝術技巧,形象生動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藝術形象,深刻反映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間中國社會生活的現狀,有力揭露和鞭撻了封建舊惡勢力,表達了作者渴望變革,為時代吶喊,希望喚醒國民的思想。奠定了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和現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1985年,日本出版的50卷本《世界最高傑作》,中國僅有《吶喊》與《論語》被收入;1999年6月,《吶喊》被《亞洲週刊》評選為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之首。
-
6 # 使用者盾盾
吶喊小說反映了五四前後中國社會被壓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旨在描摹“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為新文化運動“吶喊”助威,“慰藉那些在寂寞裡賓士的猛士,使他們不憚於前驅”。作品真切展現了中國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社會民眾的生活畫卷。
-
7 # 多彩星星fu
《吶喊》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短篇小說集。
小說集《吶喊》收錄了《狂人日記》《孔乙己》《藥》《阿Q正傳》《故鄉》等14篇小說。
魯迅對《新青年》的編輯們懷著尊敬與讚賞,又感到他們“或許是感到寂寞”,所以他要“吶喊”,“聊以慰藉那在寂寞裡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1918年5月,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隨後又連續寫了十幾篇短篇小說,1923年魯迅將1918年至1922年創作的15篇小說輯成《吶喊》,其中《不周山》一篇後收入《故事新編》中。
-
8 # 晴空鶴056
《吶喊》寫於五四運動的高潮時期,要為新文化運動助陣振威, 取名《吶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運動的鼓舞,“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裡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
1985年,日本出版的50卷本《世界最高傑作》,中國僅有《吶喊》與《論語》被收入;1999年6月,《吶喊》被《亞洲週刊》評選為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之首。
-
9 # 小酸菜梆子
吶喊是魯迅的散文集,其內容包含了多部短篇小說,其中比較出名的有《孔乙己》,《阿Q正傳》,《故鄉》,《藥》等。這部散文集反應了舊社會時代,農村人民的生活狀況,深刻的揭露了舊社會時代社會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對於當時的舊社會的統治者的統治起了嚴厲的批判與揭露行為。
-
10 # 使用者8727659532486
大聲喊叫。
元 無名氏 《馬陵道》第二折:“甚麼人鳴鑼擊鼓,吶喊搖旗?”《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 李雄 領了將令,放起三個轟天大砲,眾軍一聲吶喊,遍地鑼鳴,離了教場,望 陝西 而進。” 魯迅 《吶喊·自序》:“所以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裡賓士的猛士。”
例句
1.
球場上比賽正在激烈地進行著,比賽雙方拉拉隊的助威吶喊聲此起彼伏。
回覆列表
《吶喊》的主要內容:
小說集裡有1918年到1923年魯迅發表的十四篇小說,深刻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到“五四”時期的中國社會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