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地震博士
-
2 # 無月文化館
還是讓慈禧跑吧,非要魚死網破嗎?
無月客觀的來說,如果慈禧不跑,呆在北京和八國聯軍硬碰硬,其實沒有硬碰硬,雞蛋碰石頭,慈禧很大概率會陣亡,或者被趕下臺,洋毛子扶持一個聽話的皇帝上位。
無月這麼說,並不是無月沒有骨氣,無月也愛過,無月也有骨氣,如果侵略者跑進來,無月也掄起武器跟他們拼命。
但現在是站在慈禧,當時大清帝國統治者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當時,大清帝國最厲害的軍隊就是李鴻章的淮軍,淮軍已經四散全國各地執行軍事任務。
自從洋人侵犯以來,朝堂之上清流攘夷拒蠻的聲音不斷,正是這幫人,一輩子沒有出過北京,沒有去下面看看,天天捧著聖賢書,張嘴就是和洋人打仗,總是說著大清人口廣密,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洋人淹死。
洋務運動他們也反對,看著洋人槍炮厲害,卻仍嘴硬說蠻子的技術沒必要學,以德服人即可。
商業他們也不鼓勵,堅持逆時代而行,仍舊保持農耕社會。
沒有勝算的戰鬥就是送死,非要搞得大清皇室全被洋毛子端了,這樣就有意義?
-
3 # 今天空氣流通暢
良心老師
雖說我已經取得高階職稱,也享受著六級崗位工資,但我還是支援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
一、教師收入跟職稱掛鉤嚴重損害了部分年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大家可能看到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那就是學校裡工作負擔最重的肯定是年輕教師,課時量大,擔任班主任工作,其他臨時任務由年輕老師來承擔。但是他們的收入永遠都是最低的,但他們又是最需要錢的時候,結婚、買房哪一項不需要錢,難道還讓他們啃老嗎?另外,同樣的工齡的兩位教師,由於職稱不同造成收入相差每月幾百元以上,也讓教師心理不平衡,一樣會影響教師工作積極性的。
二、為評職稱影響教師之間的關係。因為職稱指標有限,分到學校的指標數太少,這樣會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教師之間就形成了競爭關係。有些教師還比較含蓄,有些教師就比較直接,反正互相較勁,甚至互相拆臺,嚴重影響教師之間的和諧關係。如果是教師之間進行良性競爭倒是可以的,但經常會出現的一些見不得光的惡性競爭,這才是教育最不應該出現的。
三、職稱可能導致了權力尋租。因為職稱指標有限,大家都想得到。於是就讓校長有權力尋租的機會,首先是校長優先評職稱,然後就看哪些人跟校長走得近,給校長好處的。有些人可能不認可,說要評職稱必須有真本事,這個肯定要有一些的,但是那些所謂的省市級榮譽一般人能得到嗎?職稱評定材料中論文、課題等不是可以買嗎?反正職稱評定可能會有暗箱操作,導致不公平現象。
基於此,我認為職稱是可以取消的,當然也需要設計一種制度,如何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做到優質優酬,多勞多得。當然也必須考慮教齡在教師收入中重要作用,這樣才能鼓勵教師終生從教。
良心老師
3.7萬粉絲 · 17萬贊
搜尋
教育部教齡滿30年職稱
教師教齡滿40年
30年教齡一次性補貼
教齡35年認定高階職稱
教師副高工資標準
怎麼報考教師資格證
-
4 # 帝國中興
就算當時慈禧有種坐鎮北京指揮軍隊和八國聯軍強硬對抗也挽不回清朝失敗的局面,當時清朝能用的軍隊只有北京周邊的30多萬義和團和京城武衛軍。武衛軍雖然在戰爭中全軍覆沒,但是他們的戰鬥力是有目共睹的,給了聯軍巨大的殺傷。而義和團就是一幫亂民,不但沒有經過正規訓練甚至連像樣的武器都沒有。
當時聯軍出動了數十艘軍艦以及先後增兵到五萬多人,雖然人數只有清軍的六分之一但是這些可都是武裝到牙齒的正規軍,戰鬥力絕對不是義和團所能比擬的,而且義和團在戰爭中不但沒有任何功績反而成為了武衛軍的累贅,由於和武衛軍之間有矛盾他們不但不配合武衛軍反而處處設定障礙,阻撓武衛軍的部署。猶如散沙一般的軍隊又怎麼能夠抵擋住聯軍呢?
