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二戰後美國和蘇聯瓜分了德國的人才和工業資源,並把德國一分為二,但是為什麼短短几十年德國很快統一併迅速崛起?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屈之子

    我們中國有句警世俗語:留得青山在 不怕沒柴燒。

    二戰結束,戰敗的德國千瘡百孔,處處可見廢墟與殘牆斷垣;但,事實並非象常人想象的那樣,國家被徹底摧毀掉,已一無所有。

    用兩個關鍵詞大致闡述二戰後,德國迅速崛起的原因:人,時機。

    先科普一下歷史:

    二戰結束,大德意志帝國被俄、美、英、法四國肢解為東德與西德兩個社會制度截然不同的國家。

    聯邦德國國旗(西德)

    我們常說戰後崛起的"德國",主要是指從1945年到1990年柏林牆被推倒時期的"西德",既由美、英、法佔領,並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聯邦德國。

    由蘇聯軍隊佔領的東德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名稱:民主德國。

    民主德國國旗(東德)

    山高人為峰。人,是社會發展的根本與唯一條件,也是創造歷史的根本所在。

    二戰前,德國本土有6700萬左右的人口;另外,還有域外德裔人口1200萬(主要分佈在:奧地利,捷克蘇臺德裔區,波蘭西里西亞與但澤地區),總計,8000萬人左右。

    德國戰爭損失人口約,1600萬(包括:死亡,失蹤,被俘。)

    戰後德中國人口分佈狀況:

    西德:3600萬;

    東德:1700萬;

    戰爭期間逃亡世界各地約:1000萬左右。

    二戰前,由於德國實行軍事重工業為主的產業發展政策,社會培養(培訓)了大量的科技產業與技術工程人員(婦女比例人數較大);戰爭期間,從事簡單、繁重與髒亂不堪工作的主要是戰俘與猶太人。

    而戰爭中死亡的人,絕大多數是職業軍人和納粹武器黨徒,另外還有部分武裝警察與非工業人員。

    德國戰後重建工作,不可缺少的關鍵人才:科技與工程人員,熟練技工人員等等,大量有專業技能的倖存者成為德國日後迅速崛起的基礎力量。

    而且,德國殘存的工業、科技、商業,特別是現代工業企業的發展潛能遠遠超過了一些戰勝國的整體水平。

    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戰敗,不是簡單的敗在國防能力與科技水平上,更不是敗在武裝力量與經濟實力上。法西斯德國是因為反人類、反社會的政治原因而失敗,而覆滅。

    這一點,我們要用歷史的客觀規律來看待,不能一概而論。

    我們從大局觀上來看:戰敗的德國失去的僅僅是表面上的社會物質。例如,主要的軍工企業、戰略交通設施、生產生活設施與部分文體醫研等硬體設施。

    而一個國家最根本與寶貴的財富: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在戰後的德國被完全儲存下來。並且德意志日耳曼民族的凝聚力在二戰後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另外,在德國中西部大片的非軍事地區,戰爭的破壞程度相當小,幾乎沒有受到影響。

    時機。

    英國戰時首相邱吉爾

    英國戰時首相邱吉爾的鐵幕演說,與美國國務卿馬歇尓的歐洲經濟援助計劃,給戰後重建,百廢待興的德國(西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的經濟騰飛時機。

    時任美國國務卿的馬歇爾

    戰略眼光長遠的美國,為控制歐洲(主要是西歐各國)的經濟、政治與軍事,從1947年7月開始,持續四年多的時間,動用上百億美元的財政對西歐國家展開大規模的經濟援助;歐洲一體化,歐美聯盟體系逐步形成。

    由於北約與華沙兩大陣營的對峙,聯邦德國所處的地理環境,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所以,西德在經濟上得到了額外的,巨大的援助與支援,再加上戰敗國只能發展有限的國防工業,德國可以撇開國防軍工的拖累,全力以赴,投入到經濟與科技領域的發展上來。

