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隋舜臣與曹翔南

    親王嫡長子年及10歲,授金冊金寶,立為王世子,長孫立為世孫,冠服視一品;諸子年及10歲,授塗金銀冊銀寶,封為郡王,嫡長子為郡王長子,嫡長孫授長孫,冠服視二品。諸子授鎮國將軍,孫授輔國將軍,曾孫授奉國將軍,四世孫授鎮國中尉,五世孫授輔國中尉,六世孫及以下皆授奉國中尉。

    親王女為郡主,郡王女為縣主,孫女為郡君,曾孫女為縣君,玄孫女為鄉君。

  • 2 # 龍1222

    皇帝和皇后之女冊封后稱“固倫公主”,皇帝和妃嬪等後宮之女冊封后稱“和碩公主” 親王之女稱“和碩格格”,漢名“郡主” 郡王之女稱“多羅格格”,漢名“縣主” 貝勒之女稱“多羅格格”,漢名“郡君” 貝子之女稱“固山格格”,漢名“縣君” 鎮國公之女和輔國公之女稱“格格”,漢名“鄉君”。 滿語格格是小姑娘,小姐的意思後來指滿清皇親國戚之女。

  • 3 # 書海里游泳的魚

    朱元璋之所以把後代的名字弄的那麼複雜,是希望他一手創立的大明帝國能代代相傳,同時也顯擺一下他的文采,讓子孫後代永遠牢記他的期望。

    顯示皇家與眾不同,去除老朱家身上的土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聽這名字,應該和“狗蛋”“狗剩”這些名字差不多。別以為取這樣的名字,是為了辟邪,這可是大名。所以朱元璋當了皇帝,就想著在後代的名字上,下點功夫,不能再那麼土!

    朱元璋有26個兒子,也是高產啊!分別是朱標、朱樉、朱棡,朱棣,朱橚,朱楨,朱榑,朱梓,朱杞,,朱檀,朱椿,朱柏,朱桂,朱柍,朱植,朱栴,朱權,朱楩,朱橞,朱松,朱模,朱楹,朱桱,朱棟,,朱 木彝,朱楠,二十六子。

    像老郭給徒弟取名一樣,這是木字的。下面就是火字,熾、煦、燧等。

    再就是土,然後水字,老祖宗限制了偏旁部首,再加上要考慮富貴,符合身份,字就有限了,所以就造了好多莫名其妙的字。

    老朱真是作啊,難為這些子孫了。

    希望大明江山永遠傳承

    出身最底層,嚐遍了世間艱辛,深知自己得來的江山多麼不容易,更想著皇位在子孫後代中傳下去,所以就在子孫後代的名字上做文章,他翻遍歷史古籍,找了許多名人大儒,確定金木水火土,輪流取名字,所以後代的名義都有點怪,好多字都是生造,當然難認了!

    理想很豐滿,顯示很骨感。朱元璋的想法很美好,明朝的皇帝在歷史的正統王朝中奇葩是最多的,有迷戀促織的,有把皇帝當第二職業的,有喜歡熟女的,有20年、30年不上朝的,有木匠,好不容易有個正常,還把國家給作死了。

  • 4 # 雞腳鴨123

    我感覺主要的原因是避諱的問題。在古代,皇帝的名字在民間是不能使用的,包括取名、寫文章、科舉考試都要避諱皇室的名字,比如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登基以後,