而且當時慈禧已經舉不起全國之力,當慈禧向八國聯軍宣戰時讓各地督撫率軍親王的電報向雪花一樣發往各地手握重兵的督撫,但是卻沒有任何一個人有實質性的舉動,當時清朝唯一的精銳部隊就在靠近北京的山東地區,慈禧讓袁世凱火Superb兵參戰,但是袁世凱以各種理由推脫,可見當時清廷已經失去了對全國的掌控,各地封疆大吏擁兵自重,都想儲存自己的實力。
因此就算慈禧能夠強硬的對抗八國聯軍也改變不了什麼,反而會招致聯軍更加殘忍的報復,他們甚至都有可能把京畿一帶夷為平地也不是沒有可能。而慈禧則會成為聯軍的主要報復物件,戰後一定不會放過慈禧,等待慈禧的結局要麼是被殺,要麼是被囚禁。其實清朝末年整個國家已經是一盤散沙,清廷只維持了表面上的統治地位,無論慈禧怎樣做都不會改變清朝戰敗的命運!
-
5 # 讀書望天下
死磕也許能堅持久一點,但如果八國也來死磕的話還是打不過。舉個例子,現在的敘利亞突然對五大常任理事國宣戰,並要死磕到底,勝算幾何呢?
當時八國的心思並不在於把中國變成殖民地,而是想攫取實實在在的利益,所以他們也沒必要死磕。
咱們先來了解一下當時背景:八國聯軍侵華是1900年,導火索是清政府違反國際法縱容殺了國外大使,當時的清廷可以說搖搖欲墜。從1861年洋務運動以來,清廷的經濟、軍事實力大增,正夢想著稱霸亞洲時不料半路殺出個小日本,1894年甲午戰爭慘敗直接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緊接著1898年的戊戌變法也失敗,人民在水深火熱中把滿腔怒火對準了西方列強,自發掀起了義和團運動,隨著“扶清滅洋”口號的提出清廷便開始扶持利用,當時帝國主義與中中國人民的矛盾成為了主要焦點,可以說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當時的時局圖就形象說明了清朝的處境,面臨著被瓜分的危險,北韓、越南等都被殖民,清廷也在努力維持著這艘大破船緩慢前行。東邊日本北邊沙俄南邊法國西邊英國山東德國等等,偌大的中國卻沒有一處中中國人自己當家做主的,當時的中國慘狀好比現在的敘利亞同時被聯合國五常一起欺負一樣,你想能好得了嗎?
兵力對比:當時的清廷重點在培養新軍,完全按照德國軍制進行組建,從軍隊編制、武器裝備,到軍隊的日常練習、後勤保證,等等,幾乎全部引進和照搬德國軍隊模式,武器裝備也全部從德國引進。到1900年時,清廷的新型軍隊建設已經初具規模,組建成了兩支戰鬥能力較強的新式軍隊,大炮機槍樣樣精通,可不是大刀長矛哦。當時的清廷在北京與天津乃至華北附近地區安排部署的清軍總兵力超過了11.3萬人,其中包括聶士成的淮軍,宋慶的毅軍,袁世凱的新軍,董福祥的甘軍,慶親王奕劻的神機營,端郡王載漪的虎神營,以及清廷直屬九門提督、步兵統領的御林軍。除此,在京津地區一帶還有能夠配合清軍作戰的大批地方團練、義和團民,等等。在實際上,清廷可用兵力已經超過了25萬人。11國只是派出了大概是一萬八千人左右。但就是這麼一支不到兩萬人的軍隊,硬是將清朝揍得,連首都都被侵略者給佔領!因為不僅僅是武器的不足,包括軍事制度、軍隊紀律等各個方面都嚴重落後。
誰給了慈溪宣戰的勇氣:我覺得慈溪不會傻到相信刀槍不入的,但義和團的出現讓清朝意識到自己有所依仗,之前太平天國、捻軍給清廷帶來的痛太痛了,也許慈禧覺得人心思齊、團結一致對外便有了對抗國外的資本。並且自己新軍也小成規模,再說本土作戰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在這種膨脹了的心理下,慈禧太后一口氣向世界11個強國宣戰,而這11個強國分別是:英國,美國,德國,日本,法國,沙皇俄國,義大利,奧匈帝國,西班牙,比利時,荷蘭。
還有慈禧本來和洋人關係還不錯,之所以鬧掰是因為在廢除光緒的問題上。1899年,慈禧冊立載漪的十五歲兒子溥儁為大阿哥,計劃廢黜光緒帝,但溥儁不獲外國公使承認,慈禧被迫停止廢立計劃。之後載漪忽悠慈禧說外中國人準備把慈禧廢除了,所以慈禧才惱怒對外國宣戰。所以慈禧宣戰並沒有得到很多封疆大吏的支援。
中央集權嚴重衰落: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中國並不是據全國之力抵抗的。這個時候以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袁世凱等人聯合起來組成東南互保。整個國家有半壁江山是不支援北京政府的。這也是清朝迅速失敗的原因之一。