    二戰後的德國為了重返世界的前列,國內實行徹底的改革:政治上嚴格禁止納粹等極端思想意識的發展;經濟上實行統一的市場自由競爭機制,國家鼓勵、支援企業的創新與良性競爭;科研與教育更是國家發展的重點。

    對外,德國政府積極進行戰爭賠償,並時時反省自己的歷史錯誤;真心誠意向被侵略國和受害者及其家屬道歉。德國的態度與表現贏得了世界各國廣泛的諒解,特別是深受其害的猶太民族(以色列),也最終平息了心中的怒火與怨恨,兩個民族重歸於和諧。

    二戰後,德國(西德)最大的外交成果就是,與百年宿敵法國、英國達成了和平共識,這為德國經濟發展與對外貿易提供了良好、廣泛的合作空間。由此,德國列車步入全面、健康的高速路。

    德國通過自己的努力,抓住並充分利用了歷史賦予的百年機遇,經過短短二、三十年的奮鬥,一個嶄新的、強大的民主政治國家,得以重新崛起。

  • 2 # 向陽願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對東歐和蘇聯國家,特別是納粹德國軍隊對待猶太人的態度和做法,造成了嚴重的損害。納粹德國軍隊專門建立了集中營,驅逐猶太人,在集中營裡殺害了許多婦女和兒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納粹德軍在希特勒的領導下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並擊敗了前歐洲的法英霸主。而且,納粹德軍也深入到了蘇聯的腹地,幾乎摧毀了蘇聯。

    但是,納粹德軍發動的戰爭不是一場正義的戰爭。再加上德國隊友義大利已經被打敗了。另外,義大利繼續拖著德國的後腿。更重要的是,日本襲擊美國珍珠港,把強大的美國拖入二戰。

    1942年,在蘇聯和平民贏得莫斯科勝利之後,勝利的平衡慢慢向蘇聯,英國,法國,美國等聯盟國家傾斜。另外,首先要奪取國王的話,德國首都柏林已成為英,美,法,蘇等國家空襲的重點。

    為了讓希特勒遲早投降,英國空軍,美國空軍和蘇聯空軍自1940年以來一直對柏林進行多次空襲,特別是1945年2月3日,當時美國空軍出動了多次1000對柏林的元帥府,軍工企業,鐵路等重點目標進行了精準打擊。

    但決定事物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內部因素,內在因素起決定性作用。當我們看到空襲之間的差距時,德中國人民的生活態度和對自身精煉的要求是已知的。

    還有一萬二千名警察還在值班,郵遞員還在收發快遞員,垃圾還有清潔工收集,奶粉忙碌的身影像往常一樣走,食品店,麵包店每天早上還開著,洗衣店,美容店,乾洗店業務似乎沒有受到影響。

    真是具有這種特徵的人是不可能失敗的,更不要說整個德中國人都有這樣的特點。所以這樣德國在二戰後一定會迅速崛起。

  • 3 # 逝去的歷史歲月

    德國由於二戰戰敗,於194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1949年5月23日,合併後的德國西部佔領區成立了聯邦德國。同年10月7日,德國東部的蘇聯佔區成立了民主德國。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家。而在戰後迅速崛起的則是聯邦德國,原因是多方面的。

    經濟上的援助-馬歇爾計劃

    馬歇爾計劃又稱歐洲復興計劃。德國的戰後恢復重建很大程度上受益於此計劃,根據美國官方披露的資料表明,德國在整個計劃實施週期內總計接受了大約14.48億美元的援助,僅次於美國在二戰時期的盟友英國和法國。

    全球範圍內的冷戰局勢

    德國作為美國對蘇聯實施冷戰的橋頭堡,也成為北約組織的重要成員國。對德國也進行了軍事上的和政治上的扶持逐漸成為美國的重要戰略任務。英國和法國實力的衰退,共產主義運動在歐洲地區的蓬勃發展都使得作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的美國感到了巨大的威脅。以法國共產黨為例,二戰後初期政治實力達到頂峰,最多時擁有黨員80多萬,曾是法第一大黨。而德國顯然是樹立典型的最好物件。