    他弟弟就改名字叫趙光義了,不過他登基了以後又把名字改成了趙炅,算得上比較生僻的字了。

    因為民間避諱,所以皇帝也要愛護一下百姓,為了讓自己的名字不容易被誤用,他們就取相對比較生僻的字,這些字在日常的讀寫中很不常見,就不太容易出現誤用的情況了。

  • 5 # 檸檬看歷史

    我又來水字數了。其實吧,朱元璋一介布衣出身,說他布衣出身還高看了他,元末年,元朝苛政,百姓窮苦潦倒,食不果腹。華夏大地一片蒼涼。朱元璋幼名朱重八。為啥叫這名字,嗯哼,他家沒文化,世代貧農,能勉強活著就不錯了,也沒錢讀啥書。然後嘛,小時候那會他在一家地主老爺子家放牛的,後面鬧饑荒,他爹他哥死了他都沒錢埋他們,還是某個地主老爺子施捨一塊薄地給他埋葬爹兄。後面他還跑去當了和尚,再後來,就是大家熟知的,他跟著人家造反了,參加了姓郭的紅巾軍,反正後來人家當上皇帝了。當了皇帝嘛,天底下老子第一。他那會還尋思著翻翻族譜看看有哪個顯赫的祖先沒有,有的話還可以拉出來吹吹牛,結果一看丫的全是貧農,也就到自己這代突然上天了。他又想著學學人家瞎攀附個古賢聖人來罩面子,比如隔壁人家李唐找了李耳。他那會尋思著找人家朱熹。然後突然有一天他碰到一個也姓朱的小官,他就問人家你是不是朱熹的後代啊。小官連忙說不是。他心裡尋思,人家一屆小官都懂不忘祖宗,不隨意攀附跟自己八輩子打不著杆的名人聖賢。咱怎麼說也當了皇帝了,更不能背祖忘宗。他就不隨便攀附了。後面人家當了皇上,要啥沒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更別提女人了。娶了大把老婆,生了二十多個兒子。兒子多了,老朱又想整點高深的,咋說現在自個也算開宗立派了,就大筆一揮,給每個兒子每一枝系安上字輩。二十多個兒子二十多個枝系,都不同字輩傳承。然後每一枝系後代取名字還得按他規定的字輩進行取名。最開始幾代人還好。你們也知道,明朝滅亡時整個皇族都將近一百來萬了。你說人多了咋取名字,漢字都沒那麼多,重名也不行啊,咱這是要上玉碟的。所以,開竅了,沒字咱造字啊,造著造著,好吧,出現好多沒見過的字,多了,咱們也看不懂讀不懂。所以後來人翻看明朝那些事兒時就發現,好傢伙,大把生僻字,有的現在字典還查不到,哈哈

  • 6 # 林長風

    朱元璋後代的名字之所以晦澀難認,是因為朱元璋的一個奇葩規定,但同時也產生了兩個副作用。

    朱元璋的奇葩規定

    中國古代有一種“五德終始”學說,每一個朝代都有一個五行屬性,如果被下一個朝代取代,那麼新朝就會被認為是與舊朝的五行屬性相剋。比如宋朝是木德,被元所滅,那麼元朝就是金德(金克木),隨後朱元璋滅了元朝,建立明朝,自然明朝就是火德了(火克金)。

    受此啟發,朱元璋為自己的子孫後代發明了一套起名字的系統。朝代更替是五行相剋的關係,那麼父子、子孫之間就應該是五行相生的關係了,否則子克父、孫克子那還了得?

    朱元璋給兒子起名,朱標、朱棣……都是木字旁,所以都是木屬性,按照五行相生的原則,接下來分別就是火、土、金、水了。

    根據這個原則,朱元璋給後代定下了一個奇葩規定:凡是朱元璋的子孫,名字中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按照順序,分別帶木字旁、火字旁、土字旁、金字旁、水字旁。至於中間的那個字,朱元璋則給每個兒子編了一套詞,每套20個字,足夠用五六百年了。

    以明朝歷代皇帝,也就是朱棣這一支為例,朱棣(木)→朱高熾(火)→朱瞻基(土)→朱祁鎮、朱祁鈺(金)→朱見深(水)→朱祐樘(木)→朱厚照、朱厚熜(火)→朱載垕(土)→朱翊鈞(金)→朱常洛(水)→朱由校、朱由檢(木)。

    帶五行偏旁的字其實並不少,但架不住朱元璋的後代繁殖能力太強,洪武初年只有5人,到永樂年間增至127人,嘉靖時增至19611人,而萬曆年間已增至8萬多人。據徐光啟推算,明朝宗室每隔三十年左右,人數就增加一倍。