她會死磕嗎?八國並沒有非要置他於死地啊。
她敢死磕嗎?她只求自己平安,跑的最快。
她怎麼死磕呢?昏庸腐朽的清王朝,誰會給她賣命呢。
諷刺的是八國聯軍侵略中國之後,清廷進行了清末新政,而新政的內容幾乎和戊戌變法裡面的內容是一樣的。不過這次主持人換成了慈禧。
-
6 # 歷史伶俜者
當初慈禧太后聽信了義和團刀槍不入的謠言,以為可以跟列強掰掰手腕了,一道宣戰的聖旨把自己放到了火架上烤。結果就是八國聯軍來了,義和團被洋槍打的潰不成軍,精銳的蒙古騎兵也成了能歌善舞的人,慈禧撐不住了,也以“西狩”的名義跑了。
假如慈禧不跑,號召天下之兵起兵勤王,跟八國聯軍魚死網破,那獲勝的機率有多大呢?無限接近於零。
首先慈禧在八國聯軍打過來的時候,不是沒有釋出過各地督撫進京勤王的命令,但是人家都不來。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人跟八國聯軍祕密簽訂了東南互保條約,意思就是你們打慈禧我們不管,但是你們不要打我們,他們密謀如果慈禧和光緒遭遇不測,就推舉李鴻章代行總統事宜,這其實已經是謀反了。山東的袁世凱藉口需要剿匪,實則在進行觀望,一路上也是停駐不前。
再看戰鬥力,當時的清軍戰鬥力實在是不敢恭維。八旗軍隊和綠營就不必說了,就是那些打太平天國很厲害的地方團練湘軍、淮軍等,打洋人也焉了。當時最有戰鬥力的也就是袁世凱的北洋新軍,但是攏共也就萬餘人,當時八國聯軍最初有3萬人,後來增加到5萬多人,人數差距很大,加上北洋新軍戰鬥力肯定不如列強。差距如此之大,這也是李鴻章等人避戰自保的原因。
所以說,就算慈禧號正各地勤王,能過來多少是個異數,過來了損兵折將還打不過,就算拼光了最後的一點兒家底,到時候該賠款還是得賠款,不過慈禧的下場可想而知,列強需要一個聽話的人。
-
7 # 夏目歷史君
重臣
“臣坐擁東南,死不奉詔”,這是兩廣總督張之洞在八國聯軍侵華時候說的,他表明了自己要坐鎮東南,無論如何都不會支援京城。雖然史書當中只是記載了張之洞的話,但是從張之洞硬氣也可以知道大多數官員對於這件事的態度。
而這時候慈禧即使強行徵調他們,估計他們也是隻出工不出力,如果這件事沒有妥善處理好的話,甚至有可能加深清朝內部的矛盾。
義和團說完了手握重兵的大臣,咱們再來聊聊義和團。義和團是慈禧當時能調動的主要力量,但尷尬的是因為之前中外的聯合絞殺,義和團的勢力嚴重縮水。
而且義和團雖然聽起來很厲害,但他們畢竟是民間武裝組織,沒有經過正規的訓練。那些侵略者都是訓練有素,無論是戰略眼光還是戰鬥力,都勝過他們無數倍,更何況之前還和慈禧有仇。
更別說義和團的武器裝備還遠遠落後於對手。雖然在兵力方面義和團或許能有保證,但是他們使用的武器非常傳統。
八國聯軍對義和團算不上是降維打擊,但估計也差不多了。與其說是戰鬥,不如說這是在鬧著玩。正因如此,八國聯軍這方基本是勢不可擋,但是義和團這邊卻是死傷殆盡,很快就失去了抵擋能力。
不是這些人賣國求榮,而是因為慈禧的表現讓民眾們非常失望,在他們看來,以慈禧為代表的這些皇室成員最為可惡。他們剝削民眾,窮奢極欲,對侵略者態度軟弱,這些都是百姓們沒有辦法接受的。
如果全中國人民攜手努力,八國聯軍或許不足為懼。但尷尬的是,當時民眾想要做的不光是殺戮侵略者,他們更希望的是推翻慈禧的統治。因為他們知道,只要慈禧的統治沒有被終結,那麼中國會迎來更多的侵略者。
綜上所述,慈禧如果舉全國之力對抗八國聯軍,效果會更糟糕,畢竟人心當時已經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
8 # 老威觀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1900年,慈禧太后向十一國宣戰,這應該是有史以來在同一天一個國家對外國宣戰最多的記錄了,是那十一個國家呢?分別是:英國、美國、德國、法國、俄國、義大利、日本、奧匈帝國、比利時、西班牙、荷蘭,囊括了當時世界上的所有列強,體現了大清王朝無比的霸氣。但是還是在四年前,大清剛被日本給打敗,簽訂了不平等的《馬關條約》,難道這會恢復實力了?
