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葉一天堂

    一、瓦窯堡會議的背景

    1935年12月17日,會議由張聞天主持,開始舉行。17日至19日為會議第一階段,主要討論形勢與任務問題。20日,會議開始討論軍事問題。23日,毛澤東作軍事戰略方針的報告和結論。會議於當天透過了由毛澤東起草的《中央關於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

    24日,會議開始討論政治決議問題,毛澤東作主題發言。25日,會議於透過了由張聞天起草的《中央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後結束。

    27日,毛澤東在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進一步闡明瞭瓦窯堡會議的精神。瓦窯堡會議是在中國抗日民族革命運動面臨新高潮的形勢下,中國共產黨召開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

    會議的決議和毛澤東的報告分析了當時政治形勢的基本特點和階級關係的新變化,並在此基礎上規定了黨在新形勢下的策略路線:發動、團結與組織全中國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主要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與賣國賊頭子蔣介石。

    二、瓦窯堡會議的意義

    瓦窯堡會議是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是遵義會議的繼續和發展。會議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既著重批判了“左”傾教條主義在政治策略上的錯誤,也警戒全黨汲取大革命中無產階級放棄領導權而導致革命失敗的教訓,從而使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將要到來時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動權。

  • 2 # 溫柔辰星Tb

    1935年12月17日,會議由張聞天主持,開始舉行。17日至19日為會議第一階段,主要討論形勢與任務問題。20日,會議開始討論軍事問題。23日,毛澤東作軍事戰略方針的報告和結論。會議於當天通過了由毛澤東起草的《中央關於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

    24日,會議開始討論政治決議問題,毛澤東作主題發言。25日,會議於通過了由張聞天起草的《中央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後結束。

    27日,毛澤東在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進一步闡明瞭瓦窯堡會議的精神。瓦窯堡會議是在中國抗日民族革命運動面臨新高潮的形勢下,中國共產黨召開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

    會議的決議和毛澤東的報告分析了當時政治形勢的基本特點和階級關係的新變化,並在此基礎上規定了黨在新形勢下的策略路線:發動、團結與組織全中國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主要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與賣國賊頭子蔣介石。

    二、瓦窯堡會議的意義

    瓦窯堡會議是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是遵義會議的繼續和發展。會議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既著重批判了“左”傾教條主義在政治策略上的錯誤,也警戒全黨汲取大革命中無產階級放棄領導權而導致革命失敗的教訓,從而使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將要到來時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動權。

  • 3 # 使用者4768612502028

    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陝西省安定縣(今子長縣)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會議,即瓦窯堡會議。會上,張聞天作關於政治形勢和策略的報告,毛澤東作關於軍事戰略問題的報告。12月23日,會議透過《中央關於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12月25日,會議透過《中央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議》。

    12月27日,毛澤東根據會議精神,在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報告。會議著重討論全國政治形勢和黨的策略路線、軍事戰略,確立了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策略,並相應地調整了各項具體政策。

    瓦窯堡會議決議及毛澤東的報告,解決了黨的政治路線問題。決議指出,當前政治形勢的基本特點是日本帝國主義“正準備併吞全中國,把全中國從各帝國主義的半殖民地,變為日本的殖民地”。在這種形勢下,一切不願當亡國奴、不願當漢奸的華人的唯一出路,就是“向著日本帝國主義及其走狗漢奸賣國賊展開神聖的民族戰爭”。

    決議認為,民族革命的新高潮推醒了工人階級和農民中的落後階層;廣大的小資產階級群眾和知識分子已轉入革命;一部分民族資產階級,許多鄉村富農和小地主,甚至一部分軍閥也有對革命採取同情中立的態度以至有參加的可能。因此,“民族革命戰線是擴大了”。黨應該採取各種適當的方法與方式,去爭取這些力量到反日戰線中來。決議明確指出,在地主買辦階級營壘中間,也不是完全統一的,黨也應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利於抗日民族解放鬥爭。對於日本帝國主義與其他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也應採取這樣的策略。決議指出,最廣泛的反日民族統一戰線不僅應當是下層的,而且應當是包括上層的。

    黨的策略路線是發動、團結與組織全中國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主要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與蔣介石。決議重申,統一戰線的最高組織形式是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瓦窯堡會議所提出的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理論和策略,既說明在抗日前提下,有必要和可能與民族資產階級以至地主買辦階級中的一部分力量重新建立統一戰線,也著重說明無產階級在統一戰線中能夠和必須掌握領導權;既著重批判“左”傾教條主義在政治策略上的錯誤,也提醒全黨警惕1927年無產階級放棄領導權而導致革命遭受失敗的教訓。這說明中國共產黨已經善於總結過去革命成敗的經驗,學會從中國實際出發,把共產國際七大提出的關於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總方針,創造性地運用來指導中國的革命運動。

  • 4 # 手寫的從前

    瓦窯堡會議是指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陝北子長縣瓦窯堡召開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劉少奇、秦邦憲、鄧發、何克全、李維漢、張浩(林育英)、楊尚昆、王稼祥、彭德懷、郭洪濤等十餘人。

    這次會議,是在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大規模的抗日民主運動重新高漲的形勢下,為制定正確的政治路線和革命策略而召開的。會議分析了華北事變後國內階級關係的新變化,討論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等問題,批判了黨內長期存在著的“左”傾關門主義,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12月25日,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議》。

    《決議》指出,目前形勢的基本特點,就是日本帝國主義要變中國為它的殖民地。這種形勢給中國一切階級和一切政治派別提出了該怎麼辦的問題。因此,黨的策略任務就在於發動、團結和組織全中國和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的主要敵人日本帝國主義。黨內主要危險是“左”傾關門主義。為了適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需要,《決議》提出將“工農共和國”的口號改為“人民共和國”,並相應地改變了黨的若干政策。這次會議,是遵義會議後中共中央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它科學地總結了兩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基本經驗,解決了遵義會議沒有來得及解決的政治策略問題,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

  • 5 # 白色秋天品茗似水浮生

    遵義會議是紅軍危急的時刻召開的,在最危急的關頭,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併為勝利完成長征、開創中國革命新局面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礎。他是中國革命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鋁硬質陽極氧化後顏色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