    對於冷戰換個角度看,無疑也是德國發展機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除美國外,二戰各參戰國經濟都受到嚴重破壞,西歐各國普遍衰落。各個國家都急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進行國內經濟建設,均無暇再次發動大規模的世界大戰。再加上要求和平、反對戰爭的呼聲日益高漲,因此世界暫時處於相對和平穩定時期,安定的國際環境給正處於急需進行國內經濟建設的各個國家得以喘息的機會

    歐洲一體化的順利進行

    1951年法國出於遏制德國東山再起的目的,提出了“舒曼計劃”,建議把法國和德國的煤炭和鋼鐵生產置於一個共同機構管理之下。這個提議也得到了除德國外的多個西歐國家的附和。同年4月18日,法國、西德、義大利、比利時、荷蘭及盧森堡簽訂《巴黎條約》,歐洲煤鋼共同體宣告成立。此後歐洲一體化程序逐漸加快,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相繼成立。三者後於1965年4月8日通過合併條約合併,統稱歐洲共同體。

    不久,於1968年7月1日實現了關稅同盟,於1993年基本建成歐洲統一大市場,於1999年1月1日歐元順利啟動,實現了貨幣聯盟,現在的歐洲一體化正在建設和完善經濟貨幣聯盟的階段,並在為實現政治聯盟積極創造條件。而德國作為歐洲大陸首屈一指的強國,毫無疑問也是歐洲一體化的極大受益者

    與不承認侵略歷史的日本不同,早在聯邦德國成立之處,政府便主張德中國人要把進行道德上和物質上的賠償視為自己的義務。到1953年,東西德向戰勝國繳納的戰爭賠款是824億馬克,約合330億美元,與西德1950年的國民總產值相差無幾,以後又不斷賠償。德國重新統一8年後,賠償問題又一次提上日程。戰後54年,德國從三方面給予了賠償:戰爭賠款約1000億馬克;給納粹受害者的個人賠償約1020億馬克;德國工業、企業的賠償額約為7550億馬克。德國政府和企業對賠償都是相當積極主動的。儘管德國政府一度也擔心索賠變成“無底洞”,認為該有個了結,但賠償工作仍在繼續進行。

    2.承認侵略歷史

    同時還有下面這張令世界人民肅然起敬的照片,1970年,時任德國總理勃蘭特訪問波蘭,在華沙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前,他突然跪下...

    事後他回憶道:我當時突然感到,僅僅獻上一個花圈是不夠的...面對百萬受害者,我做了在語言力不能及的情況下一個人應該做的事。只有敢於承認歷史的民族才是值得尊敬的,反觀同樣犯下累累罪行的日本甚至企圖美化侵略歷史,總之拒不承認。

    德國在戰後繼承和建立起了一套不同於世界其他國家的教育制度。首先是高等教育,德國的公立大學對所以人都是免費的,這一政策對於外國留學生也是有效的。反觀德國私立高校在本國高等教育中所佔比僅為4.5%。德國政府提供免費的公共教育服務,也是世界上少有未將教育市場化的國家。

    德國也與之對應的建立起一批應用技術學校,即所謂的職業技術學校。專門培養從事生產活動的技工,面向就業市場,迎合企業需求。德國也是全球為數不多做到從國家和社會層面尊重技術工人,使其可以進入社會的中上層。

    4.享譽全球的德國中小企業

    戰後的德國也是以山寨和仿冒英中國產品起家做積累和規模化發展。但是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政府牽頭成立工業區,進行規模化,質量化的基礎工業品生產。不到十年的時間就在歐洲大陸市場的基礎工業品的品質上佔了絕對的上風,而基礎工業品的發展,外貿的成功,也推進了的德國工藝的改進。