當時的兩江總督張之洞接到了朝廷的詔書,他當即宣佈,這是偽詔!不奉命。
兩廣總督李鴻章接到了朝廷的詔書,他也當場宣佈,這是偽詔!不奉命。
張之洞和李鴻章當然知道這不是偽詔,但是他們都很清楚這個時候的大清不要說對戰十一國,光是日本、俄國、英國當中的任何一個列強國家,清政府都吃不消,更何況十一個要一起上?
於是就有了東南互保。
什麼意思呢?就是東南的這些省份,包括山東、江蘇、安徽、上海、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廣西等10個省份不與清政府宣戰的十一國開展,與之保持和平,也就是說,這10個省在大清與八國聯軍的戰爭中保持中立。
難道這10個省份的總督、巡撫不知道違抗朝廷詔書是要殺頭的麼?他們當然知道,但是他們更知道,只有瘋子才會下這樣的詔書。其次,有李鴻章、張之洞帶頭互保,其他各種的總督、巡撫也好跟著來,因為大清靠的就是李鴻章、張之洞,沒了他們大清還真的運轉不起來了。這不,剛被八國聯軍打敗,慈禧就要李鴻章去和洋人談判去了,可憐李中堂都快70了,在甲午的時候跟日本人談判捱了槍子,一輩子不知道談判了多少次,簽了多少不平等條約,到了風燭殘年還是擺脫不了籤不平等條約的命,最後死在了簽約的路上。
那麼是慈禧瘋了麼?有點吧,確切的情況就是,慈禧得到訊息說列強正準備要慈禧把政權交給光緒,逼她讓出權力。得到這個“訊息”的慈禧頓時感到洋人欺負她欺負到頭上了。想想自己操勞大清半輩子了多不容易,被洋人欺負了這麼多年,忍也忍夠了!你們今天逼老孃交出大權?休想!不就是打麼?來吧,十一個國家我一個都不怕,一起來吧!
於是他們都來了,八國聯軍。
慈禧為何有底氣對抗八國聯軍呢?因為義和團,有大約30萬人,而京城附近的清軍,也有8萬人左右的規模,參戰的聯軍大約5萬人左右。
戰爭結果呢?沒有形成多少對八國聯軍的有效抵抗,聯軍一路從天津登陸,打了過來,一路的義和團“天兵天將”以為自己開了掛,刀槍不入,拿著大刀向聯軍砍去,結果,結果很悲慘。
最後進攻北京的時候,至少十萬義和團和數萬清軍,在聯軍面前一觸即潰,高大堅固的北京城也在老百姓的幫助下被輕易攻破。什麼?老百姓幫助聯軍侵略自己?沒錯,這個事情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候就有了,也是當時的老百姓帶路帶著英法聯軍去火燒的圓明園,這次老百姓負責了聯軍的後勤、帶路以及參謀的角色,很快北京城被攻下。
那麼,按照題目的假設,如果集合全國之力對抗八國聯軍,能扭轉形勢麼?答案是仍然不行。
首先,在北京附近,清軍已經集中了能夠集中的所有兵力,其中不乏許多精銳新軍。而參戰的義和團,至少也在10萬人以上,擁有這龐大兵力的清軍竟然被人數不多的八國聯軍打的找不到北。所以當時丟掉北京是必然的事情。即便丟了北京繼續打,當時的清廷也調集不多多少軍隊奪回北京,而且來多少都是送死的節奏。
其次在於東南各省也不會支援清廷,畢竟他們都和列強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更不會出兵助戰。
再次在於老百姓也不支援清廷,甚至幫助八國聯軍對抗清廷。最重要的在於當時的清朝還是一個農業文明國家,還沒有形成現代意義上的國家,和列強那些現代意義上的國家的動員能力是不能比的,不能依靠群眾,發動群眾。
因此綜合以上來說,當時的大清即便不顧一切和八國聯軍死磕,結果也差不多。
-
9 # 瘋狂的彗星
八國聯軍侵華之前的中國
在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之前,中國與外國打了大大小小數十場戰鬥,幾乎每場都是中國失敗。失敗之後無非就是割地賠款,喪失主權。比如說鐵路權。沒有鐵路權,外中國人用鐵路在你自己的的地盤上運兵,你用什麼運兵?步行嗎?
