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魁kevin
-
2 # 米多知道啦
周處是三國東吳名將周魴兒子,周魴曾"斷髮賺曹休"在東吳立下赫赫戰功,而周處功業更勝過父親,吳國滅亡後,仕西晉,周處做太守時,治境有方;做御史中丞時,剛正不阿;可惜在討伐齊萬年叛亂時間接被自己人害死,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除掉三害後的周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朝廷任周處為楚國內史,還未到任,又讓他做散騎常侍。周處認為:“古人辭大官不辭小職。”於是他先至楚地做官做了兩件事。
1、此地久經喪亂,外來的和本地的百姓生活在一起,風俗各不相同,周處用教義教導他們!
2、他把城外的屍骸白骨全部安葬!
做完這兩件事周處才到朝廷做散騎常侍,遠近的人聽說後都稱讚他。
周處知道必定會失敗,便賦詩說:“去去世事已,策馬觀西戎。藜藿美樑黍,期待能善終。”說罷便作戰!
潘岳奉詔作《關中詩》道:“周處殉軍令,滋潤黃鋮斧。其人吊已亡,貞節能稱舉。”又西戎校尉閻瓚也上詩說:“周處全臣節,美名不能已。身雖遭覆沒,載名為良史。”
-
3 # 白溪釣客
初中時到書店去買書,因為視力的原因我看到一夲連環畫,於是脫口而出:《陳三富》。一起來的同學好朋友不禁大笑,說你好好看看到底是什麼,我說,是什麼嘛?同學解釋說完我也忍不笑而又笑,原來是《除三害》。
周處(236一297)字子隱,義興陽羨(今江蘇宜興市)人。周處很小的時候,父親去世了。周氏屬江南大族,所以周處從來不會為生計而操心。平日閒時愛舞槍弄刀,於是周處練成了一副好身板。家中有勢力,閒而無事便橫行鄉里,讓近百里無不為惡少而苦不堪言。故被視為鄉中一害也。
後有一天周處遇一老翁,問之:“我地有南山白額猛虎、長橋水蛟之害,何有三害?” 老翁曰:“兩害人皆知而不懼,唯一害懼也!” 周處大怒,問此一害何物!老翁曰:“此一害,周處也。”
後周處聞之不勝羞愧。便到南山射殺猛虎、勇於長橋撲死水蛟。便棄劍而從心為學,為魏晉之一代名士也。
回覆列表
一首詩開始。
去去世事已,策馬觀西戎。
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終。
這是面對齊萬年叛亂時周處臨終的詩。周處與樑王司馬肜一同西北平亂,周處之前曾經與他有過節,於是樑王司馬肜遣周處帶數千步兵應戰齊萬年以騎兵為主的叛軍,並欺騙周處說會接應他。周處知道自己凶多吉少,便悲壯的上了戰場。起初齊萬年聽說周處來了,本來嚇得就要跑。聽探子說只有幾千步兵,才敢迎敵。最終力戰死於戰場。
這是西晉初期,司馬炎死後,白痴皇帝司馬衷時期,賈南風乾政發生的事情。可以看出,在周處除三害之後,的確是奮發圖強。上戰場時,周處的官職是建威將軍。而在此之前,周處也曾任職御史中丞,新平太守。可見當時的確是文武雙全的良才。而為人剛正不阿,嫉惡如仇,才得罪了樑王司馬肜。
綜上所述,周處從一個頑劣的士族子弟,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個文武雙全,受人尊敬的人物。不止是重新做人,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戰死沙場,也是死得其所。只是結局和絕命詩,的確是有些無奈。
後續順帶提一下,樑王司馬肜得知周處戰死,有了大仇以報的感覺。後來賈南風改派親信陳準帶兵,樑王直接做了甩手掌櫃,陳準平亂,司馬肜竟然也得封賞。司馬倫殺賈南風篡權後,司馬肜依附稱帝的司馬倫,被處死。