    這麼多人,既要避開祖宗的名諱,也不能和同輩們重名,只好在浩如煙海的漢字中找帶金、木、水、火、土偏旁的生僻字,甚至開始造字。比如朱慎鐳、朱同鉻、朱同鈮、朱在鈉等等,當時人們都是不認識的。

    因為朱元璋是開國皇帝,他留下的規矩是沒人敢改的,所以起名字的奇葩規定,也讓朱元璋的後代們吃盡了苦頭,到了明朝後期基本只能靠造字了,因為字典裡已經沒有符合朱元璋當年的奇葩規定的字了。

    同時產生的兩個副作用

    朱元璋後代名字用字是否生僻,其實跟普通人沒什麼關係,畢竟一般人也不會和皇族中人發生交集。但這件事卻產生了兩個副作用,那就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了。

    第一個副作用:民間幾乎不用避皇帝名字的諱了。

    古代皇帝名字中的字,民間是不能使用的,必須寫成另一個字代替,如果皇帝的名字是很常見的一兩個字,那麼就會很麻煩。舉個例子,如果皇帝叫“李之”,那可就完了,那句話用不著“之”字呢?再比如現代文中,如果皇帝叫“李的”,那就幾乎沒法寫文章了。不信你寫一篇兩三百字的文章,不出現一個“的”字試試。所以,皇帝起名字通常不以地名、山川、鳥獸等為名,就是為了方便人們避諱。

    其實這也不算什麼新鮮事,西漢時漢宣帝劉病己登基之後,因為自己名字中的“病已”兩字民間常用,經常有人因忘記避諱而遭到懲罰,所以宣帝將自己名字改為了“劉洵”,“洵”字一般人就很少用到了。

    但像朱元璋這樣,一舉解決了明朝近三百年的避諱問題,也算得上是一個壯舉了。明朝早期的時候,朱棣的“棣”,朱高熾的“熾”,朱瞻基的“基”……都只是生僻,平時人們用不到,到了後來,像朱祐樘的“樘”、朱厚熜的“熜”、朱載垕的“垕”……基本就是生活中完全用不著了。明朝的文人是幸福的,基本不用考慮避皇帝名諱的問題了。

    第二個副作用:為化學元素提供了名字

    如果說第一個副作用朱元璋可能還想到過,那麼這第二個副作用,就是朱元璋萬萬想不到的了。

    五百年後,清末著名科學家、中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徐壽,在翻譯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的化學元素週期表時,遇到了一個難題,如何將一百多種化學元素翻譯成漢字呢?

    這個問題困擾了徐壽很久,直到他拿到了朱家的家譜,問題遂迎刃而解,這簡直是為他翻譯元素週期表特地打造的啊,於是“鋰、鈉、鉀、銣、銫、鍅”“鈹、鎂、鈣、鍶、鋇、鐳”順利成章的成為元素名稱,為現在人們所熟知。

    朱元璋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當初的一個奇葩規定,竟然為中國近代的化學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 7 # 晚橙說歷史

    這實際上是因為朱元璋的一個奇葩規定,那就是,只要是皇帝的後代名字中的一個字就必須是以金木水火土其中一個為偏旁的,然後這個規定就導致了一個問題

    首先老朱家的皇親國戚可不少,那麼皇帝還好弄,那讓那些王爺怎麼辦呢?畢竟皇帝乃九五至尊,給自己的太子起個名字自然是很容易的呀,但是那些王爺怎麼辦?

    這實際上還源於另外一個規定,那就是金木水火土其中一個為偏旁的字不能重複!第1條規定就夠折磨人了,第2條規定簡直就是斷了人的生路啊!於是老朱家的皇親國戚們就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自己造字!這就導致了朱元璋後代的名字那麼難認,在新華字典裡都是那種找不到的那一類,可能除了當時的人沒有人會讀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線草龜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