全國已經不在中中國人手中掌握,而是在清王朝和外中國人的手中。我們都知道,中日甲午戰爭之後,中國逐漸的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逐漸淪為的意思不是說還沒有淪為,而是已經淪為,但是還沒有徹底的淪為。這樣一個國家,早就成了一盤散沙,根本就沒有全國之力一說。
所以當時的中國,基本上是沒有多少人支援慈禧的,甚至還有一些人巴不得慈禧倒大黴。
總結:這是一場必敗的戰鬥,無論是內部也好,還是外部也好,都不具備能夠打贏的條件。
-
10 # 清史宴
慈禧太后若不逃跑,死磕八國聯軍的話,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簽訂比"辛丑條約"更加恥辱的賣國條約。
首先,我們需要弄清楚的是,為何英美日俄等八國政府要組成聯軍入侵大清,因為他們在華的既得利益受到了損害。
中日甲午戰爭慘敗之後,以康有為為首的維新派慫恿光緒皇帝進行了休克式的變法,結果是僅百餘天便宣告破產,緊接著便是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
所以慈禧不但未理會洋人的要求,還暗中給予義和團支援,讓他們儘管放手攻打洋人,結果引發了英美日俄等國聯合出兵入侵帝都北京,自甲午之戰後,清廷所掌握的軍隊,都是一些歪瓜劣棗了,根本抵擋不住八國聯軍的進攻。
當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的時候,慈禧發詔各地督撫派兵救援,然而以李鴻章、張之洞為首的大佬們,竟然私自簽訂東南互保協議,拒不奉詔,致使慈禧太后十分狼狽的逃出了北京,並在逃跑的路發詔剿滅義和團,向洋人妥協。
只有慈禧太后活著,八國聯軍才能得到他們在華想得到的一切利益,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因為慈禧怕死,不想晚年身首異處,所以她為了保全自己,必然會答應洋人的一切要求。
回覆列表
如果慈禧不跑,舉全國之力和八國聯軍強硬對抗的話,結果可能會更糟糕,甚至中國成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都有可能!
慈禧的昏聵無能和腐朽頑固,西方列強早已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特別是戊戌變法時,西方本來以為能夠看到光緒皇帝的親政和中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情景。沒想到,卻是落後愚昧的慈禧權力的進一步加大。而慈禧也深知這一點,因此才會慫恿義和團去焚燒教堂、打傷甚至打傷傳教士和教民。這顯然是赤裸裸的匪徒行徑,而不管它披上恢復中華傳統文化還是保持國家獨立自主。最終造成,八國聯軍的侵華,慈禧太后也只好倉皇出逃西安。
而幸虧是李鴻章和張之洞等能臣的東南互保,沒有聽信慈禧的無腦命令去和西方國家正面硬懟。否則西方國家一定會乘機,全面侵略中國。最終,淪為殖民地的可能性非常大。畢竟西方列強盤踞中國多年,中國軍隊的部署、戰力,中國各地的地形等,他們都瞭如指掌。西方列強組成的八國聯軍的裝備和戰鬥力和其後備力量也完全不是當時中國軍隊可以抗衡的!甚至最後要不是李鴻章靠個人與西方列強外交官的私交,以及他強大的外交能力。也許慈禧太后早就被西方列強處死了!
總之,舉全國之力和八國聯軍強硬對抗是慈禧這樣昏聵、無能又無腦的人才會提出的不知死活的舉動。一旦施行,可能會使中國變成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