    從60年代開始德國企業開始思考如何發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即“核心工藝”和“核心產品”,併成立了德國中小企業聯合會。這使得德中國產品開始走向全球,成為質量的代名詞。

  • 4 # 論道今朝

    德國在二戰後分裂成兩國國家,東德投靠蘇聯,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西徳被美軍佔領,當然也就成為了資本主義國家。雖然在二戰後期,整個德國的工業和經濟被摧毀,但是,不管是東德還是西徳,技術工人還在,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還在,高素質的勞動力還在,部分專家教授還在;也就是說,德國雖然被戰爭摧毀,但是根基還在,加上德中國人民本身具有刻苦耐勞和做事嚴謹的性格,再加上西徳融入美國為首的西方體系,得到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支援,經濟發展起來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東德投靠蘇聯,實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工業還是有一定的發展,教育受蘇聯影響,也是很不錯的,只是因為計劃經濟對經濟發展有很大的侷限性,因此,東德的經濟不如西徳的市場經濟活躍,人民生活水平也不如西徳。東西徳統一後,兩邊貧富差距仍然還在,但可以在一個國家體制下慢慢解決;東德人民的受教育程度高,統一後也是德國發展的很大動力,並沒有給德國拖後腿。

    德國戰後的崛起,首先要歸公於承認納粹德國的罪行,國家元首主動向受害國懺悔賠罪,從而使德國受到世界各國的尊重和友好相處,才有了對德國有利的國際環境。二是德中國人民的民族性格,使德國能夠重新站起來。三是德國的教育,讓德國有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和高素質勞動力。再加上默克爾大媽這幾年的治理,把德國帶領得發展越來越好。

  • 5 # 知言小胖

    袁騰飛老師在課堂上講二戰後德國崛起時用過一句評語, “歷史上偉大的民族,永遠不會沉淪”。德國在二戰中被打得千瘡百孔,戰後又被美、蘇、英、法四國分割槽佔領,而後陷入分裂,工業基礎幾乎被摧毀,國民經濟瀕臨崩潰。而就是這樣一個已經倒在血泊中的國家,能在戰後迅速恢復,重新崛起,不僅完成了國家的統一,還成為了當今世界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其原因何在呢?

    德國內部因素

    1、 國家的技術儲備。

    德國作為老牌的工業強國,雖然眾多的工廠被夷為平地,數個重要的工業基地被完全摧毀,整個工業體系在戰後陷入癱瘓,但國家的工業技術、科技技術儲備沒有隨戰爭完全消失。所以對德國來說,只要能有資金重新修建工廠、引進裝置,就可以憑藉已有的技術儲備迅速恢復生產,進而恢復整個國家的運轉。這跟完全從零開始發展是有本質區別的。

    2、 優良的國民素質。

    德國優秀的民族性和優良的國民素質,直到今天都受世人尊敬。所以,雖然在戰爭後期大量頂尖的德國科學家遠走海外,但是絕大多數的德中國人才還是留在了德國本土,尤其是數量龐大,素質優良的產業工人群體。再加上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就像無數臺發動機,從底層推動著德國的重新崛起。

    3、 反思戰爭,清除納粹流毒,實行非軍事化。

    德國從戰爭結束後就開始反思納粹主義給德國帶來的危害,從而開展全民批判和清除納粹流毒的運動,從內部避免德國再次陷入戰爭。而軍事上允許盟國部隊駐紮,德國全國實行非軍事化,這使得德國戰後初期軍費支出極低,國家的財政大量地向經濟、工業、教育、民生方面傾斜,從而使德國經濟恢復和發展進入了良性迴圈。

