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卷飛山

    這個問題其實不是幾人贊成幾人不贊成的問題。詩是一大非常大的概念,古往今來,凡是有韻的文學形式作品,基本上都可歸入詩的範疇。先秦的詩經,楚辭離騷,漢樂府,漢魏晉南北朝的古詩,唐詩宋詞,元曲,以及近代的白話詩,現代詩都是詩的範疇。你喜歡哪種詩,都是你個人的自由,你認為哪種詩好也是你的自由,所謂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至於詩的平仄問題,不是詩的關鍵,看一個作品是不是詩,不在形式,而在內涵。當然,韻是必須的,沒有韻的話,內涵再好也只能歸於散文一類了。關於詩的平仄,是詩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慢慢形成的。具體一點就是在南朝齊時慢慢開始的,到了唐朝得到了完善,達到了頂峰,形成定義明確的格律詩。

    唐朝的詩也不都是格律詩,幾乎所有的大詩人,都有其他形式的詩,李白最好的詩,也不是格律詩,而是漢樂府和古詩,杜甫的三吏三別也一樣。格律詩是在音韻學發展到一定程度上才產生的。《音韻學》在古代是一門非常高深的學問,在沒有漢語拼音的古代,最開始對漢字注音,就是直注法,就是用一個簡單常用字,給另一個同音字注音。後來人們發現了聲部和韻部的關係,就發明了反切法,即規定將一些漢字作為聲部代表,相當於現在的聲母;將一些漢字作為韻部的代表,相當於現在的韻母。然後再將聲母漢字和韻母漢字合在一起注音,然後快讀,就得出了新的讀音漢字,理論上跟漢語拼音是一樣的。比如說:‘’音‘’這個字,怎麼讀?我拿個‘楊’字做聲母,‘停’字做韻母,給‘音’字注音就標註‘’楊停切‘’(純比方,實際注音不是這兩個),然後快速讀楊停二字,讀成一個音後,就成了‘音’這個字的音了。後來就有了韻書,將所有的漢字分作若干部歸類成某某韻部,寫詩押韻就要按同韻部的字來押韻。後來又發現漢字的三聲(後來是五聲),即平聲、仄聲、入聲。平仄入相間使用,就會產生抑揚頓挫動聽效果;如果不分平仄,讀來就會拗口,這也是律詩講平仄的原因。現代漢語是四聲,已把入聲歸到了三四聲內,所以,現在平聲就是一二聲,仄聲就是三四聲。過去一般人作詩是要背韻書的,平仄也要查韻書的,象我們現在完全能掌握漢語拼音的人,放在古代那是很牛逼的喲。

    所以我們不要計較什麼平仄問題,你能熟練地掌握你就用,不能熟練掌握就不用,不要把這問題神秘化。

    對聯平仄問題。對子就是對聯的俗稱,是明清以來發展出來的一種藝術形式,有它特別嚴格的要求。講究平仄只是它規定的一種,你不講平仄,嚴格地說來,就不是對子,你做得再好,也是有瑕疵的。你的作品寫出來是要讓人看的,你不遵守遊戲規則,就難以獲得別人的認可,那就只好關起門來孤芳自賞。其實掌握它又不是什麼難事,一天學會,兩天出師,三天就可帶徒弟。你想玩對子,幹嘛不學一下呢。具體規定,筆者在前不久答過一篇‘’如何對好對子‘’,感興趣的可去檢視一下。

  • 2 # 生死有多遠

    問的不準確。

    平仄是每個漢字都有的讀音。每句話都有平仄。只不過我們熟知的唐詩,宋詞根據需要將它規範化了。

    如果作的是“格律詩”,當然必須嚴守規矩。偶有例外,是不得已而為之。

    “格律詩”難的不是平仄和押韻。而是句對。又稱對仗。

    嚴格的說,對聯必須遵守平仄。因為對聯就是對仗。

    作為娛樂來說,不必嚴格遵守。但不遵守就是不達標準。開心就好。

    愚見。不定對。

  • 3 # 繼往開來huangniu

    不是作詩一定要講究平仄,而是作格律詩必須要講究平仄。

    格律詩之所以叫格律詩,就是因為寫這種詩必須遵循格律。格者,式也;律者,法也。格律二字就是格式和法規的意思。

    格律詩是古詩中的一個獨特的品類。她包括七絕、五絕、五絕、七律、排律共五種。此外,律詩聯句,也須遵循格律。

    所謂格律,首先是平仄。其次是根據平仄演繹出的各種句式,以及各種句子的組合方式。

    寫詩並不都要求講究平仄,但不講平仄寫出來的詩,不能叫格律詩。例如楚詞、樂府、古詩等。寫這些詩不必講究平仄,但必須遵循這些詩各自的其他規則。例如楚詞的句子中必須有“兮”字。不過,這些詩的規則,都沒有格律詩的平仄規律複雜。

    寫對聯也必須遵循對聯的平仄規律,簡稱“聯律”。不遵循”聯律”寫出來的文字,長的可以叫文章,短的可以叫”題詞“。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每一樣都有其獨有的特徵。事物的特徵構成了事物的本質或性質。抺煞了他的特徵,就改變了他的性質。也就是說,改變特徵是可以的,但改變後的事物就已經不是它原來的本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84洗瓷器怎麼洗;請問方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