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02607513123795
-
2 # 使用者4687533065388
清朝從沒設過宰相一職。
清沿明制,雍正時設軍機處,內閣成為閒曹,軍機大臣成為事實上的宰相。明、清習慣上都稱授大學士為拜相,但無正式宰相名份。
在官職設定中,清朝基本上保留了歷朝的制度,主要由六部掌管職權:
一、吏部——主管文官的登記,資格的審查,成績的考核及任免,升降,轉調,俸給,獎恤等事的審查
二、戶部——主管戶口,賦稅,薪餉,鑄幣。
三、禮部——主管練兵,武器和武官一切政令。
四、刑部——主管國家的法律刑罰。
五、工部——主管土木興建和水利等。
-
3 # 糟糕的衛道士
公爵與侯爵或者泛指有爵位的貴族和官高位顯的人。
宰相是中國古代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
科舉。因漢唐時舉士考試分甲、乙等科。也指科舉出身的人
-
4 # 使用者201952092503806
秦朝:“右丞相”,“左丞相”。
南北朝:中書監、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僕射或將軍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長官內史省的內史令、門下省的納言、尚書省的尚書令都是宰相。
唐朝改內史省為中書省,內史令為中書令,納言為侍中。
唐高宗後,只有加“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宋朝以同平章事為宰相正式官名,以參知政事為副。
元朝以中書省為政務中樞,主官中書令常由皇太子兼領,下為左右丞相,再下為平章政事,副職為左右丞及參知政事。
明朝初亦設中書省,左右丞相。
清朝沿明制,雍正時設軍機處,內閣成為閒曹,軍機大臣成為事實上的宰相。
這樣的,在宋朝並沒有哪個官叫做宰相,只是說加個了一個叫做例如“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參知政事”(副宰相)的官職的人就相當於有了宰相的權力,可以參與到國家大事決策裡面,這些人和樞密使與皇帝商量好事情之後再分配到樞密院、三司等部門執行。例如王安石、范仲淹就當過參知政事”這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