    國際外部因素

    1、 馬歇爾計劃的援助。

    1947年,美國開始包括金融、技術、裝置等各種形式,總計131.5億美元的對歐援助計劃,官方名稱為“歐洲復興計劃”,因為是有時任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所以也被稱為“馬歇爾計劃”。雖然計劃的執行導致了歐洲諸國在經濟和政治上與美國的捆綁,但是在援助開始的數年間,給整個西歐的恢復和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而德國從中獲得了約30億美元的援助,極大地刺激了國內的生產恢復。雖然馬歇爾計劃有效期只有4年,但此後美國對歐洲的其他援助也源源不斷,德國也都從中受益。

    2、 歐洲一體化程序開始。

    1951年,由法國、西德、義大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六國共同發起通過《巴黎條約》,標誌著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成立。通過這一機構,各會員國之間無需繳納關稅,可以直接獲取煤和鋼進行生產。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成立,不僅使德國可以以極低的價格獲得必要的生產資料,還標誌著法、德這兩個在歐洲大陸上爭奪了百年的世仇國家正式和解。為德國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了一個寬鬆的外部環境。

    3、 美蘇冷戰為德國帶來的紅利。

    二戰後,作為世界上的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的關係逐漸轉變,隨著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以美蘇爭霸為背景的冷戰時期正式拉開序幕。“北約”和“華約”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形成,使得歐洲又籠罩在戰爭的陰雲之中。在這場較量中,身處前線的德國成為了遏制蘇聯向西發展的前線。而為了對抗蘇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加大了在德國的投入,不僅強化了德國各項基礎設定,還讓德國得到了大量的軍事訂單,這也促使了德國的發展。

    因此,德國能在二戰後迅速恢復和崛起,即離不開整個德意志民族的奮鬥,也和戰後的國際關係息息相關。

  • 6 # 辛福先

    鶴蚌相爭漁翁得利。

    二戰後,蘇聯佔領了德國東部及東歐部分國家,形成所謂東方陣營。美英法佔領德國西部,形成所謂西方陣營。柏林由蘇美英法分別佔領。東德修建的柏林牆就是東西陣營的分界線。

    東西方之間明爭暗鬥,雖沒有戰火硝煙,但雙方之爭不亞於明戰,因之稱為冷戰。冷戰就是西方資本主義與東方社會主義之爭。

    雙方在經濟方面的鬥爭體現在各自樹立一個先進的樣板,互相比拼。東西方都把目標定在德國,雙方都投入了鉅額資金,這是德國戰後復興的重要原因。

    二戰後為恢復西方經濟,美國推行了馬歇爾計劃,用美元貸款扶持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西方國家恢復經濟。這也是德國復興的原因。

    德國雖然戰敗,但高素質的工人還在,掌握高科技的知識分子科技人員還在,也是德國迅速復興的原因。

  • 7 # 西餐劉顯琨

    德國在1945年戰敗後,就被分割槽佔領了。

    總體上來看,是分為資本主義得西德社會主義得東德。分裂的兩個德國,也成為了兩大陣營相互抗衡,對抗的“橋頭堡”。

    很多人納悶,希特勒的“第三帝國”已經灰飛煙滅了,國內重要的工業城市也被盟軍從頭到尾炸了個遍,已經是一片廢墟了!

    但是有些東西我們不得不佩服,德國自從普魯士時代普及義務教育後,國家的人才儲備非常雄厚。

  • 8 # 流嶺

    德國有雄厚的工業底子,戰爭是破壞一部分,但是工廠還在,工人還在,所以很快崛起是不意外,在加上馬歇爾計劃,美國對德國資本家的保護,使得德國過得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慘,德國之所以是一個大國,他的大批科學家還在國內,雖然美國和蘇聯搶走了一批,但是大部分還留下了。所以戰後重建還是進行的很順利的。容克家族還是完好無損的,發展到現在,這是美國明智的地方,要不然他們要投入更多的資金用於德國重建。

  • 9 # 醉話胡說

    德國1945年二戰戰敗後, 經過短暫的被佔領 ,隨後被分成了 民主德國 (東德)和聯邦德國(西德)。 德國經濟陷入癱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天生酒精過敏的人,在酒桌上有什麼技巧可以避免被灌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